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鐵Fe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鐵蛋白、細胞色素酶系統的重要成分和氧化還原反應酶的激活劑;又是血紅蛋白中氧的攜帶者。鐵在人體內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組織都含有鐵,鐵是人體發育的“建筑材料”,為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體活動必不可少的成分。血是生命,而鐵就是血。在人體的血液里,含有足量的鐵,才能促使血紅蛋白跟氧密切結合,血液變得鮮紅。這時人的膚色也就紅潤。相反,血液中若缺鐵,就會引起貧血,皮膚也就變得蒼白干燥。人體內鐵的含量并不多,只占人體的重量的0.004%,相當于一顆小鐵釘的重量。成年男性每天攝入1毫克,女性1.5毫克的鐵就和以維持體內鐵的平衡。可是人的腸胃對鐵的吸收率只有10%左右,所以食物中的需要量要增加10倍才夠。也就是說男性每天不少于10-12毫克。女性不少于15-17毫克。
鉛中毒時鐵的利用發生障礙,同時腸道鐵的吸收受到抑制。缺鐵性貧血患者細胞內銅、鋅濃度降低,人和動物口服鋅時,血清蛋白下降,加鐵劑后上升。肌體內缺銅時不僅使鐵的吸收量減少,而且鐵的利用也發生困難。缺鐵又影響鋅的吸收。
缺鐵不僅會引起貧血,還會影響神經系統,特別是腦功能。因為腦子里的神經組織比其他部位的需鐵量都多。腦神經一旦缺鐵,傳遞神經興奮的物質便會受到影響,注意力和集中力便隨之下降。從而理解力降低,記憶力減退。還可出現精神不振、困倦無力、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定、脾氣急躁易怒、激動好哭等現象。缺鐵性貧血為營養性小細胞貧血,它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免疫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和肌肉運動功能,使小兒發育出現障礙。特別是在嬰兒期貧血,長期缺鐵的孩子,進入小學后,則注意力分散,小動作過多,學習成績低下的發生率比正常孩子為多;智力測驗結果也比正常孩子明顯地差。這表明缺鐵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還能較長期地影響他們的行為。由于缺鐵時精神困倦無力,也會影響到性生活。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常常感到疲勞、乏力、心慌、頭痛、耳鳴、四肢發冷、舌炎、口角炎、吞咽困難等癥狀。染上吃冰、吃土的不良習慣。
缺鐵的原因很多,患有痔瘡、潰瘍病、鉤蟲病等,能造成慢性失血,從而引起缺鐵。婦女月經、妊娠、分娩、能引起血鐵的損失;哺乳期也有鐵的損失;兒童偏食容易引起缺鐵。在正常情況下,從汗、尿、糞便中也會排出少量的鐵。一般說來,一個人每天失血6-8毫升,就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鐵主要由消化道經十二指腸吸收,胃和小腸也可少量吸收。Fe2+較Fe2+易吸收,但食物中的鐵多為Fe3+,所以必須在胃和十二指腸內經過還原成Fe2+,才能充分吸收。吸收了的Fe2+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內重新氧化Fe2+,并刺激十二指腸的黏膜細胞形成一種特殊蛋白--親鐵蛋白,后者與Fe3+ 結合形成鐵蛋白。鐵蛋白中的鐵分子分解為Fe2+很快進入血循環,剩余的鐵蛋白仍儲存在腸道黏膜細胞內。影響鐵的吸收因素很多,胃液和膽汁都具有促進鐵的吸收作用。成人體內含鐵3-,女性較低,以肝、脾含量為最。正常情況下鐵的排泄量很少,一般每日約排1毫克左右。主要經腎臟、糞便和汗腺排出,女性在哺乳期也隨乳汁排出部分鐵。女性月經期也是丟失鐵的主要原因。鐵的攝入量過多,可增多細菌的感染機會,并抑制腸內其它微量元素如鋅、鎂的吸收,鋅、鎂的缺乏和嬰兒的猝死綜合征有關。
含鐵最多的食物有油菜、韭菜、苦瓜、黑木耳、帶魚、瘦肉、海帶、紫菜、姜、藕粉、綠豆、蠶豆,尤以黑木耳、海帶、芝麻、黃豆、豆腐皮、腐竹、動物的肝臟、雞蛋等的含量最高。
2 鋅Zn
