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獵豹瀏覽器,查看更多健康圖集
春季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等六個節氣。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自然界生機勃勃。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避免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發生。這一養生原則應貫穿到情志、起居、運動、飲食、防病保健等方面。
一、情志養生
內經曰:“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于自然界的東方,旺于春季,具有與草木相似的生發之性,在春季時功能活躍。故人在春季時因肝陽易動,人易急躁發怒,因此在春季人們更重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緒,勿使肝失疏泄,造成肝氣升發失常,臟腑功能紊亂而導致疾病。具體的養生方法有多種,如可多聽聽輕松怡情的音樂,使緊張的心情得以放松。也可以運用轉移法,把不良情緒通過正當的途徑和渠道發泄或轉移到另外事物上去,使負面情緒得以釋放。也可以將心中的不快向親人朋友傾訴,使不良心情得以改善等。總之,在春季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順應肝調達之性,才能達到養生之目的。
二、起居養生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也就是說春季的三個月里,人們應晚睡早起,起床后可于庭間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這樣可舒展全身陽氣,令人神清氣爽,以順應春季生發之氣。同時,春季氣候乍暖還寒,故民間有“春捂秋凍”之說,人們在此時還需注意保暖,不宜過早脫去棉衣,以免感受風寒之邪,導致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同時,由于春季乍暖還寒,氣溫多變,也是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多發期,因此春季注意保暖御寒,做到隨氣溫變化而增減衣服,使身體適應春天氣候的變化。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有規律的生活起居,避免激烈的運動至關重要。
三、運動養生
為了適應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可結合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選擇繪畫、釣魚、書法、下棋、養花等活動,有助涵養性情,內心平和。也可選擇晨起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等,但一定要避免激烈的運動,運動的度以心跳達到每分鐘140跳,身體微微出汗為宜。也可選擇郊游,(或踏青賞花,或登高望遠,或林間漫步),放風箏,做操等。總之,適當的運動對身體極有益處。同時也可適當的采用一些穴位按摩來達到養生之目的。下面介紹幾個按摩穴位。
1.揉搓“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具體方法是用兩手的食指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按摩50次,以有酸脹感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此穴有助于通肺氣,醒頭腦。常按此穴可預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以及由此引起的頭痛,頭暈等癥,也有助于機體抗御霧霾的能力。
2.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部,第1、2跖骨間結合部位之凹陷處。具體方法是用大拇指按摩太沖穴100次,早晚各一次。太沖穴為人體肝經上的重要穴位,按摩可疏肝理氣,可預防肝氣不疏,起到疏解人的急躁情緒,同時還可疏通心胸的不適感,另外對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等癥狀也有改善作用。
3.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趾時足底心最凹陷處。具體方法是用大拇指按壓涌泉穴30次,以有酸脹感為度,早晚各一次。(如晚上先用熱水泡腳后再按摩涌泉穴則效果更好。)涌泉穴為腎經重要腧穴,按摩此穴可有降壓、止頭痛、眩暈、失眠等作用,同時對于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痛也有較好的療效。現代研究證明,常按涌泉穴還具有一定的降血糖的作用。
