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考試和寒假,中小學生的作業最近也成為眾多家長關注的話題。最近聽一位朋友傾訴,說她上小學的女兒經常帶著一大摞家庭作業回家,老師還給她當家長的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給孩子改作業。無獨有偶,前一陣很多媒體和微信公眾號都在轉發一篇家長怒斥老師的帖子不批改作業的帖子。發帖的網友表示,家里有個一年級的孩子,他每天回家要幫孩子檢查作業、批改作業,并開始質疑這種教育方法是否恰當。
學生課業負擔重本是老生常談,老師留了家庭作業,請家長幫助監督和檢查,這在我國中小學,尤其是我國城市的中小學已經成了很普遍的現象。有的家長吐槽,“字寫歪了也成了老師通報批評家長的理由,難道孩子都該個個是天生的書法家嗎?”今天,請來心理專家、老師和家長,一同談一談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專家觀點
孩子的教育誰來負責?
近幾年常常聽到家校紛爭不斷的事情,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要負責了?!翱墒抢蠋焸円矔軣o奈:孩子是家長的,不是老師的,家長要負最大責任才是。還有的家長說:”在學校里學習,都教什么?為什么還要家長幫忙做呢?為什么家庭作業非要家長批改簽字?鑒于這些大家所產生問題,我這里點評下。
站在老師的視角上看
老師群體,跟大多數人一樣,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群體。可是,由于工作性質與對象的特殊,他們承受著極不普通的壓力。這個壓力來源于教育體制大環境的壓力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這種大壓力讓他們疲憊、焦慮,但又無法反抗,也無力反抗。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下,他們急需要找人分擔壓力。于是,透過孩子,他們看到了背后的一個個家長。這時候,很多老師都會期望家長能夠分擔下孩子的事情,畢竟老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而家長只是面對自己的小孩,如果每家配合老師管好自己的孩子,老師會稍輕松些,而且老師的學生本來就是家長的孩子,家長也有一份責任。
站在家長的視角來看
家長面對壓力轉移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心理語言”:比如:“本來每天的工作已經很累了,就想趕快回到家放松放松,沒想到居然還要幫著孩子完成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作業,真是快瘋了!”“還有一些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根本沒有辦法給孩子講解作業,期望老師掌管孩子的一切?!薄懊刻旎丶叶家炞?,還要交出漂亮作業,批改作業的事情不該是老師的嗎?”“做小報、做PPT、數學小課題、生活小發明、文化探訪,那不都是家長要做的嗎?”……“孩子作業完成不好就公布于眾,不就是把孩子和我們家長一起綁到臺前受人嘲笑和侮辱?”……不少家長在心理層面感覺是無端受到了攻擊,心里產生無限的怨言,因為有個孩子在對方手里,所以只能壓抑著勉強妥協,但時間久了,有些家長就會爆發。
建議:家校共育,不當甩手掌柜
孩子的成長路上,有兩種不可或缺的角色。一種是家長,一種是老師。不管怎樣,老師和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把孩子照顧好,培養成優秀的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送去學校上學,就已經是半成品了。家長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一對一、點對點的家庭教育伴隨孩子的終身。而學校里的教育卻是一對多,點對面,老師能輻射到的面有限。但是老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所需要的教育比任何人清楚。家長希望老師多付出,其實是對教育體系的期待,是對老師的一種信任,一種寄托。而老師希望家長多付出,其實是想家長能多關注孩子,和學校一起給孩子完整的教育。以心理學視角來看雙方的目標一致,因此應該互相配合,把握好“度”,分清楚雙方各自的責任。一方面,作為老師,上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都屬于老師自身的工作內容,不能擅自轉嫁給家長。不過老師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學習,有效陪伴并沒有錯,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家長有效地陪伴孩子,對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確是大有益處的;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情。作為家長,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認真完成學習任務,也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想付出就想收獲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也是不現實的。
理想的老師與家長的關系應該是相互體諒、尊重、感恩——他們只是站在了不同的立場上,以不同的角色,在做同樣一件重要的事。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互換角色,當老師和家長能夠互相理解,那么矛盾沖突自然就會減少,為學生、為孩子的一生負責。
舒可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美國NGH國際認證催眠治療師;青少年心理健康顧問;上海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老師觀點
上海市大場中學六年級數學老師倪紹梅
孩子的成長主要依靠學校的教育,當然也離不開家庭的培養與熏陶。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如果能得到家長的配合,如幫助孩子默寫詞語,幫助孩子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或者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一些創意作品,對孩子習慣的培養和知識的掌握都大有益處。但我認為這里需要把握一個度,學校的教育應該占有主導地位,老師布置的作業對象仍是學生,需以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為前提,而不能把作業轉移給家長。