鋅是構成人體多種蛋白質的必需元素;是人體內許多酶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維護皮膚及黏膜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免疫功能的必要物質。鋅與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有密切的關系。鋅能促進腦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是生殖細胞代謝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多吃含鋅的食物可使精子的質量和數量提高,性發育成熟,性功能處于正常和穩定狀態。男性缺鋅性,可導致性功能衰退、陽萎、早泄,精液和精子數量減少,精子活動能力降低,現已發現人和動物的精液中含鋅高達2‰;女性缺鋅可造成閉經。缺鋅是不育癥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埃及考察發現,那里的一些居民生長極度緩慢,生殖機能下降。檢查結果發現,是飲食中含鋅量不足。有的醫生采用在飲食中增加鋅的攝入量,治療9個侏儒癥患者,結果每人每年平均長高12厘米。
正常成年人體內含鋅約為2-,分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內,以視網膜、脈絡膜、睫狀體、前列腺燈器官含量較高,胰腺、肝、腎、肌肉等組織也含有鋅。鋅主要從胃腸道和呼吸道道吸收,由糞便、尿、汗、乳汁等排出。失血也是鋅丟失的重要途徑。
鋅的需要量:嬰兒及兒童發育迅速,每天約0.2-1.2毫克/千克體重,成年人每天10-15毫克,婦女及妊娠期約需25毫克乳母需增至30-40毫克。
鋅對維持血漿中維生素A的水平甚為重要,血清和頭發中鋅減少時,維生素A的含量顯著降低,缺乏維生素A時血清中鋅也相應降低。補鋅可減少維生素C的排泄量。某些疾病如皮膚潰瘍、濕疹、生長發育不良等與缺鋅和維生素E有關,應在補鋅的同時補充必需的脂肪酸和維生素E。
鋅在胰島素中的作用也很明顯。據研究,胰腺里的鋅降為總量的一半時,就有患糖尿病的危險。口服鋅制劑,可使肝硬化的病人的肝功能恢復正常。此外,鋅對治療心絞痛、腦缺血、類風濕關節炎及感冒等都有良好的結果。實踐表明,服用鋅制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鋅在醫學上的應用,被認為是現代醫學上的重要突破。人類通過適當補鋅,可達延年益壽的目的。(每天補鋅10-20毫克,女性在妊娠期每天補鋅50毫克,在哺乳期每天補30-40毫克。)
鋅對智力發育關系很大。據調查,智力高、學習成績好的青少年體內含鋅量高,而智力低、學習成績差的青少年體內含鋅量低。缺鋅的人記憶力差,四肢無力,性格暴躁,易激動,多動,精神異常,和周圍的人關系處不好,智力較低。
缺鋅可導致老年性白內障,肝病,腎病。缺鋅還與某些癌癥的發生有關,如口腔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還可導致食管黏膜過度增生,角化和引發肺癌。鋅與癌癥的關系還在研究之中。許多跡象表明,人體中鋅與鉬的比值如果大于300時,往往預示癌癥已進入晚期。缺鋅可出現營養性侏儒癥;缺鋅可導致腸原性肢體皮炎。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間斷性腹瀉及口腔炎。肛門、外生殖器區、膝部、踝部、小腿、足、肘等部位搔癢和炎癥,并伴有食欲不振、精神不振、頭發變棕色、脫發等,不積極治療,可導致壞血病。此外,局限性回腸炎、白血病、失血、低蛋白血癥、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都缺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D-青酶胺等藥物,都可能發生血清鋅低下,補鋅可使病情好轉。
口服過量的鋅,空氣、水源、食物被鋅污染,長期使用鋅治療等,也可引起中毒。口服過量的鋅,臨床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厭食、倦怠、昏睡等。意外口服氧化鋅溶液,腐蝕性強,嚴重者甚至死亡。
含鋅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胰島組織、前列腺、瘦肉、魚、蝦、蟹海產品、牡蠣(動物性食物是全年的可靠來源)、花生、黃豆、葵花籽、蘑菇、醬、豆制品、綠葉菜和南瓜子等(植物性食物含鋅一般較少)。據化驗,柿子的含鋅量特別高。喝點葡萄酒可促進人體對鋅的吸收。另外,白蘭地、威士忌和普通的酒及咖啡等,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鎘,經常飲用這些飲料,就會降低體內的鋅鎘比,對身體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3 銅Cu
銅是人體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布遍人體的組織器官,是血液和體內30多種酶的活性成分,銅元素對生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銅是人體骨骼發育的重要元素之一,對人體長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科學加們曾對300多名學生食物中銅的含量與其身高作了比較,結果表明。超過平均身高的兒童,其食物中銅的含量都高,低矮的兒童,食物中銅的攝入量均低。科學家還對銅參與脊素細胞和造骨細胞的過程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結論是:當銅缺少時,會降低酶在這些細胞里的活性,減輕蛋白質的代謝速度,進而抑制和阻礙了骨骼的生長。