四、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春季飲食養生的總體原則為“減酸增甘以養脾氣”,宜用辛溫之品以順春生之氣。因為春季易使肝氣旺,肝屬木,木旺易克脾(土),故肝旺容易引起克脾而致脾胃病,而酸味入肝可助肝氣,所以春季應減少食酸不使肝氣過旺而保護脾氣。另外“甘”味入脾,多食甘味食物可助長脾的功能從而抵御肝氣的可能侵犯,故春季飲食應減酸增甘,防患于未然。此時我們用疏肝理氣,味辛性溫的陳皮平肝熄風,味甘性微寒的白菊花及味甘性辛的生谷芽柔肝和脾。也可選擇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馬蘭頭、草頭、蓬蒿菜等;也可選擇具有清解里熱、滋養肝臟、潤肝明目作用的菠菜、薺菜、芹菜、茄子、萵筍、黃瓜、蘑菇、蕎麥等。同時根據春氣氣溫的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一般來講,早春飲食應取溫避涼,可適當吃些香椿、菠菜、蔥、蒜、韭菜、薺菜等偏溫補的蔬菜,應少食黃瓜、冬瓜、綠豆、百合等性涼食物。仲春飲食應辛甘,可適當吃些山藥、紅棗、蜂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以免傷及脾胃,晚春飲食應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薺菜、百合、鴨肉、苦瓜、紫菜、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此外,在春季里也可以熬些養生粥以達到飲食養生的作用,下面就介紹一些春季養生粥。
1.黑芝麻粳米粥
材料:黑芝麻、粳米
做法:(1)黑芝麻用小火烘焙后,碾碎備用。粳米淘洗干凈。
(2)將黑芝麻、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后小火煮30分鐘。
功效:黑芝麻性甘味平,歸肝、腎經,具有滋養肝腎、潤燥滑腸、補肺氣、烏須發、壯腰膝、益精髓等功效。粳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明目益智等功能。
經常食用此粥可起到滋養肝腎,健脾養胃,補中益氣,壯腰益精等作用。
2.紅棗核桃粥
材料:紅棗、核桃仁、粳米
做法:(1)核桃仁先用熱水浸泡30分鐘,把泡軟的核桃仁去皮
(2)將紅棗用溫水泡軟備用。
(3)將去皮后的核桃仁切碎備用。
(4)將紅棗、核桃仁、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燒開后用小火煮45分鐘左右。 功效:紅棗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等功效。核桃仁味甘性溫,歸肺、腎經。具有補腎強腰、固精縮尿、溫肺定喘、潤腸通便等功效。
此粥適合于脾胃虛弱、倦疲乏力、精神不安、腎虛腰痛等人群。
3.山藥枸杞粥
材料:山藥、枸杞、粳米
做法:(1)將山藥洗凈后切片備用。
(2)將枸杞先用溫水浸泡20分鐘
(3)將山藥、枸杞(連同浸泡水),粳米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燒開后用小火煮30分鐘,
功效: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止瀉、補肺止咳、固腎益精、養陰消渴、延年益壽等功效。枸杞味苦甘性涼,歸心、肺、脾、腎經。具有清熱補虛、養肝明目、補腎益精等功效。經常食用此粥可起到補腎健脾、養肝明目、清除虛熱、養陰生精之作用。
春季除了可以喝一些養生粥之外,也可以泡一些花茶達到養生的作用,根據春季的時令特點和養生原則,介紹一些花茶供人們選用。
1.玫瑰花茶
玫瑰花味甘性溫微苦,歸肝、脾經。玫瑰花具有疏肝理氣、和血散瘀等功效。可行氣、行血、治風痹、疏肝氣、散瘀止痛等,常用于肝氣不疏,焦慮抑郁人群,如有兩脅脹痛,心煩易怒,經常嘆氣,失眠多夢等癥狀的人群可經常飲用此茶。玫瑰花茶茶湯清淡,花香濃烈,入口香醇,留香時間較長。
2.菊花茶
菊花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菊花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平降肝陽等功能。常用于陰虛內熱,反復口腔潰瘍,目赤腫痛,頭暈頭脹等人群。此外,菊花還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流量,提高心肌收縮力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同時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3.桂花茶
桂花性溫味辛甘。具有化痰止咳,散結止痛,暖胃平肝,生津避臭,滋潤皮膚等功效。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的痰多、咳嗽,以及胃寒引起的胃痛,肝氣不疏導致的情緒易急躁等人群。桂花茶茶湯呈黃色,氣味香濃,口感香醇。
需要注意的是,花茶泡制也須掌握一些技巧:
1.沖泡花茶最好用山泉水,若不易取得也可選擇礦泉水。好水泡出來的茶湯不會偏色、雜質少,最能體現茶葉的本味。
2.沖泡花茶一般需要80℃以上的水,以便溶出有效成分,但溫度也不宜過高,因為花草中的多酚、類黃酮等活性物質會在高溫下分解,影響其生物活性。所以沖泡時可根據花的種類選擇80℃-90℃的水。
3.沖入水后立即蓋上壺蓋或杯蓋悶茶,時間約3―15分鐘。如果是新鮮的花草只需要2―3分鐘即可,而干制品則需要5分鐘以上,對于迷迭香這樣的革質葉則需要把沖泡時間延長至15分鐘左右才能將其風味充分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