金山區錢圩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張紅
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如果步調統一,相互促進,他們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會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作為家長,應及時配合老師檢查作業,這是一個親子互動、增進感情的交流好機會,讓家長和孩子也有溝通的話題,是家長負責的一種表現,等孩子慢慢自覺養成了學習習慣,作為家長就會慢慢放手,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獨立完成了。
在學校,老師像父母一直關注著孩子,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您的孩子沒有血緣關系,卻愿意因您的孩子進步而高興,退步而著急,滿懷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顧大家并且無怨無悔的“外人”。作為家長應該理解老師的用心。
老師是有教育的責任,但老師也不是萬能的,我想在任何時候我們也都應該換位思考,教育問題從來都是雙向的,更多時候也是需要家長參與其中,一起分擔孩子學習中的困難,一起享受孩子成長中的快樂。
上海市大場中學七年級英語老師晏皓杰
學會換位思考很重要,家長需要,老師也需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教育方式,目前矛盾點大部分集中在學前階段或者小學低年級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特性為自理能力較為欠缺,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老師們身上擔負的擔子相當重。作為家長,要理解一天的工作確實很繁重,并不像很多家長想的那么輕松,很多家長說我雙休帶孩子比上班還累,更別提一個班這么多學生了;而作為老師,也應當體諒家長的心情以及盡可能的減輕家長的負擔。一些明顯超出孩子本身能力范圍的“作業”,往往會適得其反。
作為老師,我校不會布置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作業,作為家長,我很欣賞目前我孩子就讀的余姚路二幼,布置的作業既能讓孩子快樂,也不會過多增添家長負擔。
金山初級中學九年級語文老師郭娟
每天早上到校,步履匆匆,無暇欣賞四樓走廊里千姿百態的多肉,直奔五樓,就聽到東面傳來清亮的讀書聲。老師沒有出現,學生也自律,這是班主任汲汲以求的場面,這個新學期的早上一躍而入我的眼簾。
下雨的大課間,學生們在做數學,我站在講桌前批作業。只見小周同學整張臉埋在臂彎里,背高低起伏,像是哭得很傷心。我快步走到他身邊,輕拍他的肩膀,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他哭,這個調皮貪玩、成績低迷的男孩子。問他為什么哭,他沒有扭捏,抽泣著說:“我怎么也學不好,成績差,給媽媽和老師添麻煩,還給班級平均分拖后腿。”原來是這樣,他也知道為成績落后落淚了。青春期的男生也是這樣多愁善感,捉摸不定。仰看著這個比我高出一個頭的小周,我告訴他成績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標準,認真努力態度端正就最重要。
我們是師生,更是一同努力一同進步的伙伴。
家長觀點
金山區蒙山中學八(8)班沈典家長 蔣衛琴
2013年9月,蒙山中學開始實施家長委員會駐校辦公制度,通過家長駐校制度,讓家長一起參與到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體現。
家長駐校期間,全程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如:值日護校、升旗儀式、隨堂聽課、檢查食堂等活動,了解學校教師上課、辦公、學生活動、校園環境衛生、安全隱患、餐廳衛生、飯菜質量以及協助學校處理突發性事件等,并做好“值班日志”記錄。
在一些小細節中發現,原來校長一直默默地指導著孩子們擺放自行車,又聽說她幾年如一日堅持,肅然起敬,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才會有一個優秀的團隊。
比較了三個年級學生早操進場的精神面貌,差距之大,讓我感受到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培養下,遵規守紀能力的提高,這是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
親眼目睹了老師如何嚴厲教育課間玩弄玩具子彈手槍的頑皮孩子并迅速和家長溝通的一幕,從學生安全角度感受到了作為班主任不一般的心理壓力,佩服她的處置效率,不容易。
深入校園后,更能理解老師一天工作的辛苦。看到孩子們上外教課不認真聽講,把老師準備必要的處罰直接告知家長群,得到了所有家長們的一致支持。通過家長駐校后看到的孩子們的問題,家長與家長之間交流更讓家長們信服,于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家長駐校制”,傳播了學校、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管理觀;讓家長親身經歷子女在校的學習和生活,走進教室,關注教育;走近孩子,傾聽心聲;走進學校,參與管理,既拉近了家長、學校及教師間的距離,又提升了家長關注學校、參與學校的積極性,為融洽家校關系、提升家校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金山初級中學家委會主任、九(3)班盛乾驁家長 錢蘭
現代家庭里,很多都是6位家長管一個孩子都管不好,那您還指望一個老師管好50個孩子嗎?老師是和我們一樣的人,而不是“神”,孩子是您自己的,不是老師的,很多家長愛當“甩手掌柜”,以為把孩子交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那您真得要改變教育觀念了。
鑒于此,在金山區家庭教育促進會的指導下,作為金山初級中學的家委會主任的我,在學校領導、老師及家委會伙伴們的大力支持下,勇于嘗試,制定了駐校值班制,讓家委會成員們除了家長開放日才有機會走進校園,變為每周有兩天固定的駐校辦公時間:駐校家長須佩戴標識在學?;顒?,參與學校日常管理的全過程,參加學校諸如:列席學校例會、隨堂聽課、檢查食堂等活動,督查學校教師上課、辦公、學生活動、安全隱患、飯菜質量以及協助學校處理突發性應急事件等,并作好值班記錄。完成“六個一”工作。即:一次校園尋訪,一次校長對話,一次課堂觀摩,一條改進意見,一句贊美的話,一份詳實的記錄。