銅和血漿藍蛋白對肌體的防御功能有重要意義。動物試驗表明,缺銅時其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白細胞的生成和功能都受影響。當肌體受病原體襲擊時發病率高。給患者適當補充銅,則可減少感染機會。銅能增強肌體防御能力。
銅是一種活化劑,能調節鐵的代謝,如果銅的含量不足,便影響鐵的吸收、利用和紅細胞的成熟。有些患貧血癥的兒童,同時伴有白血球減少和骨質缺損,嚴重的甚至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影響大腦的發育,這都是因為體內銅的含量不足,引起造血機能而形成的。銅還對人體的新陳代謝亦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近親婚配,殃及后代,惡果出現在體內銅的代謝狀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近親婚配的新生兒,有的時間不長,肝臟便發生硬變;有的患兒以興奮騷動為特征的精神錯亂癥。經研究,這些病主要是體內的銅代謝紊亂引起的。銅在人體內活動受一個隱性基因管轄著,父母雙方都帶有缺陷基因時,生下的孩子就會發生銅代謝紊亂,引起嚴重的疾患。
近年來,國內外科學家和營養學家發現,體內銅元素不足或缺乏時,會影響婦女的生育功能。臨床觀察表明,對有不孕癥的婦女,從膳食中增加含銅的食品后,其中80%可受孕生育。他們認為,女性體內銅元素不足,其卵子不易被精子穿破而難以受精。還有婦女體內缺銅,還會降低羊膜的韌性和彈性,容易引起羊膜的破裂,而導致胎兒早產或流產。即使能夠生育也可能引起胎兒畸形或先天發育不良癥、或者導致新生兒體質減弱,智力低下,及患缺銅性貧血等。缺銅還會引起心肌細胞代謝產生紊亂,攝取高鋅低銅食物時,會使體內膽固醇代謝產生紊亂,易發生心肌損傷,導致冠心病。缺銅也可引起白癜風病。缺銅也可抑制輸卵管蠕動,妨礙卵子和精子的結合而導致不孕。
科學家在試驗室中發現,體內缺銅的小動物有大腦空洞和局部萎縮的病變;同時還伴有運動失調的癥狀。據此有人懷疑某些先天性癲癇可能也與缺銅有關。
銅和癌癥之間還有著微妙的關系。調查發現,英國北威爾士的胃癌、南非的食道癌和波蘭的白血病等高發區,那里的土壤和飲水中都缺銅。我國太行山區是食道癌的高發區,那里的土壤含銅量亦低。鄰近的閬中、鹽亭盛產銅的彭縣,全縣只有2個食道癌的患者。許多使用銅鍋、銅碗的少數民族的地區,食道癌的發病率極低。可見,缺銅是發生食道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銅主要是通過飲食攝入人體的。食物中的銅,被腸胃吸收后,很快進入血液,儲存于肝臟、腎臟和大腦組織中。正常人含銅量為80-200毫克,成年人每天攝入量5毫克就可以保持體內銅的正常的狀態。缺銅還會嚴重影響結蒂組織的形成,妨礙軟骨發育,導致關節變形;使血管組織失去彈性,引起心力衰竭;導致主動脈和大血管的突然破裂,造成急性死亡。缺銅還會使人面部或身上出現一塊塊的白斑,嚴重的還會全身變白――白化病。缺銅還會引起少年白發病,這是因為銅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原料,缺銅,黑色素的合成就會停止。缺銅可引起貧血、關節炎和骨科疾病。
銅和銅綠有殺菌作用。把一塊銅和鋁同時放入培養皿中,天長日久,在顯微鏡下可以發現,鋁的周圍長著許多細菌,而銅的周圍卻沒有一個細菌。因而可用以預防感冒和止血。經常使用銅盆洗臉的人,很少患眼病。用銅壺、銅鍋的家庭,很少患感冒。
含銅的食物有:動物的肝臟(以牛肝為最)、腎,貝殼類,豆類,芝麻,菠菜、菜花、芹菜、蘿卜等蔬菜中;牛奶中的含量很少,以牛奶喂養嬰兒時,應增加含銅的食品補充其不足。此外,堅實果類、牡蠣、葵花子等也含有銅。
4 錳Mn
錳是人體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人的腦、腎、胰和肝臟組織中。錳參與人體三大營養素的新陳代謝,并和中樞神經進信息傳遞的復雜生理活動密切相關。錳以氧化促進劑的作用,提高蛋白質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蛋白質的分解時所產生物中,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質的排泄,同時它能激發多糖聚合物和半乳糖轉化酶的活力,催化硫胺素和尼克酸在機體內的代謝,從而維持末梢神經興奮傳導的正常進行。
