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現代的日本,有一個醫家,叫做大塚敬節,曾經遇見一個離婚的少婦,是子宮癌晚期,在服用十全大補湯六個月后,居然所有癥狀都消失了。后來,在工作中也恢復了力氣,業績優良。
好吧,日本人用漢方用得非常溜,所以十全大補湯在他們那取得可喜的成績,不算意外。畢竟,生產出十全大補湯的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這樣描述它的:
“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脊,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萎黃,腳膝無力,一切病后氣不如舊,憂愁思慮傷動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并皆治之。
此藥性溫不熱,平補有效,養氣育神,醒脾止渴,順正辟邪,溫暖脾腎,其效不可具述。”
這個其效不可具述,當然也包括了日本少婦被治好的子宮癌晚期了。
哪些藥中之材能榮幸進入十全大補的隊伍,為其良多的功效盡力呢?
組成:當歸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黃10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黃芪10克、肉桂3克。
十味藥之所以能做到十全大補,和它氣血雙補的能耐分不開。
氣和血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就如人類對水與空氣的依賴。如果一個人的先天體質虛弱,或后天勞累過度,或病后調養不當,失血過多等,人體就會如置身在空氣稀薄,干旱少雨的唐古拉山,出現呼吸不暢,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面色蒼白,體倦乏力,四肢不溫等癥狀,嚴重的話,各類疾病隨之而來。
十全大補湯正是氣血雙補,令人體內環境風調雨順的方劑。
補血有四物湯:
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川芎。
當歸養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二藥共同補血活血,行氣止痛。
芍藥養肝藏血,補血和營衛。
熟地益精補腎,滋陰補血。
精血是人能夠蹦得高跳得歡的基礎。
所以芍藥和熟地就像車況良好的愛車,川芎和熟地就像為愛車所加的汽油,四人湊一塊,馬力十足,可以溜溜地溜很遠。
補氣有四君子湯:
人參、白術、白茯苓、甘草。
人參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藥是白術,健脾燥濕,專補脾陽,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藥茯苓健脾寧心。
四味合用,益氣補中,健脾養胃。藥力平和,專門扶正,如同四位謙謙君子。后世,很多補氣的方子,都是在這個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的。
四君四物合成,便產出了氣血雙補八珍湯。對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有效。
明代醫家吳昆在《醫方考》卷3中盛贊八珍湯:“血氣俱虛者,此方主之。是方也,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百骸資之以養。形體既充,則百邪不入,故人樂有藥餌焉。”
八珍湯加上益氣升陽固表的黃芪,補氣的功效更佳。又加上能治陽衰與里寒重癥,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肉桂。就像為打開的煤氣灶點火,熊熊的火焰便燃燒起來了。
中醫說,陽氣不到便是病。這熊熊的火焰一起,還哪有病癥的生根之處呢?
后世不少人將十全大補湯的藥材加入膳食中,由細火燉制成藥膳,鮮香味濃,富有營養,滋補身體,久食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貧血、氣喘、面黃體弱者有一定的療效。
十全大補湯還可用于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腫瘤放療及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手術后低蛋白血癥,月經周期不規則,梅尼埃綜合征,胃下垂、慢性萎縮性胃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的治療。
關于藥用服食方法,在宋代的時候,是把藥物研成粉末,用水一盞,生姜三片,棗子二個,同煎至七分,不論時間熱服的。
但是如果你服用的是中成藥十全大補丸,就可以用三片生姜,和幾個大棗,熬水沖服藥丸,效果也不錯。
要注意的是,在這個十全大補丸中,是將性峻易燥的人參換成了藥性平和的黨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