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資本博弈的過程中,創始人如何掌控公司命運,一直是有趣的話題。作為公司創始人,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被清理出局,這種悲劇背后的核心問題就是股權和投票權(控制權)的設置缺乏長期發展視野。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強勢而有遠見的創始人會有效設置股權和投票權機制,從而控制投票權。
那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佼佼者,成功掌控公司命運的小扎和劉強東是如何做到的。
先來看看小扎是如何控制 Facebook的。
Facebook 在成立之初就設立了AB雙層股權的結構,小扎持有超級投票權的 B 股,每股有 10 票投票權,而普通A股則每股只有一票投票權。作為技術宅,小扎其實剛開始并不太懂這些,還是好兄弟Sean Parker幫他設計了這種AB股架構。作為硅谷創業前輩,Sean Parker對股權和控制權設置了如指掌, 他在Facebook前兩輪融資中幫助小扎取得了在董事會上的控制權。
第一輪:彼得·泰爾投資50萬美元,占股10%。泰爾加入后,占據董事會一個席位,肖恩·帕克一個席位,扎克伯格一個席位,剩下一個席位空缺,而空缺的席位扎克伯格有決定權。第二輪:Accel Partners投資1270萬,在原來的基礎上,Facebook董事會增加為五席,新增的一席由Accel Partners合伙人吉姆·布雷耶擔任。在Sean Parker因涉毒退出董事會后,小扎繼承其席位,至此小扎擁有了董事會5個席位中的3個。
之后盡管引入了Greylock、DST、李嘉誠等投資者,但董事會結構并未發生變動。并且,扎克伯格擁有決定權的另外兩個董事會席位相繼由馬克·安德森和華盛頓郵報的丹·格雷厄姆擔任,這兩人無疑是馬克的親密戰友,因此小扎一直緊緊掌控董事會。
Facebook IPO時,當時招股書顯示,小扎擁有的 B 類普通股占比 28.4%,但其通過與股東之間協議擁有 56.9% 的投票權,很多股東和小扎達成了投票協議,同意小扎代表他們的股份投票,小扎因而擁有對Facebook絕對的控制權。
再來看看京東的東哥是如何玩轉控制權的。
京東IPO之前,共有5輪融資,募資總額約18.77億美元,先后引入今日資本、老虎環球基金、高瓴資本、DST基金、紅杉資本、沙特王國控股投資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巨額的融資使得劉強東的股權被巨幅稀釋,但強勢的東哥卻通過AB股的設立機制將京東的控制權緊握手中。
在融資時,劉強東已經考慮到公司的控制權問題。老虎環球基金、高瓴資本、DST等主要股東在投資入股時,將投票權委托給劉強東。劉強東曾說,控制權必須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哪家投資機構不愿放棄投票權,那就寧可不要它的錢。
京東上市時,劉強東為繼續保證對京東的控制權,設計了AB股結構。根據招股書,劉強東個人公司持有的股份將轉為B類普通股,IPO新發行股份及現有投資人持有的股份將轉為A類普通股,而B類普通股股擁有20倍投票權,因此劉強東持有的京東商城股份只要不被稀釋至4.8%以下,其擁有的投票權都會超過50%,京東的控制權就不會旁落。
上市前,東哥雖然持股比例僅有 23.67%,但其投票權比例卻高達 86.12%,擁有對京東的絕對控制權。上市后的 IPO 招股書顯示,劉強東持有京東 18.8% 的股份,投票權則超過 50%,依然掌控公司的控制權。
阿里巴巴采用合伙人制度,和京東所采用的A/B 股設計其實目的一樣,就是把公司的控制權掌握在馬云及核心管理團隊少數人手中,但是這與香港采用的同股同權的理念相沖。由于港交所不支持 AB 股規則,也不支持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只好放棄在港上市,改道美國。
百度的控制權設置也類似,李彥宏夫婦持有的股票屬于 B 類普通股,其 1 股擁有 10 票的投票權,所以即使李彥宏夫婦的股權只有 20% 多一點,但是投票權卻超過 60%,仍然牢牢掌控著百度。
倘若王石在萬科上市時,不是以個人英雄主義的姿態放棄大部分股權,而是為今后可能出現的控制權之爭采取相應股權與控制權設置,就不會有今天面臨出局的危機了,是為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