腦下垂體內錳的含量最多。腦下垂體是活動的控制中心,而錳則是其重要的一環。在錳的作用下,人體內復雜而又激烈的反應,才能表現得十分和諧而有節奏。所以有人把錳比作生命交響樂團的指揮。體內缺錳,智力顯著低下;母體缺錳,對新生兒的智力影響更大;運動失調和畸變的發病率也較高;對骨骼的影響,則更為明顯。據觀察,死胎和小驚厥等也與缺錳有關。
錳是影響生育能力的元素。有人用缺錳的飼料喂養雄性動物,發現其睪丸退化,性功能低下,最后導致雄性不育癥。同樣用缺錳的飼料喂養雌性動物,則發現它產崽較少,死亡率高。據研究,錳的缺乏能降低體內性激素的合成,從而導致一系列性機能低下的癥狀。據此,人們認為錳是一種生殖必需的重要元素。
錳與糖尿糖有著微妙的關系。化驗證實,糖尿病患者血中的錳含量比健康人低。用人用20微克錳給糖尿病患者注射,發現血糖濃度很快下降。尤其是對那些使用胰島素治療無效的患者,用補充錳的治療方法,效果特別顯著。據此,科學工作者認為,錳的缺乏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錳還與骨質疏松有密切的關系,血液中孟的含量低,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成因之一。
錳是對心血管有益的元素,與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系,它對維持血糖、血壓和血脂正常水平有良好的作用。有人觀察到,動脈硬化患者心臟及主動脈內錳含量比健康人低。
銅能影響鐵的吸收,而錳又能影響、改善肌體對銅的利用。錳過多可干擾肌體對鉬的吸收。
成人體內對錳的需要并不太多,每天次食物中攝入量5-7毫克就能維持人體的需要。體內經常保持12-30毫克左右的錳,就可以保持錳代謝的動態平衡。一旦出現性功能低下,頭發變白及發生皮炎等癥狀時,則可能是缺錳的跡象。這時應適當地補充一些含錳豐富的食品。缺錳可導致人的肌體老化,缺錳易于造成骨質疏松,還會發生皮膚搔癢癥。兒童缺錳,可引起生長停滯、骨骼畸形、肌腱和結締組織發育不全、軟骨病和運動失調。成人缺錳會出現食欲不振、體質下降、性機能障礙。孕婦缺錳會導致死亡、死胎和驚厥。各種貧血患者,血液中錳的含量一般較低。錳還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一旦缺錳,就會出現反應遲鈍、記憶減退。缺錳,機體細胞中的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就會缺乏活性,由此體內抗氧化物能力降低,從而加速人體老化的進程。
麥麩皮、茶葉、菠菜、芹菜中所含的大量錳,卻不易為人體吸收。肉類、牛奶、奶酪和雞蛋中的含量雖少,但其生物利用率卻較高,是人體錳的主要來源。服用鐵、鎂和鈣的補充劑,會抑制錳的攝入。對于鈣的這種作用令人焦慮,因為人們為預防骨質疏松而長期服用鈣片。含錳量過多時,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品。
5 鉻Cr
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胰島素發揮作用不可缺少的輔助成分。它參與調節人體內糖的代謝,并能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代謝,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血液的制造有很大的作用。
鉻與視力關系密切。美國紐約大學萊恩博士發現,體內缺鉻和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過高,與大量發生的近視眼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因為體內缺鉻,影響肌體對眼內液壓的調節,特別是血糖增高時容易減低血液的滲透壓導致晶狀體和眼房水滲透壓的改變。當房水的滲透壓低于晶狀體滲透壓時,房水便會經過晶狀體囊而進入晶狀體內,使晶狀體變凸,增加曲光度,從而導致近視。
鉻還與心血管病關系密切。有人指出,心臟病的發病率與鉻的含量有關。科學工作者發現,大西洋兩岸的北美和非洲,心血管病發病率相差懸殊,北美高達50%,而非洲卻甚少。經尸體檢查發現,非洲人心臟中鉻的含量要比北美人高4倍,主動脈中高7倍。氯化鉻和醋酸鉻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的療效。
鉻是過渡元素,其化合物有多價狀態,主要有二、三、六價。六價鉻是一種致癌物,而對人體有利的是三價鉻。
動脈硬化是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的。在這個過程中,鉻微量元素,起著微妙的作用。鉻能促使膽固醇分解和排泄,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動物試驗表明,用缺鉻的飼料喂養大白鼠,會引起血清膽固醇的升高,繼而出現動脈硬化。如果一旦在飼料中補充一些含鉻化合物,便可防治動脈硬化。日本學者認為。缺鉻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因素之一。
