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胃五點“少點慢點淡點軟點暖點”
附:天星十二穴精彩回顧(拾壹)
環跳在髀樞,側臥曲足取
環跳是軀干和腳的接連點,主腿腳蹬躍能力,肩周炎癥,腳肌肉萎縮,小兒麻痹,中風后腿腳無力。開四關對稱療法中,又可以環跳穴對應肩髃穴,環跳位置疼痛,肩髃下針后,環跳位置仍然疼痛,有股骨頭病變的征兆。
側:環跳穴為膽經,少陽膽經主側面。曲足取:有助于膝跨屈伸不利。人每當跳躍時,必先蹲下身體彎下膝跨,因此環跳穴周圍形成一個半環形的回旋氣場,取名為環跳。
養生功法:常雙盤腿動作可打通環跳穴,有助于骨髓造血,相當于黃氏桂枝五物湯。
折腰莫能顧,冷風并濕痹
腰好像斷了,不能轉動。環跳穴主治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等。
腰腿部位有冷風濕痹。主動治小兒麻痹癥,腿腳麻痹癥等。
案例:有個以打魚為生的病人,經常半截身子泡在水里,自述腳很僵硬。教其用姜貼貼環跳,腳柔軟很多,再吃些金貴腎氣丸,補腰腳便好。
腰胯連腨痛,轉側重欷歔
腰胯連到小腿疼痛,轉側時發出唏噓嘆息的聲音。
手握空拳,敲打環跳,像大鵬展翅一般,通心經膽經,解郁,專治唏噓嘆息不樂觀。
若人針灸后,頃刻病消除
環跳穴可健脾除濕,治療睪丸痛和腳氣。針灸此穴,頃刻間病就消除。
【注解】
定位:位于臀區,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點處。側臥,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特效穴:屬足少陽膽經。同時是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
別名:髖骨、環谷、髀厭、髀樞、樞中、樞合中
穴解:環即環曲,跳即跳躍,此穴在臀部,當下肢環曲呈跳躍式時取穴,故名環跳
功用:祛風濕,利腰腿,通經絡
主治:腰痛、背痛、腿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大腿肌炎、膝部肌炎、風疹、腳氣等。
注意事項:前陰及婦科病,應深刺,使針感到達會陰或少腹、下肢問題,坐骨神經痛,可深刺4—7cm,讓患者有沿神經通路閃電之感。
文獻記載:
1、《針灸甲乙經》卷十:腰脅相引痛急,髀筋瘈,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環跳主之。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五: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側。
3、《席弘賦》:冷風冷痹疾難愈,環跳腰間針與燒。
4、《百癥賦》:后溪、環跳,腿疼刺而即輕
5、《千金翼方》:配至陰,治療胸脅痛無常處。
6、《玉龍賦》:腿風濕痛,居髎兼環跳與委中。
7、《長桑君天星秘訣歌》: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8、《勝玉歌》:腿股轉酸難移步,妙穴說與后人知,環跳風市及陰市,瀉卻金針病自除。
9、《標幽賦》:中風環跳而宜刺
10、《醫學入門·治病要穴》:環跳,主中風濕,股膝攣痛,腰痛。
現代研究:
針環跳有較好的針麻效應,可使通閥明顯升高,同時使文狀下丘腦、殼腦啡肽、甲腦啡呔明顯增加。
慎風寒 節飲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