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意同權略,即隨機應變的謀略。《漢書·藝文志》中謂“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兼形式,包陰陽,用技巧者也。”[1]《孫子兵法》中提到“上兵伐謀”“兵者,詭道也”。權謀,指通過某種反常規手段利用權力資源達到某種目的或獲得某種利益的策略。由于我國封建社會權利高度集中于帝王與上層高官達胄階層,宮廷則成為權謀文化的繁盛之地。因此,電視劇中無論是前朝皇帝朝臣議事之地,還是后宮眾妃嬪爭寵之宮,都成為權謀紛爭激烈之地。本文所指的帝王題材電視劇主要指以重要的歷史史實為依據,用嚴肅的創作觀念進行創作,表現封建帝王的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電視劇,刻畫皇帝與臣子、嬪妃、政敵以及繼承者之間的權力斡旋與政治斗爭。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努爾哈赤》等。后宮題材電視劇,又稱宮斗劇,2011年以來《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美人天下》《美人心計》一部部宮斗劇的熱播,展現后宮爭斗、陰謀詭計的宮斗劇成為2011年熒屏上最為活躍的電視劇類型,一部《后宮甄嬛傳》更是將這一類型推向高潮。由于兩者繁盛時期、表現手法、創作角度不同,其展現的權謀文化也不盡相同。本文試通過對帝王題材電視劇和后宮題材電視劇中權謀文化比較分析,探尋兩者對待權謀文化的態度和表現方式的不同。
一、兩者展現權謀手段的方式不同
電視劇中權謀之術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正面表現,這類權謀之術是基于對政治環境洞若觀火,官場斡旋運作的政治智慧,作為表現謀略家的政治才能凸顯,往往是正面出場的方式。另一種權謀手段則是隱秘出場,多是不入流的卑鄙手法,包括暗地中傷、設計陷害、勾心斗角、拉幫結派、黨同伐異、賄賂他人、暗殺投毒等。帝王題材電視劇中的權謀之術以前者為主,對權謀的熟練運用是表現帝王雄才大略、治世之才,群臣運用權謀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和通曉政治智慧的智者?!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帝王題材電視劇中,權謀已經成為朝堂君臣的生存之本,是衡量官員能否具有適應官場、應對仕途的政治才能。如《康熙王朝》中康熙的權謀之術是通過展現他治國之謀和用人之術和御敵之策,康熙將“三藩、河道、漕運”這三項治國之策寫到柱子上,時刻提醒著自己,這是一種大治謀略。他講究滿漢一家,提倡漢民族文化,興農抑商,促進民間安居樂業。在殺鰲拜一節中,他故布疑陣,以向敵人示弱的方式呈現出貼身侍衛不敵鰲拜的假象,然后再加稱鰲拜為大清恩人,封鰲拜的官,激化鰲拜的感激之心,軟化敵人的反叛決心,在敵人驕傲自大的時刻一決勝負,將鰲拜活捉。《雍正王朝》中的謀臣鄔思道,更是具有通曉天下、謀劃未來的權謀能力,他輔助雍正從辦差王爺一直走向九五之尊,為雍正分析格局、出謀劃策,成為雍正身邊的第一“諸葛亮”,對于雍正登基起到重要作用。無論是康熙的帝王權術,還是鄔思道的謀臣能力,在劇中都是作為極力歌頌的政治才能來描寫的,然而,這種權謀之術是維護封建統治的統治之術,無論是治國之謀還是用人之術,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君權同一下的盛世太平,從清朝的閉關鎖國制度與文字獄制度便可以看出,其權謀的最終目的是控制與征服,在于壓制他人的思想與行動,這種君權至上的統御之術與權臣之謀使得清朝走向封建王朝的末路輝煌,而非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資本主義民主富強之路。后宮題材電視劇開辟展現宮廷權謀文化的另一個角度,它通過一種更私密、內隱的方式展現權謀文化,呈現出與帝王題材電視劇對待權謀文化的不同態度。后宮題材電視劇中權謀文化雖然是以隱秘出場為主的,摻雜了大量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但是它是以一種反面的手法進行描寫,運用這些陰謀手段的大多是劇中反面角色,即使正面角色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后宮題材電視劇中,妃子們以爭寵為目的,將斗爭謀略從外朝轉到內宮,爭寵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保持自己與家族的政治地位,與前朝爭名逐利的做法不謀而合,脫去了權謀那層華麗麗的粉飾外衣,將赤裸裸的派系斗爭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在手段上,二者也有相似之處,帝王題材電視劇中站在權力最高地位和權謀主導者為封建社會權利至上的皇帝,而后宮題材電視劇中權利最高者表面是后宮主母皇后,但掌控權力的實際對象依舊是皇帝,妃子們爭寵的對象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權臣以科舉一朝得名,后宮以選秀得以入宮。