鉻在胰島素發揮作用中不可缺少。一旦缺乏,還能發生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綜合癥。
人體對鉻的需要并不太多,成年人每天需鉻量為5-10微克。這樣少的鉻,有些人往往不易滿足需求。這是因為鉻主要通過食物攝入的,有些人偏食,或者經常食用含鉻量較低的食品;長期食用動物脂肪、高蛋白、精制食品等,加速鉻的排泄也會引起鉻的缺乏;體內血糖增高,鉻也會加速從體內排出,導致鉻的缺乏。
鉻與鐵有拮抗作用,鉻經過腸道吸收后,進入血漿與蛋白質結合才能將鉻運送至肝臟及全身,如果血鐵過多,蛋白質處于飽和狀態,鉻離子與蛋白質部位全部被鐵離子占有,使鉻離子無法與蛋白質結合,則鉻離子的運輸、代謝和利用也將發生困難,最后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和病變。有學者報道糖尿病人體內鉻、鋅、硒、錳、鐵、釩、鎳、鎂等元素低于正常人,而血中銅、磷、鉬高于正常人。
含鉻量最高為粗糧、紅糖、不飽和植物油,魚、蝦、貝類等。動物肝臟、豬肉、牛肉中鉻的含量比較高,也容易被人體吸收。小麥、玉米、稻谷、紅糖、葡萄汁和雞等食品含鉻也較為豐富。食品加工越精細,鉻的損失率也越高。食品加工高度發達的美國,食物中的鉻含量極低,而膽固醇的含量卻很高,心血管病發病率比其他國家高得多。
6 鉬Mo
鉬在人體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參與人體一些酶的代謝。鉬參與黃嘌呤氧化酶合成。黃嘌呤氧化酶在代謝上是一個重要的酶,實際上鉬黃蛋白除參與細胞內電子傳遞外,對人體嘌呤代謝起著催化作用。它們與鐵蛋白釋放和利用有關,醛化酶能清除人體內有毒醛類的毒害作用,清除人體自由基,有抗癌和抗衰老作用。鉬是保護人體心血管和防癌的忠實衛士。人類的心肌中含有較高比例的鉬,這些鉬能同酶共同維持心肌的新陳代謝。有人分析了12個心肌梗塞死亡者的心臟,發現他們心臟中鉬的含量比健康人低,越是含鉬少的心肌,損壞程度也越嚴重。但人體內鉬的含量增加,又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含量過低,又能導致心肌梗塞。
科學工作者已經證實,亞硝酸胺是強致癌物質之一,亞硝酸胺遇到鉬以后,它的合成就會被迫中斷,亞硝胺不能形成,癌變自然得到預防。缺乏可使人患食管癌、肝癌、克山病。鉬是對付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勁旅。
鉬在防治齲齒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兒童缺乏會造成蛀齒,鉬還有增強牙齒的硬度和堅固度,可常說它是牙齒的獨特的營養素和保護使者。鉬在人體中只占體重的千萬分之一略多,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體內含鉬的大約為9毫克左右。主要分布在骨骼,腎臟個肝臟中沉及體液中,以肝腎含量為最。一般說來,成人每天能攝取0.150-0.3毫克就可滿足需要。
鉬過多影響銅、鈣、磷代謝,鉬與銅形成難溶化的鉬化銅而不能被利用,同時干擾鈣和磷的代謝,出現骨骼代謝紊亂,使兒童患佝僂病及軟骨病。鉬過多時對肝臟內硫化物氧化酶活性降低,使組織含硫化物增多,造成貧血和白血病。鉬與鋅、銅、錳、鈷等元素也可互相拮抗,抑制、干擾人和動物、植物對鉬的吸收。
鉬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的道吸收,六價水溶性鉬化合物迅速由腸道吸收,不溶性鉬化合物,如三氧化鉬和鉬酸鈣,大劑量給予時也可由腸道吸收,但二硫化鉬顯然不能被吸收。鉬的排泄主要由尿中排出,糞便中排出的只有尿的一半,膽汁也是排泄途徑之一。鉬的分布主要于組織及體液中,在骨骼、腎臟和肝臟中沉著,以肝、腎中的含量為最高。
蔬菜和糧食中含鉬不足,扁豆、黃豆等豆類、蘿卜纓、大白菜、龍眼肉、奶類、蛋類、肉類、海味、蜂蜜及水果及中含鉬較多。
7 鈷Co
鈷是人體的必須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功能是作為維生素B12的一個必需組成部分。而維生素B12是人體紅血球必不可少的物質。
鈷對代謝的影響包括鈷對氨基酸、輔酶、蛋白質的影響。已知由鈷組成的維生素B12有三種形式,即羥-鈷胺、5-腺苷鈷胺和甲基鈷胺。前者是食物內維生素B12存在形式,后二者是人體內有代謝功能的輔酶,在細胞內代謝中發揮著生理功能。關于鈷對脂肪的影響,各家報道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鈷鹽可損傷胰臟的細胞,糖原減少,蛋白質合成降低,脂質合成加速增多,導致甘油三酯升高,膽固醇也相應增多。但多數學者認為鈷有驅脂作用,可以阻止脂肪在肝臟內沉積。
