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支撐點,其實就是一個“孝”字。《孝經(jīng)》里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說: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所以歷來我們的祖先也一直倡導百善孝為先。
父母對子女的養(yǎng)育之恩,很多時候是子女終身都報答不完的。根據(jù)評估統(tǒng)計,一位母親懷胎十月,如果哺乳三年,孩子就要吃掉母親一千四百零七斤奶,而這些奶都是母親的血液變成的。
而且從小到大,父母還要花費多少心血養(yǎng)育子女?所以說父母恩重難報,恩重如山,動物都知道孝養(yǎng)父母,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作為人類,我們是否應該更好地孝養(yǎng)父母呢?
孝養(yǎng)父母,我們可以具體從孝身,孝心,孝性三個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孝順父母的身體
(1)為人子女要確保老人吃飯、穿衣和生活所需,讓老人不缺零花錢。而且我們要注意,當我們把錢給了老人,老人送給誰,做子女的不能干涉。
(2)為人子女要確保父母有安定的住所,要讓老人住得舒心開心,冬暖夏涼。
(3)父母如果生病了,我們應該認為,這是上天給我們孝養(yǎng)父母的機會,給我們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機會,而不是抱怨父母給自己添麻煩了,影響自己工作了。為人子女應該耐心地陪伴父母就醫(yī),需要煎中藥,就認真的煎好藥,親自品嘗,等到藥湯不冷不熱的時候,再讓老人服用。
(4)當父母病重的時候,為人子女要晝夜守在旁邊,晝夜服侍,不可隨便離開。父母如果不幸去世后,我們應該常常思念緬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守孝期間,應該禁絕酒肉、情欲、娛樂活動等等。
古人守孝期為三年,今天我們很多人已經(jīng)沒有了守孝期的概念,很多喪事都縮短為三天,放著流行音樂,大吃大喝,草草了事,這些其實都是大不孝之舉。
(5)當父母去世后,我們應該請教懂得禮節(jié)有德行的人,讓他們幫我們主持喪禮,要辦的合乎禮節(jié),不能草草了事,更加不可以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每到祭祀父母時,我們應該對待過世的父母,要像他們在世時一樣恭敬對待,正心誠意。
第二方面,孝順父母的心
(1),孝順孝順,越孝越順;諸事不順,皆由不孝。孝順父母就要順從老人的心,讓老人省心,不讓老人操心、煩心。
(2)《弟子規(guī)》里講: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擔心,如果我們不注重品德修養(yǎng),做出有違道德,傷風敗德的事情,就會使父母蒙受恥辱,這些都是不孝的行為。
所以為人子女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心,要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為父母增添榮光。
(3)盡可能常帶伴侶、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給他們買一些讓他們開心的禮物,多陪老人說說話。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親的叫喚,應該立即應答,不應遲緩,父母親叫你做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而不該懶惰對待,父母親的教誨,需嚴謹聽從,父母親的責備,不能頂嘴,應該順承。
(5)外出或者返回后,要提前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以免父母擔心。
(6)平時的飲食起居,要有良好的習慣。選定的職業(yè)不要隨便改變,工作不要頻繁變動,否則父母也會擔心。
(7)為人子女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讓父母少擔憂少操心,就是最大的報恩,最好的孝順。長大成人后,我們要精進修身,弘揚祖輩和父母的良好家風。
(8)不管父母在過去有沒有做好他的本分職責,不管父母性格脾氣怎么樣,不管父母做得好不好,為人子女都應該盡好孝道,這是每一位子女的責任,和父母他們自己有沒有做好父母沒有關系。
不少家長對自己的父母會有怨言,比如父母偏心弟弟,父母以前有存錢卻不讓我讀書,父母很強勢,控制欲很強,父母經(jīng)常吵架打架,家庭沒有溫暖。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逐步學習,合理地排解心中的委屈和對父母的不滿,然后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與父母重新連接,盡好孝道的本分。
(9)老人在世的時候,子女能夠讓他安心快樂就是盡孝,老人臨終時,能夠讓他含笑而去,就是子女孝到極致的表現(xiàn)。
(10)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努力讓他們得到,父母心中有什么未實現(xiàn)的愿望,我們盡量幫助他實現(xiàn)。父母不喜歡的東西,我們盡量讓它遠離,以免讓父母不開心。
(11)有些長輩很喜歡我們,對我們很好,我們要孝順他;有些長輩沒那么喜歡我們,或者不喜歡我們,我們同樣也要孝順他,這樣才是真正進了孝道。
(12)夫妻要和睦相處,夫義婦德,夫唱婦隨,齊心協(xié)力把家庭經(jīng)營好,不讓父母操心,這也是一大孝順。
(1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世界上最遺憾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當我們想要好好孝順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不在了。所以趁父母還在的時候,多花一些時間,多花一些精力,好好孝養(yǎng)他們。
(14)兄弟姐妹要同心同德,互相支持幫助,不要因為利益,或者其他的事情鬧矛盾,否則讓老人憂心,這也是不孝。
第三方面,孝順父母的性格
(1)父母長輩的脾氣性格不好,我們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與他性格脾氣的關系,用心體會他們的不容易,他們經(jīng)歷的苦,不要抱怨父母,要逐步引導勸化父母,讓他們開心,讓他們脾氣越來越溫和,這樣才是真正的盡孝。
(2)在有些事情上面,父母如果有了過錯,做子女的應該耐心勸導,但不可蠻橫使力,要循循善誘使父母改過向善。勸說父母的時候,我們的態(tài)度要懇切,臉色要和悅,聲音要柔和,如果父母不接受,那我們就等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再勸導,直到他們改過為止,這是圓滿父母的德行和智慧,這是一種大孝。
總而言之,孝順父母涉及到方方面面,為人子女要想真正盡好孝道,就要精進修行自己,把自己的智慧拔高,把自己的心放低,以恭敬謙卑的心對待父母,我們才能圓滿地盡好孝道,真正圓滿地盡好孝道了,孩子根本不需要刻意教育,自然就會教育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