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由于多個規劃技術標準不統一、規劃基礎和期限不統一、“多規合一”在現行體系下定位模糊的問題,導致“多規合一”存在很多障礙,建議通過逐步成立協調機構,統籌推進“多規合一”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大部制改革,建立“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等途徑完善“多規合一”工作。
我國“多規合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府應用規劃等手段加強了宏觀調控,各部門,各行業出臺了多種規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類規劃多達200種,由于規劃的不銜接、多頭管理的問題,出現了如規劃審批難、項目落地難、各類規劃布局和項目不統一等問題。特別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人口密度高的地區,人地關系緊張,急需加強規劃統籌和管理。為此,武漢、廣州、廈門等城市紛紛開展“多規合一”的探索。
廣東省河源率先開展了“三規合一”技術創新,探索了“三統一、二協調、一平臺”為思路的“三規合一”“一張圖”規劃。云浮市重點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探索,整合各相關部門成立了“規編委”,建立了“一套規劃,統一編制,統一平臺,分頭實施”的“三規融合”規劃管理機制;廣州市在“三規合一”規劃中,以規劃編制方法、技術標準、工作規程以及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按照“市區聯動、三上三下”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五個一”的規劃成果,并于2014年初獲市政府批復。但受現有管理體制和部門權限限制,“多規合一”工作存在諸多問題:
規劃技術標準不統一,技術協調難度大
由于“多規”的規劃主體、技術標準、指標體系、審批程序不同,規劃目標有差異,各規劃中涉及空間資源利用的內容技術標準不協調、表述方式不一致。規劃、國土部門在空間上對同一用地的分類標準不同;規劃、國土部門與發改部門分類亦不同,前者是按照空間屬性分類,而后者則是按照項目和資金投入分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側重制定發展目標,定項目;土地利用規劃側重定“指標”;城市規劃側重落“坐標”。
“多規”規劃基礎和期限不同,規劃目標協調難度大
根據相關規定,城市總體規劃期限一般為二十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期限為十五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期限為五年。與此同時,各類規劃編制時間不同,編制基期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的時期考慮的不同規劃期限內的規劃目標和內容會存在一定差異。
現行法律體系和部門架構下“多規合一”成果難以發揮作用
以廣州市為例,從2012年全市啟動“三規合一”工作,到2014年“五個一”成果已通過市政府審批,用時兩年,但受制于現有體制和政策,“三規合一”并不具備法律效力,如果要真正用于管理還有賴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法定規劃來實現。在這個情況下,“三規合一”工作僅僅是起到銜接各專項規劃的作用,事實上是在原規劃體系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銜接性的規劃。 “多規合一”成果在現行規劃體系中處于什么地位,應如何定位,如何在政府審批實施環節發揮作用,如何建立可操作的動態實施機制等是現行體系下“多規合一”工作的難點,也是關鍵點。
主要原因分析
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
目前“多規”的編制是“自成體系,互不銜接”,建設部門主管城鄉規劃,發改部門主管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部門主管土地利用規劃,環保部門主管環保規劃。各部門就規劃的事權范圍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均接受各自上級行政部門的指導與監督,而且又各自在規劃編制上自成體系,因而導致各種規劃的相互重疊,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多種規劃相互脫節甚至相互沖突的情況屢見不鮮,基層管理部門難以操作,左右為難,規劃難以執行和實施。
“多規”的調整頻率及管理剛性不同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屬于自上而下的規劃體系,自上而下分配指標,調整頻率最小,剛性最強;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根據市場做出反應最快,調整的頻率最快,剛性較弱;城鄉規劃則處于兩者中間,因而“多規合一”存在根本性障礙。
完善“多規合一”的建議
“多規合一”不僅是空間規劃的協調統一,更是城市管理流程、管理體系的協調統一。完善“多規合一”的初步建議如下:
成立協調機構,統籌推進“多規合一”工作
“多規合一”不僅需要成果合一、過程合一,更需要在規劃編制基礎、編制思路、實施工具及體制改革上著力。建議成立規劃編制委員會,統籌規劃編制。引導有條件的城市探索進行機構整合,將原發改、城鄉規劃、國土等部門的有關規劃制訂職能,劃入新成立的規劃委員會,賦予其組織編制“多規合一”的權限,賦予其組織編制和審查各部門的專項規劃,并監督其實施的職責,實現“多規”在規劃編制、實施和管理上的統一。
構建一個由市政府統籌,部門間的“共編共用共管”協作交流機制,協調各部門規劃立項、規劃編制、規劃審查及實施管理中出現的矛盾,形成一套部門間協作的管理流程。
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以探索多部門合并的大部制,從部門設置和規劃體系層面探索改進現行的體制和機制。
建立“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為技術協作與協同管理提供支撐
以每年更新的國土系統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適時更新的土地規劃數據庫為基礎,基于統一的坐標體系和比例尺,構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建立“多規合一”管理信息互通機制,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并協調消除各規劃存在的矛盾,實現業務協同管理,為部門審批提供決策支持。建立起 “多規”空間邊界和屬性統一的“一張圖”,并形成以重點地區開發為主體的項目庫。在此基礎上,按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起各部門協同互動的機制,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明確“多規合一”定位,探索完善空間規劃體系
在各地探索和試點工作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現行空間規劃體系,明確“多規合一”定位。“多規合一”的最終目標不是將各類規劃進行簡單的合一,而是實現一級政府一級事權、一個空間一個規劃,一個規劃分頭實施。其本質是對各類規劃進行統籌,通過“一張圖”管理,形成一個區域一本規劃,一張藍圖,最終實現“多規融合”。從制度上,包括審批和實施機制方面確立“多規合一”的法律地位,使其成為常態化、法定化的空間規劃。
(本文來自國地資訊)
————————————
微信編輯:陳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