鈷與鋅、銅、錳有協同作用。有人報道鈷元素與壽命有關。鋅是氨基酸、蛋白質代謝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鈷能促進鋅的吸收并改善鋅生物活性,因而鈷也間接影響著氨基酸和蛋白質的代謝。特別是補充鈷、銅、鋅可促進生長發育。動物試驗表明,鈷和鉬能阻止高鈣飼料引起缺鋅。近代研究證明補充鋅又可以增加鈷的吸收,并改善鈷的生物活性。所以,鈷和鋅是姐妹對,相互都有促進作用,具有抗衰老、增加壽命所作用。
人體缺乏鈷時,腸道細菌就無法合成維生素B12,而導致貧血,其表現為頭昏,食欲不振、皮膚蒼白,口和咽喉炎癥及骨髓退行性病變。缺鈷最典型的癥狀是巨細胞性貧血、白血病、白內障等。其他疾病有口腔及舌的潰瘍、炎癥及骨髓退行性病變,如給予鈷(維生素B12)治療,可收到良效。
含鈷的食物有:海產品、蜂蜜(含量最豐富,超過1微克),不及1微克的食物有:大米、牛肉、豬肉、又及脂肪、牛奶、紅糖、白糖、蛋類、水果類、核桃、花生等。動物肝、腎、腦和肉類的含量高;牡蠣、發酵的豆制品也含有微量的鈷。
成人每天應攝入0.1微克左右的鈷(嬰兒0.3微克、孕婦及乳母3微克)。鈷攝入過多,會產生紅細胞過多癥,并影響紅細胞的正常生長,從而引起肺部病變及腸胃受損。
8 硒Se
硒是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阻止人體衰老過程,維持心肌健康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血清中硒的濃度低于正常值時,易患胃腸癌、肝癌、食道癌、乳腺癌。據統計癌癥的死亡率與硒的攝入量成反比。目前,硒與癌之間的密切關系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然而,硒對癌癥具有預防作用,卻是科學家們公認的事實。
人體內硒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抗氧化能力。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的必需成分,硒在體內水平的降低,必然影響到谷胱甘肽過氧化物的降低,清除過氧化脂質能力減弱,自由基含量增高,細胞空間縮小,使細胞膜流動性降低,加快組織細胞老化,人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各種老年病隨之而來,直接威脅人的健康長壽。
硒能與維生素E起協同作用,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維生素E確能護保前列腺環素樣物質不受脂質過氧化物作用影響,硒在其中起著積極的協同作用。硒過多則又干擾肌體甲基反應,導致維生素B12和葉酸代謝紊亂、鐵代謝失常、貧血,也可能抑制一些酶的活性,發生心、肝、腎的病變。
缺硒(每日攝入量低于50微克)典型的疾病是克山病,主要癥狀是人體畸形,骨關節腫大肌肉無力;缺硒還和高血壓、貧血、白內障、視網膜病、不育癥,肝硬化和直腸癌、乳腺癌等癥有關。缺硒可引起心血管疾病、腫瘤、大骨節病、關節炎、胰腺纖維化、神經原蠟樣脂褐質增多癥。特別是小兒惡性營養不良,單純補硒達不到治療目的。硒在肌體內與其他元素有調控作用。硒與鉬、鉻、銅、硫等元素有拮抗作用。硒又能減輕汞、銅、鉈、砷的毒性。硒與鍺和鋅有協同作用,硒與鍺可治療冠心病、抗腫瘤。硒與鋅能增加肌體免疫力。
中老年人在日常膳食中增加100-200微克硒的攝入量,可預防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白內障等老年病的發生。美國的學者發現,飲食中含硒量低的地區,死于心臟病、高血壓和中風的人比較多。25個國家的調查發現,冠心病的發病與體內硒的缺乏有一定的關系。
而視力的好壞與眼睛的含硒量成正比。眼睛里一旦缺硒,一系列的眼病就會發生。
硒對肝臟的影響也很明顯,動物試驗發現,把發酵腐敗的蛋白質注入動物肝臟中,就會引起肝臟壞死;如果再把硒和維生素E加入飼料中,受試驗動物就會安然無恙。
硒對生育系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肌體內硒的含量不足時,會引起性機能衰退,有的甚至發生不育。實踐證明,硒的化合物能明顯提高性激素的生理活性。畜牧業中,在飼料內加入適當的硒,可使繁殖率提高50%左右。
人體內共含硒14-21毫克,以肝、胰、腎視網膜、虹膜、晶狀體含硒最豐富。各種化合硒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膚不吸收。吸收硒到血液的紅細胞與血漿蛋白和球蛋白結合,紅細胞內的硒反而比血漿高。硒可以分布到所有軟組織,以肝、腎、脾和胰腺中的濃度最高。硒主要從尿中排出,部分經膽汁由糞便排出。但人體對硒的安全攝入量,每日為250-350微克。如超出350-1000微克之間,就會導致中毒,急性中毒癥狀為厭食、運動障礙、氣短、呼吸衰竭,慢性中毒癥狀表現為視力減退、肝壞死和腎充血等癥狀;如每日攝入量超過1毫克則可導致死亡。