大家知道,“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還需要我們所有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家委會就是在培養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們相互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為了使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家委會要當好老師的好幫手,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好參謀,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一體化,努力把金初辦成全區最優質的學校。
一是做好基礎工作,發揮家委會組織職能。
二是密切聯系,當好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橋梁。家委會將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班級工作等的意見和建議,家長朋友們對學校管理和老師的教育方法有好的建議或者其他要求,隨時可以與家委會聯系,我們一定會盡職盡責,及時把家長的心聲傳達給學校和老師。
三是做好家校協作,當好學生們聯系學校的紐帶,開展各項創新教育活動?,F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都缺少固定伙伴,學校的同學是孩子們最為寶貴的朋友和伙伴,家委會將通過家促會平臺資源及家長志愿者資源,不定期舉行課外體驗活動,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
我們家委會的成員,要代表家長們關心學校,為學校開展各項活動出謀劃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家長委員會還要配合學校,多組織各種活動,調動孩子、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如親子活動、專題講座等,讓教育不僅僅限于孩子對知識的學習,而在于德智體全面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金初都能留下美好記憶,交下更多的朋友,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關心和幫助下,快樂、陽光地成長。所以讓我們做好“家校共育”,相信孩子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會更加優秀!讓我們家校一起,寓教育于無形,在不經意間,似行云流水,撐起一片天空,讓孩子們懂得理想崇高、知識可貴,自強不息,愿我們的孩子們乘著夢想翅膀,筑夢起航!
金山初級中學八(3)班顧毅家長 顧春美
近年來,隨著家?;庸ぷ鞯拈_展,有一個問題可能讓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為什么以前的家長很少管孩子寫作業,可到今天,家長卻不得不負擔起陪伴、監督、檢查甚至輔導孩子做作業的艱巨重任呢?在孩子做作業這個問題上,到底家長該不該參與、有沒有必要管起來呢?甚至有位家長發帖質問老師:要你到底是干嗎的?大家眾說紛紜,作為一個初二學生的家長,結合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我的觀點如下:
一、教學知識融會貫通,家長參與必不可少。
孩子教育分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隨著教學改革的變化,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特別是與生活的融會貫通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代教育僅僅只有課堂是不夠的,學生還必須結合社會和生活去學習、理解、運用知識,所以除了學校,家庭和社區也肩負著教育的責任,尤其家長參與,應該是必不可少的。這么做不是老師推卸責任,家長更需要轉變觀念。
二、學生在校時間有限,家長參與勢在必行。
金山初級中學一周兩次的駐校辦公制度,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在校的真實學習情況,同時也見證了老師們的辛勞:每個班級都有45-50名學生,每天的課程和教學活動都排的滿滿的,除了正常的教學外,老師也沒有多余的時間一個個去抓每個孩子的成績,只能利用課間有限的時間去抓一些成績相對落后的孩子。我覺得有的家長做得非常好,經常在固定時間里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好處有二:一是培養孩子坐得住的習慣,在讀書的時候保持安靜;二是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同時讓孩子提高了理解能力,從小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加強家校溝通互建,共促孩子快樂成長。
在當前教育體制的各種問題無法妥善解決的情況下,把孩子的作業推給學?;蚣议L任何一方我覺得都不合理,需要學校和家長相互溝通配合,共同促進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回家作業問題,家長可以做些輔助性的工作,比較督促孩子聽錄音、朗讀、背誦、默寫,并督促孩子端正學習態度,獨立、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家長簽名證明即可。至于孩子作業的批改,解惑答疑之類的工作還是交給學校的老師比較合適,因為老師比較專業,方法比較多。
總之,我覺得家長要抱著平和的心態看待老師把家庭作業交給家長監督這個問題,不是老師為了推卸自己身上的責任,而是為了讓家長要多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畢竟老師和家長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們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盟友,老師的盟友是家長,反之亦然,家長的盟友是老師!
上一篇: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怎樣和老師打交道?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