
時間:當代
地點:皖南
人物:何菊:女,四十多歲;
劉大爺:七十多歲;
小倩:十歲。
(布啟,何菊喜沖沖上)
何 菊:(唱)
秋高氣爽心歡暢,急急趕路走匆忙。
今天要把女兒認,母女團圓淚盈眶。
我叫何菊,說起女兒,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心酸和傷痛。八年前我和丈夫遭遇了一場車禍,丈夫不治身亡,我頭部嚴重受傷,失去了記憶成了植物人。單位將我送進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治療。那時我女兒小倩才兩歲。我們夫妻兩父母都去世,我們又都是單親家庭。孩子怎么辦?單位只好將我女兒交給縣福利院撫養。轉眼八年過去了,老天保佑我的記憶力恢復了,身體完全康復了。這才想起自己的女兒。聽說她被送進了福利院,我趕到福利院詢問,院里說我女兒被福利院一位姓劉的退休老職工領養了。劉大爺孤身一人,他收養我女兒當孫女養。劉大爺向院里承諾,如果有一天孩子媽媽病情好轉,恢復記憶,他一定會把小倩歸還給我。這劉大爺真是個大好人。啊,前面就是劉大爺住的小區了。(數)B區東十八幢,對,就是前面那一幢,我抓緊去。(下,劉大爺上)劉大爺:(唱)
小 倩:(唱)
劉大爺:
噢,我的小喜鵲回來了。看你跑的滿頭大汗,快讓爺爺給你擦擦。小 倩:
我自己擦,爺爺你快坐下,我給你揉揉背、捏捏腿。(爺坐下,小倩一邊為爺爺按摩,一邊說著話)小 倩:
劉大爺:
小 倩:
這事就發生在我們班,我們班有個叫蘭蘭的女孩,平時只聽說她有爺爺奶奶,從來沒聽說他有個爸爸媽媽。劉大爺:
小 倩:
不是不是,事情是這樣的。今天她那從未見過的爸媽來到了學校,說蘭蘭是她們的女兒,她們要接蘭蘭回家,原來蘭蘭十年前是被他們丟棄的,在蘭蘭出生前,她們已有一個女兒,為了再生個兒子,蘭蘭的父母狠心地托人將蘭蘭丟棄了。一個好心的老人將蘭蘭撿回家當孫女養,十年過去了,他們來認女了,可是蘭蘭的爺爺奶奶說什么也不讓他們接走蘭蘭,蘭蘭也不愿意跟他們走,就這樣他們又吵又鬧,今天還鬧到了學校。爺爺,你說這事奇不奇怪不怪?你說這事怎么解決?劉大爺:
嗯,是有點難解決。不過話說回來,既然父母來相認,我看養父母還是應該讓蘭蘭回到她親生父母身邊。小 倩:
不行不行,天下哪有這等好事。蘭蘭又不是東西,要就拿,不要就丟。我看沒有這道理。劉大爺:
小 倩:
劉大爺:
(感動地)不過,我覺得要是你呀,還是應該回到親生父母跟前。小 倩:
劉大爺:
因為老人畢竟年紀大了,照顧不了啦,以后你還要上中學、讀大學,日子長著呢。郵局古話說,兒不記父仇,女不把母怨,他們畢竟給了她生命。小 倩:
正是因為老人年紀大才不能走啊,你養我小,我陪你走到老,爺爺這個你都不懂呀?她媽媽丟棄她,怎么能不怨恨呢。劉大爺:
小 倩:
(小倩下,何菊上)
何 菊:
對,十八幢一單元101室,對,就是這家。大爺在家嗎?劉大爺:
何 菊:
劉大爺:
何 菊:
劉大爺:
何 菊:
劉大爺:
唉,腦梗引起下身不遂,還好總算把命保住了。(小倩拿衣從里屋出)小 倩:
何 菊:
小 倩:
何 菊:
劉大爺、小倩:
何 菊:
小 倩:
何 菊:
我還知道你的生日呢,農歷元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煮湯圓鬧元宵,花燈滿街跑,大伙說你福氣好,熱熱鬧鬧歡迎你來到。小 倩:
阿姨,你真神了。說的這么有鼻子有眼的,你就像在現場一樣。劉大爺:(旁白)
何 菊:(旁白)
小 倩:(旁白)
何 菊:(旁白)
劉大爺:(旁白)
何 菊:(旁白)
小 倩:(旁白)
何 菊:
劉大爺:
看來你很喜歡我孫女啊,你那眼神盡在我孫女臉上繞來繞去。何 菊:
劉大爺:
何 菊:
劉大爺:(唱)
小 倩:
何 菊:(唱)
大爺,實話告訴你吧,我是一名志愿者,鎮里領導說你身有殘疾困難多,孩子小才上小學,你照顧不過來,我到你家看你,就是想幫幫你們。小 倩:
好,太好了,這樣我爺爺的擔子就輕多了,我也多個伴了。劉大爺:
何 菊:(唱)
劉大爺:
不用謝不用謝,你們母女團圓了我高興,孩子快來認媽媽(把小倩推向何菊)她就是你的親媽,孩子,把衣服收拾收拾跟你媽回家。小 倩:
劉大爺:
孩子,你是我十年前在福利院領養回來的,那時你家遭受車禍,你爸爸當即身亡,你媽成了多年的植物人。當時我在福利院當廚師,退休時征得福利院領導同意我認養了你。(拿出領養證)你看這是福利院開出的證明和我的承諾書。我承諾你媽病一好,我就將你歸還你媽。小 倩:
劉大爺:
何 菊:
小 倩:(唱)
劉大爺:(唱)
何 菊:(唱)
小 倩:(唱)
劉大爺:
孩子呀——
(劉把小倩推向何菊身邊,小倩掙脫著,爺孫拉扯著,何菊看著這一幕,萬分感動,一時不知為何是好)何 菊:(唱)
劉大爺:
何 菊:
你老若是不嫌棄,我認你為父,我搬來和你們一起住,這樣我們一家三口就團圓了。小 倩:
劉大爺:
何 菊:
大爺,你千萬不要嫌棄我呀!我求你了!(欲跪下,劉拉住)劉大爺:
何 菊:
劉大爺:
小 倩:
何 菊:
小 倩:
劉大爺:
眾:
解渭生,自由撰稿人。皖南陵縣籍山鎮利民路荷花塘十四幢居民。堅持寫作三十多年,作品有散文、報告文學、戲劇等。刊發于人民日報、新安晚報、新民晚報等全國三十多家媒體上,有多篇作品在省內外刊物報紙上獲獎。總計發表各類作品三百多萬字。
圖片除署名外,其它均來源于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溫馨微語”
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解渭生:一張遠去的老照片
解渭生:沈老先生
解渭生:撒謊爺爺(之三)
解渭生:撒謊爺爺(之二)
解渭生:撒謊爺爺(之一)
解渭生:鐘的故事
解渭生:兄弟爭畫(小戲劇本)
解渭生:我的輔助法官生涯
解渭生:沉渣泛起的灰色濁浪——五花八門的賭購成一個不該構成的畫面
解渭生:小山村里六“狀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