大蒜、大蔥、洋蔥、蘑菇、白菜、小麥、小米、紅米和動物的肝、肺、胰、腎和心臟等均富含硒。奶制品和水果中含量較少。
9 鎳Ni
鎳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鎳可以激活肽酶,鎳是胰島素分子中的一個成分,相當于胰島素輔酶,有增加胰島素降血糖的作用。鎳可以在人體內穩定凝血機制的易變因子,對維持穩定和核酸代謝有作用。動物試驗表明,補充適當的鎳,可使紅細胞、白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生成增多。各種貧血病人及肝硬化的病人血鎳均降低。鎳具有刺激血的成長作用,它能促進紅細胞再生,可用于治療貧血及肝硬化。在人體缺銅的情況下,鎳的生理活性發揮得很好,但鎳不影響人體內銅的生理活性。鎳是胰島分子的輔酶成分,具有提高胰島素活性的作用,有助于減輕糖尿病的癥狀。鎳作為神經鎮靜劑,治療頭痛、神經痛和失眠。鎳對肺心病、哮喘病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洪緩解作用。有的學者發現,心肌梗塞發作后,患者血清中鎳含量顯著升高,以此作為心肌梗塞的診斷指標,比測定血清中谷草轉氨酶含量的方法準確可靠。
鎳主要由呼吸道吸收且吸收很好,金屬鎳不易從消化道吸收,也不能從皮膚吸收。正常人體內含鎳約6-10毫克,主要分布于腎、肺、腦、脊髓、軟骨、結締組織及皮膚等組織。成人每天攝入量為0.4毫克。鎳主要從糞便、尿和汗液排出。
鎳過多可使人中毒,頭發變白,粉末狀鎳與一氧化碳化合生成四羰基鎳Ni(CH)4.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后,可出現肺出血、浮腫、腦白質出血、毛細管壁脂肪變性并發崐呼吸障礙以及呼吸系統癌癥等。四羰基鎳是一種致癌物質。
含鎳的食物有:絲瓜166,洋蔥137,海帶132,大蔥115,蘑菇115,茄子113,黃瓜97,扁豆90,筍干79,其他海產品多在28-84之間。(以每克含微克計)
10 釩V
釩能促進造血作用,同時加釩可促進鐵的作用,增加血紅蛋白再生。釩與人體內脂肪代謝有關。動物攝入充足的釩,可使其血紅蛋白、網組織細胞及紅細胞增多。給失血過多而造成的貧血的動物補充釩,可提高其造血功能。研究表明,釩的促進造血作用,是由于阻礙體內氧化還原系統引起缺氧而刺激骨髓造血機能提高的。
釩在體內達到正常水平時,可促進脂質代謝,抑制膽固醇合成,減輕誘發動脈硬化的程度。釩可降低肝臟內磷脂和膽固醇。低濃度的釩有加強單胺氧化酶活力的作用,可降低血壓。
釩對造血的刺激是一種特異功能,可能與元素鈷、銅、錳有協同作用。釩能抑制鈉引起的紅細胞潴留,并與鈣竟爭使鈣呈游離狀態,易發生脫鈣。
缺釩引起的疾病有:貧血、冠心病、齲齒、糖尿病。
釩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從胃腸吸收不太多,口服釩后可能有12%被吸收。成人體內含釩25毫克,約90%分布于脂肪組織中,其余少量分布于骨、肝、脾、腎等組織內。人體日需要量為3微克,以5%的吸收率計,日攝入量為60微克。釩主要由腎臟排出,約占60%。
含釩的食物有豌豆,胡蘿卜,梨,小蘿卜,新鮮魚,肉,肝臟,原糖中。以海參中的含量為最高。
11 錫Sn
錫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是1973年才被認定的。對它的生理作用還知之甚少。烯能促進核酸和蛋白的合成,具有維持某些化合物的立體結構作用。研究證明。錫與黃色酶活性有關,有助于生長。人體各器官都有錫,錫容易有蛋白質結合,從而抑制了蛋白質水解酶消化錫的作用。錫參與了蛋白質的代謝,有助于動物生長發育。
錫主要由腸道吸收,人體含錫約17毫克,主要分布于肝、腎、脾、心臟、骨骼等處。成人日攝入量2-3毫克。一般從普通食物2飲水中就可獲得。錫主要從糞便中排出。腎臟也是重要的排泄途徑。
缺錫可使人生長發育緩慢,特別是兒童,錫補充不足,不僅影響生長發育,嚴重者可發展成侏儒正。
綠豆、山楂、一般谷物含錫較多。
錫過多容易引起錫中毒。錫冶煉廠工人長期吸收錫粉塵,容易合錫塵肺。
12 氟F
氟F是無機化合物,以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形式在空中存在,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在100多種的元素中,氟是最活潑的元素,在普遍情況下為淡黃色氣體,有特殊的刺激氣味,在低溫下才能變成液體,幾乎能與所有的元素發生化學反應。在自然界找不到單純的氟。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氟化物被吸收后,約有75%與蛋白質結合。在體內主要分布于骨骼,少量分布于軟組織,能透過胎盤屏障。
