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溫馨微語”“關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費看。倡導原創,感謝轉發,歡迎賜稿。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小姑賢》是秦腔戲里久演不衰的優秀傳統劇目,在西北地區特別是廣大鄉村,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故事風趣幽默,飽含喜劇色彩。說的是一個鄉村老太婆姚氏愛女兒如掌上明珠,“噙在嘴里怕咽了,捧在手里怕掰了。”女兒是心肝寶貝,女兒放一個屁都香。一見女兒就眉開眼笑;可兒媳婦就不一樣,盡管兒媳百依百順,低頭侍奉,噓寒問暖,但她老覺著媳婦不順心,見了就心里窩火,不是咬牙切齒,就是拳腳相加。媳婦做的飯少鹽沒醋,掃出的院子不干凈……所以農村就有了“老妖婆”,在午臺上是典型的反面角色,行話里叫“丑旦”,形象很難看。
這出折子戲,凡秦腔劇團都在輪翻上演,是最受歡迎的保留劇目。但演得最出色,最受觀眾歡迎名角,莫過于秦腔表演藝術家趙新啟了。
趙新啟是西北秦腔界“丑角行當”的魁首!《小姑賢》是他的拿手戲。此劇一演數十年,愈演愈精彩,分寸得當,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對自己的藝術要求極嚴,無論化妝、服飾、臺詞、表演都講求實際效果,符合人物的個性,反對程式化、不追求低俗趣味。演“丑”而不丑化,追求質樸詼諧,夸張有度。臺詞含蓄,不說穢語。你看他扮演的姚氏衣著打扮就是一個鄉村小腳老太婆,隨著檀板小鑼,彎腰躬背,搖擺著上場,兩句“引”,開門見山。眉開眼笑地念“女兒真靈便。”接著立馬轉笑為怒,粗聲粗氣的從牙縫里擠出“媳婦太討厭!”一落座就數落上了媳婦,雞蛋里頭挑骨頭。讓觀眾明白,女兒是寶,媳她是肉中的刺,眼中的釘!
姚氏說:“同是一碗飯,我娃調的飯油花花,香噴噴。媳婦這個小賤貨,調的有鹽沒醋,一聞就想吐!你看我娃掃的那院子,明光閃閃,凈的能晾涼粉你當啥著哩!媳婦掃的東一掃帚,西一掃帚,好像給老爺畫胡子!我娃納的鞋底,斜看是樣樣,順看是行行!媳婦納的東一納,西一綁,像是給老驢子釘掌!”媳婦沒一樣讓她順心!好在小姑子是個賢惠人,處處為嫂嫂開脫,充當保護人的角色。她人小有計謀,伙同嫂嫂、哥哥演了“死”劇,終于讓惡婆婆省悟,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趙新啟每到一個村莊演戲,總能喑訪幾個與姚氏類型的婆婆,了解情況,捉摸她們的說話語氣、作為的特征,靈巧的揉進戲里去,還創一點新的東西,讓觀眾好像覺得故事就是本村的真實寫照,笑得前合后仰,指指點點,婆婆們羞愧的低頭反省,媳婦們看得憤憤不平,哭鼻子抹淚,多盼望自己能有一個賢慧的小姑子多好啊!全場觀眾當看到,聰明的小姑向娘謊報說哥哥把嫂嫂打死了,姚氏一聽如五雷轟頂,一面呼叫“媳婦娃醒得!”一面大罵兒子“我把你個二桿子,冷實客,我讓你嚇唬嚇唬,意思意思,誰讓你真打來吆!人命關天,官府來捉兇犯,她娘家打上門來要人,你讓老娘可咋活呀!唉!我不得活了!唉,我的媳婦娃呀!……”臺下一時開了鍋,笑聲轟鳴:“演活了!演活了!”高臺教化,寓教于樂!作用不能低估!
然而任何社會世態都不會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鄉村青壯年奔向城市,鄉村便誕生出一個“留守族”。這個留守群體,婦女最多,再次就是未成年的兒童和孤獨老人。婆媳關系換位。年輕媳婦當了家庭霸主,婆婆淪落為看媳婦眉高眼低的賤人。婆媳本來是天敵,和諧的不多,戲如人生戲里的角色打了個顛倒!難道是“惡性循環”?或是善惡報應?現在農村中媳婦不孝敬老人,虐待婆婆的事時有耳聞。
幾年前,我回過一次鄉村,訪過幾個當了婆婆的老太太,問到婆媳關系,她們嘆氣流淚,說是“如今翻了,媳婦掌家,老人成了受氣包!老人就是看門帶孫子。可媳婦還說老漢老阿婆,不講衛生。總把我娃帶出病!手黑糊糊的粘滿細菌,會傳染疾病,嫌我們住的柴房又臭又難聞。說我們這些人,只吃飯不干活,在背地里編排媳婦壞話,你看冤枉不冤枉!動不動就罵我們是老不死,活著干什么?咋不去死!我們在刀尖上過日子哩!”
我問村子里,有沒有孝敬老人的媳婦?她們掰著指頭說:“也有,就是少一點。你像梁家老三媳婦就好,婆婆死了,公公癱了。給公公擦身,又端屎又倒尿。飯做熟了就給喂著吃呢!”我問,你們的媳婦都忙活什么事?她們七咀八舌爭著說:“早起梳妝打扮完,牽著娃娃就出了門,進飯館吃飯。嘴一擦就從上街轉下街。東家門里進,西家門里出。跳廣場舞,搓麻將,天黑回家,關起門看電視!她才不管老人吃不吃!先生,你說我們這些留守老人的日子怎么過唉!我們留下來能守住個啥么?唉.......!”我不知如何安慰她們。順手掏出一張紙,寫了四句話,念了一遍,托她們轉給她們的媳婦傳閱。老人接過手只是一個勁的搖著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這紙片是燒紅的鉻鐵。連說,不敢不敢,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哩嘛。她們齊刷刷地轉過身,拋棄紙片,四散而去,留給我的只是沉重的嘆氣。
我那四句話被甩在溝渠里隨風飄蕩!零落何處,只有天知道!
我的四句話不妨告訴朋友們:強勢兒媳劣勢婆,水火婆媳家不和。惡性循環何時了,檐前水滴原窩窩!
我想,如果婆媳若把良心平穩的放在天平兩端稱稱,也許就會有希望!
(注:文中插圖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除署名外,其它均來源于網絡
賜稿郵箱:jstjtx@163.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溫馨微語”
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我與10W+之間只差您的一個轉發
覺得不錯,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