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癥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指標。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高尿酸血癥者沒有任何的癥狀,而中醫在治未病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中醫對高尿酸血癥的一些看法,這些知識對于痛風間歇期風友的降酸也是很好的借鑒。
傳統醫學中沒有與高尿酸血癥完全對應的中醫病名,肝腎虧虛、脾失健運為病之本,痰濁淤阻為病之標。縱觀高尿酸血癥之病因病機不外濕、痰、熱、瘀、虛五端,而受累臟腑重在肝、脾、腎。從治療高尿酸血癥文獻中可以初步看到其中醫證型以痰濁瘀阻,日久痰瘀阻絡、陽氣不足、肝腎虧虛較為多見。
1、對于不能耐受西藥降酸副反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也可以考慮多采用生物堿含量高的中藥,中和血尿中的尿酸,防止尿酸鹽結晶生成,如黃連、吳茱萸、土茯苓等。亦可以考慮西藥秋水仙堿的作用,用中藥替代之,如山慈菇的主要成分即為秋水仙堿,食物中的黃花菜也含有秋水仙堿。玄胡、蚤休、尋骨風等亦可選用 。
2、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已證實,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除血(尿)中尿酸水平增高外,血液流變學檢測還提示絕大多數患者存在高黏血癥、高聚血癥等血瘀狀態。而中醫亦素有“久病入絡”之說及病處固定屬瘀等經驗。故在治療高尿酸血癥時加入活血化瘀及少量蟲類搜剔藥物,如:虎杖、澤蘭、丹參、玄胡、水蛭、牛膝、乳香、沒藥、路路通等,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根據中醫臨床所見,高尿酸血癥患者中寒濕陽虛者多見,而濕熱火毒型僅常見于痛風的急性發作期。因此,中醫治療高尿酸血癥以溫陽化濁為主,而針對個別濕熱火毒型患者,亦采用清熱利濕的治療方法。
針對高尿酸血癥的病因,中醫提出治療高尿酸血癥的主要治療原則:瀉濁為主,健脾補腎為輔。瀉濁,中醫常用萆薢、薏苡仁、澤瀉、茯苓、土茯苓、黃柏、車前子等,而健脾補腎,中醫常用巴戟天、補骨脂、淫羊藿、仙茅等藥物。分析中醫臨床經方、驗方、處方用藥規律的研究結果表明,治療高尿酸血癥的中藥以平性、溫性藥物為主,占到69.9%; 中藥藥味主要是甘味、苦味、辛味,共占76%; 歸經以肝經的藥物為最,其次是歸腎、胃經的藥物,占到全部用藥歸經的52.1%。使用頻次前10 位的藥物分別是土茯苓、薏苡仁、萆薢、牛膝、蒼術、黃柏、澤瀉、威靈仙、黃芪、茯苓。以利水滲濕、清熱、補虛、活血化瘀和祛風除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