前朝權臣們的黨派之爭對應后宮的站好隊伍,妃子傳承子嗣便如同權臣們的建功立業,在排除異己、打壓陷害敵人二者異曲同工?!逗髮m甄嬛傳》中甄嬛選秀入宮以來由一開始的潔身自好,隨后不得不與華妃敵對,得知真相后與皇后敵對,并竭力拉攏自己一方的人馬,甄嬛的地位上升與皇帝的寵愛和孕育皇嗣密不可分,回宮后她見招拆招、陰謀陷害的高超手段使得她贏得權謀勝利。與為帝王將相高唱贊歌、歌功頌德的政治權謀不同,劇中采用了一種哀婉的手法來描寫甄嬛由純真到墮落的過程,由純真淳樸的少女妝容到濃墨重彩的太后妝容,權力的獲得是真實自我的隱藏,實際上甄嬛最后也沒有勝利,她的青春和愛情都消散在了吃人的封建王朝后宮的權謀爭斗之中。
二、兩者在展現權謀與情感時側重點不同
帝王題材和后宮題材電視劇都將情感作為劇中的一大重頭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意識的一種,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應,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同時具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人的情感分為欲望、情緒和感情三種類型。情感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不可預測性,與權謀中講究理性、察言觀色與步步為營矛盾,情感往往會成為權謀練達的閉塞地。電視劇所描寫的宮廷中的情感往往因身處權謀之地而與之糾纏不清。帝王題材電視劇往往將情感作為權謀成功的犧牲品,雖惋惜卻是必須,后宮題材電視劇將情感作為贊揚的對象,與向帝王邀寵相比,更珍貴的是真情,揚真情抑權術。前者是一種男性視角下女性對男性的順從與犧牲、情感對權力世界的匍匐,而后者則將情感擺在同權謀一樣的地位,有時甚至能夠戰勝權謀,這是一種女性視角下的真情至上,在逢迎男性權力的基礎上卻保持著精神上的獨立,盼望獨立選擇無權利利害的感情的愿望。例如在《康熙王朝》中描寫了眾多女性對康熙的愛,蘇麻拉姑、皇后赫舍理、容妃、寶日龍梅、紫云對康熙的愛情,藍齊兒格格對父親的親情,但是康熙在面對這些情感時,為了國家利益和帝王權術都虧負了這些女性,蘇麻拉姑一生為尼,容妃被廢為奴,藍齊兒格格作為政治工具赴外夷和親。帝王題材電視劇中,感情維度是單向的,皇上作為情感的索取者,只需要一味地接受而無法付出,最終也會為了權謀的勝利而犧牲情感。而在后宮題材電視劇中感情的維度是多向的,不僅描寫了后妃對皇帝的爭寵,也描繪了在后宮夾縫中生存的些許愛情,如《甄嬛傳》中甄嬛與果郡王、沈眉莊與溫實初、皇帝與純元皇后,《金枝欲孽》中安茜與孔武、孫白楊與玉瑩的情感。這種感情不再是為了獲得權益而曲意逢迎,而是發自內心的、不求回報的雙方平等的情感,這種情感能夠沖破權謀的藩籬,回歸人的尊嚴和本我。展現情感與權謀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文本對權謀犧牲者的不同態度,即創作者對權謀犧牲者的不同態度。權謀文化實際上是一種斗爭的文化,必然有失敗者存在。電視劇中,權謀犧牲者主要包括兩類:一類作為權謀斗爭失敗者出現,還有一類是權謀斗爭犧牲品出現。帝王題材電視劇中,帝王的敵對方往往是權謀斗爭失敗者,為了彰顯帝王的正義,多把他的政治敵人設計成陰險狡詐或者是愚蠢無能之輩。如康熙王朝中的鰲拜傲慢自大、吳三桂老謀深算、葛爾丹野心勃勃;《雍正王朝》中的八爺黨則是一群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之徒。對他們的死亡,帝王題材電視劇遵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規律,他們是促成帝王偉業,彰顯帝王才能的墊腳石,他們的死不過是自食其果,死有余辜。后宮題材電視劇中,權謀斗爭中的失敗者則是爭權奪利者被權力吞噬的人,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如《后宮甄嬛傳》中的華妃與安陵容之死,就是過于沉浸陰謀和陷害的結果,不過是“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作為權謀斗爭犧牲品出現的角色之死,帝王題材電視劇中將他們作為被犧牲、被割舍、被虧欠的對象,雖無可奈何卻是不得不為。例如《康熙王朝》中的容妃之死與藍齊兒的出嫁,是帝王政治權謀的犧牲品,卻也是作為歌頌帝王犧牲精神、烘托帝王的舍家為國而存在的。而后宮題材電視劇中,美人之死是作為悲劇美、哀傷痛、美的破碎來描寫的,“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是無辜的權謀斗爭被害的無辜之人,如《后宮甄嬛傳》中的沈眉莊、淳貴人、瑛貴人。
三、對歷史題材電視劇中權謀文化泛濫的反思
