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看病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很高,每次王老師出診,總能遇上幾位;
糖尿病可歸為中醫的 “消渴” 范疇,病機為氣陰兩虛;氣虛責之于脾,與飲食直接相關;攝入過多,脾臟不能及時運化,久而久之則脾虛濕盛,痰濁瘀阻;陰虛主要則之于腎,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腎陰逐漸虧耗,表現為煩熱、口渴多飲等一派熱像;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患糖尿病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脾胃的運化功能減弱,加上腎陰的逐漸虧損,容易患上糖尿病;
但臨床發現,不止老年糖尿病患者很多,3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不少見;有的由于工作原因,外出應酬頻繁,肥甘厚膩攝入過多,患上了糖尿病;還有的患者是20多歲的年輕媽媽,生產之前血糖并不高,生完孩子以后,血糖升高,差不多餐前10左右;前幾天張大夫曾經分享過王幸福老師治療糖尿病的思路,講了畫家李教授的醫案;
在文末,張大夫曾提到一位年輕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3-14mmol/L;餐后血糖23-26mmol/L;患者在網上看到吃枸杞可以降血糖,于是吃了一段時間枸杞,血糖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升高的病例;當時王老師讓其停服枸杞,并開了10付藥,患者服用后療效明顯,現將醫案分享于此。患者:卜某,男,30歲,2020年4月28日初診。據陪同的家人說,2年前開始,發現患者消瘦的非常快,于是到醫院檢查,確診為糖尿病。確診后這兩年主要是服用西藥二甲雙胍,但控制的不理想,體型一直在不斷消瘦;口渴多尿、便干越來越嚴重;最近服用枸杞后,癥狀更更嚴重了,經人介紹,前來尋求中醫治療。刻診:糖尿病病史2年 (空腹13-14mmol/L 餐后23-26mmol/L)口干,消瘦,尿多,便干,疲乏,左寸浮滑關尺沉弱無力,舌淡紅苔白齒痕有瘀點白曬參 10g茯苓 15g蒼術 15g生白術 15g草豆蔻 10g白豆蔻 10g苦瓜片 20g黃連 10g金蕎麥 15g鹽荔枝核 16g生薏米仁 15g馬齒見 15g地骨皮 30g桑椹子 30g炒僵蠶 12g紅花 6g天花粉 20g麥冬 15g藍布正 15g此患者癥狀表現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消瘦,臨床較為少見;臨床多見于脾虛濕熱癥;原因可能在于患者一般都經過西醫治療,常年服西藥,一部分癥狀得到控制,而表現的不明顯。
此患者病機為氣陰兩虛,舌苔兩側齒痕明顯,口干;為虛中夾濕夾熱;治則益氣養陰利濕;生曬參益氣,茯苓、蒼術、白術健脾利濕;草豆蔻、白豆蔻芳香化濕;苦瓜片、黃連、金蕎麥、鹽荔枝核、生薏米仁、馬齒莧清熱利濕;虛久必瘀,從患者舌苔瘀點可知體內有瘀,故以小量紅花祛瘀除熱;桑椹子、炒僵蠶為降糖專藥,臨床驗證多例,降糖作用明顯。口干、尿頻、便秘皆有好轉,空腹血糖降至11mmol/L。患者高興地說:吃了兩年的藥,都沒有這10付藥療效好,來之前都沒有信心治療了,現在又重拾信心,希望經過治療,能達到痊愈。老師鼓勵道:抓緊時間治,還是有希望痊愈的,平時注意少吃點面食和稀飯之類,多吃點肉,把身體補起來。效不更方,繼開10劑,加山萸肉、懷山藥各30克培補腎陰。張光按:
總體來說,糖尿病除先天之外,致病因素主要還是攝入營養過多,而運動少,代謝少所致,故糖尿病也被稱為“富貴病”。臨床有些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只是體檢時發現血糖偏高,大部分患者表現為一派濕熱;但無論哪種證型,中醫治療的宗旨都是“對癥下藥”,抓住病因病機用藥,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