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立于天地間,曬太陽,吹吹風,冬來穿棉襖,夏來穿短衣,都是和自然和平相處。但如果相處的越了界,風透骨,寒侵骨,濕氣入體,容易閉阻脈絡,瘀滯氣血,影響關節組織和神經,造成肩臂、腰腿疼痛,甚至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
而這,被中醫稱為風寒濕痹。尤其風為百病之長,所以治本病尤需將風作為重點緝拿對象。
中成藥黑骨藤追風活絡顆粒,采用兩種藤莖長長勢茂密的藤蔓植物,鋪天蓋地來擋風,再加上一味叫追風傘的中藥,追著風邪擊殺,共同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肩臂、腰腿疼痛。
兩種藤蔓植物是:
黑骨藤,青風藤。
黑骨藤,為蘿藦科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常綠攀援藤本,長達10米以上。其根如果不看顏色,很容易被誤認為雞血藤,兩種一黑一紅,都有一圈圈的紋路,都有通經絡祛風濕以及活血之功,但雞血藤還有補血舒筋之效,而黑骨藤更有強心作用,能活血消腫。對于皮膚瘀斑、關節腫脹畸形等效果佳。
不過黑骨藤有小毒。這個毒性不適于肝火,消化道潰瘍患者,且一日用量不宜多,否則有副作用。
青風藤,為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莖。其名之風字,表明了它與治風有擺脫不了的關系。而其性味苦平,不僅祛風濕,還能將濕氣從尿液透出,有利小便之功。民間常用其根或莖葉煎水洗,治骨節風氣痛。一些風濕膏也常用它作原料。
追風傘,為報春花科植物狹葉落地梅的全草或根。前面不是說了由其名就能看出它特能追風嗎?這種特性,是以它辛散溫通達成的,可祛風通絡,活血止痛。民間常用其治風濕麻木,風濕癱瘓甚至腳抽筋等。
三味合用,共同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且三味之治各有特色,黑骨藤還能治關節腫脹。青風藤祛風氣痛尤佳。追風傘,還有治麻木癱瘓的功能,合而用于治風寒濕痹導致的肩臂、腰腿疼痛等。
治療風寒濕痹的中成藥有很多,但針對性上往往有細分,比如人們熟悉的獨活寄生湯,也治風寒濕痹,但卻是治肝腎兩虧,氣血不足情況下的風寒濕入侵,以致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日久不愈。所以方中既有補氣之人參還有補血之當歸,甚至補腎之干地黃。
再比如木瓜丸,是針對痹癥日久傷及正氣和風寒濕邪所致四肢麻木、遍身疼痛、腰膝酸痛、足膝無力、行走艱難等癥。故用藥上還考慮到扶助正氣與補血,所以方中亦有人參當歸,且有為人體打雞血的雞血藤等。
而黑骨藤追風活絡顆粒,藥僅三味,就是緊扣風寒濕這個病機,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而治。若是還需要補氣補血甚至補腎等,那就要考慮聯合用藥了。這也是其區別于木瓜丸和獨活寄生湯等的一點,以其隊伍小,靈活性強,反而擴大了其運用面。
三味均屬于民間草藥,如今中成藥的應用與開發,將很多冷背中藥考慮了進來,不少中醫師未使用的藥材都能在中成藥中見到。
在以往,冷背中藥的運用往往受到產地限制,雖說如今物流發達,但單味藥的運用畢竟受限,一個并非每味都能在患者手中達成單方一味氣死名醫之功,二個很多人不知如何配搭。制作成中成藥,則讓前述存在的問題解決了很多,如果再懂中成藥的聯合運用,甚至合方運用,那所起的威力,就不可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