權謀文化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基礎與傳統,它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的朝代更替和社會發展。權謀源于法家的韓非,他集戰國以前法家三派之大成,將慎到一派的“勢”(權利和威嚴)、申不害一派的術(政治權術)和商鞅一派的法(法律和規章制度)集合在一起,提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睙o論在以往的史書中還是在今天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權謀文化都是作為帝王將相所具備的政治智慧描寫,是為帝王將相歌功頌德的佐證,然而,權謀文化的負面影響卻常常被創作者與觀眾忽視。權謀文化是一種欺與瞞的文化,“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誕作之人承是而后欺”?;实塾脵嘀\的手法對待朝臣,臣子百官便以猜測帝王喜好來阿諛奉承,且欺上瞞下,而歷史進步與社會思想解放就在這種欺與瞞的文化中逐漸勢落。當西方正在進行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的近代化思想歷程時,清朝帝王運用權謀文化駕馭百官,百官利用權謀文化駕馭百姓,欺上瞞下,集中全部精力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這種君權至上的統御之術與權臣之謀使得封建王朝走向了中央集權下的極盛輝煌,也使得中國與思想解放與民主啟蒙發展潮流背向而馳,漸行漸遠。電視劇《雍正王朝》開篇,運用了一輩子權謀駕馭百官的康熙皇帝,卻面對著百官對上欺瞞私借庫銀致使國庫虧空和對下盤剝,苛捐雜稅剝削農民的現狀?!逗髮m甄嬛傳》中皇帝以權謀統御妃子,后宮眾嬪妃表面順從邀寵背后暗結珠胎、移花接木,同時設計陷害、打壓新人。沒有公平合理的機制,權謀作為沒有規則的競爭機制,用欺和瞞來取代一切競爭原則,其結果只是在不斷刷新人性惡的底線。如今許多帝王題材電視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也用到了這種“欺”的文化,抹去帝王的一切不利因素,只把他權謀中光輝燦爛的地方拿出來大加歌頌。權謀之術,其根本是通過打敗對手來提高自己,同西方所信奉的提高自己來打敗對手的成功學大相徑庭。韓非著文章曰:“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用術,則親愛近習莫之得聞也。”
從中,可見權謀文化的關鍵一條就是提防所有的人。這種權謀文化在官場往往會形成派系斗爭權謀染缸的漩渦,清官被排擠到邊緣地位,甚至慢慢被同流合污,整個官場成為權謀交易之地。如《康熙王朝》諳熟政治權謀的明珠官運亨通,飛黃騰達,而才智上略勝一籌卻不愿同流合污的伍次友卻無緣官場,報國無門。權謀文化興盛在民間則形成“防人之心不可無”“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社會風氣,產生社會信任危機,形成“人防人、人人危機”的社會局面,構成整個道德價值體系的顛覆,使社會陷入風險和動蕩之中。權謀文化所宣揚的城府與詭術,將人性中真善美品質和人類社會中所形成的有序、理性、法制、誠信等價值觀念,都深深籠罩在爾虞我詐的權謀文化之下,這不僅助長了偽善的做人風格與以利益捆綁的虛偽人際關系,而且助長了玩弄權術的政治獨裁欲望和藐視法律道德的社會不良心態。在《后宮甄嬛傳》中,劇中涉及到陷害墮胎的劇情比比皆是,像夾竹桃、麝香、紅花、艾葉、歡宜香、舒痕膠、息肌丸等墮胎藥物就達六七種,對于無辜胎兒的殺戮,對于生命的漠視,這種低劣手段的描寫是直白而又可怕的,對人性惡念的挖掘與展示失去了道德規范和人文底線。
自2011年以來,后宮題材電視劇大量涌現熒屏,與帝王題材電視劇共同構成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對待權謀文化層面來看,后宮題材電視劇揚情感抑權謀是對帝王題材電視劇中權謀手段正面化、過度宣揚化的一種反撥,然而,不管正面抑或反面,電視劇中對權謀文化過度的描寫應當引起人們的反思。在電視劇創作時,為了敘事的繁復精彩增加過多的權謀情節,削弱電視劇的人文價值,通過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設計陷害、黨同伐異的權謀手段增加情節張力,對過多的觸及人性底線的權謀斗爭大肆渲染,挖掘人性惡的方面,將審美拉向審丑,缺乏“人文價值”與“科學精神”,與今天我們所提倡的“誠信”和“普世價值”的法制社會是背道而馳的,它對于民族靈魂的塑造,對于民族品格的培養,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對法制社會的建設,對科學民主的提倡具有非常隱蔽而長久的危害。
作者:高慧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