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個疾病的高發期,因此做好秋季養生工作,同樣也能很好的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那么秋季我們應當注意哪些疾病對健康得影響呢?
1、急性胃腸炎
急性腸胃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本病常見于夏秋季。進入秋季后我們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因此腸道的抗病能力也開始減弱。
本病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因此飲食一定要規律,保證食物安全衛生。
2、口腔潰瘍
干燥的秋季讓我們很容易上火,而口腔潰瘍就是上火最直接的表現。口腔潰瘍的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建議平常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煙酒,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潰瘍愈合,少吃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3、感冒
秋季天氣變幻無常,忽冷忽熱的氣候讓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很難及時調整,因此在這樣一個多變的季節里感冒始終在我們身邊打轉。要想預防秋季感冒,除了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還需要多注意運動,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建議體弱多病者留意天氣的變化,避免感冒。已患感冒者,在這個時候應該盡量的多喝水多休息,在飲食方面則需要吃一些清淡口味的食物。感冒癥狀不嚴重的話可選擇中藥連翹、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等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4、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癥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認為與某些疾病有關,如糖尿病、肝病、腎病等;同時還與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關,如寒冷、溫熱、化纖織物等。皮膚瘙癢是秋季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情況下都以軀干為主,大腿內側和小腿屈側、關節周圍也常見。這種癢多半是陣發性的,而且輕重與持續的時間都不一樣,但一般情況下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溫度升高時易誘發或加重。
專家指出這個季節,沐浴不宜過勤,而且肥皂以及沐浴露也不能使用一些堿性較大的成分。與此同時還要保持大便通暢,可排除體內積聚的致敏物質,避免誘發瘙癢。
5、習慣性便秘
習慣性便秘是指長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發于老年人。到了秋季后由于氣候的干燥,因此很容易導致大便出現干燥難排的情況,其主要表現為便次減少,糞質堅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脹感、欲便不暢等。因此到了秋季,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的溫水,每天保證蔬菜水果的攝入量,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6、鼻炎
鼻炎是由刺激產生的炎癥,秋季的氣溫通常晝夜溫差都很大,這樣的氣候特點導致鼻炎的頻繁發作,特別是對于一些有過敏體質的人群,在秋季由于很難適應這一氣候的變化,因此很容易患上鼻炎或者鼻炎發作。建議鼻炎患者避免感冒,秋冬季節或感冒流行期,外出戴口罩。生活中及時更換床單、被罩,防止螨蟲及其分泌物誘發過敏性鼻炎。
7、防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它對人體傷害最為大的便是肺部,燥邪最易犯肺傷津耗液,從而導致我們出現鼻干咽燥、聲啞干咳、大便干結等“秋燥癥”。而且秋燥還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建議在秋季應該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多吃一些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梨、藕、香蕉、蘋果、銀耳、百合、柿子等食物,以此來潤燥養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