氟是生物鈣化作用的必需物質。氟與鈣和磷有協同作用,適量氟有利于鈣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積,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并降低硫化物的溶解度,對骨骼部吸收起抑制作用。因此,氟對兒童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對老年骨質疏松病,起著有益作用。氟吸收過量也能引起鈣和磷的代謝,引起骨密度增加,對骨骼有脫鈣作用和引起動物骨骼疏松,使人群發生氟骨癥。氟也是牙齒的組成部分,氟能被牙釉質中的羥磷灰石吸附,形成堅固的氟磷灰保護層,以抵制酸性腐蝕,并能抑制嗜酸細菌的活性,以及對抗某些酶對牙齒的損害,從而防治齲齒的發生。
氟在人體中分布主要集中在骨骼、牙齒、指甲和毛發中,尤以牙釉質中含量最多。成年人體內氟約,比鋅略多,僅次于鐵和硅。男性高于女性,人體內氟含量由于受鋁、鈣、鎂等元素的影響而有所波動。人體中氟的含量少了和多了都會致病。一般情況下,從飲水中獲得的氟約占65%;從食物中獲得只占5·35%。但是進入人體的氟并不能完全被吸收。不同狀態的氟在人體內的吸收率也不一樣。飲水中的氟有90%被吸收;食物中只有20%的氟被吸收。缺氟可導致蛀牙。氟攝取過多,又會引起神經系統損害和使脊髓中毒,脊柱脊管變窄,椎間空隙變小,壓迫脊髓。大量的氟進入腎臟,會形成腎結石。氟還會導致甲狀腺病變。此外大量的氟還對細胞遺傳物質有損害,染色體畸變率升高,因而有致畸致特變作用。含氟的食物有:茶葉,魚類,各種軟體動物(貝類,烏賊,海蟄),葡萄酒,飲料等含氟豐富;蔬菜中亦含用豐富的氟。
人體含氟量約為,正常成人全血氟為0.28-0.38毫克/升,血清氟0.007-0.05毫克/升,尿氟2.5毫克/升。一般認為每日攝入量0.5-1毫克就能滿足生理需要。氟的排泄主要從腎臟由尿排出,糞便、乳汁、汗液也有少量排出。
缺氟可引起齲齒,影響生殖功能,易發生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
氟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起著有益的作用,可降低老年骨折發病率;氟能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有利于防治貧血;氟能促進傷口愈合。動物實驗表明氟能促進大鼠的生長發育。
一般的食物中都含有少量的氟,不超過1微克/克。肉類食品多在1微克/升左右,海產品含氟較多,且易于吸收。茶葉中含氟量最多,江、浙、閩、贛所產的茶葉含氟量高達140微克/克。用茶水漱口可防治齲齒。
過量的氟主要通過破壞正常的鈣磷代謝,抑制酶的活性。氟與鈣結合成氟化鈣,沉積于獨組織中使之硬化,并引起血鈣降低。血鈣降低使甲狀腺旁激素分泌增加,動員骨質入血,骨基質溶解,最終引起骨質疏松和軟化。
氟中毒病因水、空氣和糧食中含氟量過高引起的。工業氟中毒和地方氟中毒,臨床表現癥狀一樣。預防性治療可補充鈣和維生素C。維生素C和鈣具有抗氟化物毒性作用,維生素C對脯氨酸的羥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足夠的維生素C能夠抵抗氟化物對膠原合成的毒性作體。
13 碘I
碘是人體的必須元素,主要參與甲狀腺素的形成;碘也是優育、優生不可缺少的元素。
近親結婚,營養不良是產生低能兒的重要原因之一。婦女在懷孕早期(2-4個月),肌體新陳代謝旺盛,胎兒也不斷地吸取碘,因而易于缺碘。這個時期缺碘會造成嬰兒大腦皮質中主管語言、聽覺的智力部分分化發育不全,還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胎兒出生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聾啞,癡呆,矮小,小頭,耳位低下,智力低下等先天性畸形癥狀。
碘是合成甲狀腺的必需元素。而甲狀腺激素是調節人體基礎代謝,維持生長發育的主要腺素。碘缺乏可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成人缺碘,會發生甲狀腺腫大,必然導致甲狀腺素的減少,從而降低甲狀腺的功能,影響中樞神經及人體的發育,導致智力遲鈍。動物試驗表明,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動物,腦重量顯著減輕,腦皮質內的神經軸突顯著減少。但過多的攝入碘,同樣也可引起甲狀腺腫。女性缺碘還會使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一個體重70千克的健康成年人,體內碘的含量約左右。其中在重量僅有左右的甲狀腺中,含量多達。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0.1-0.2毫克的碘就可滿足需求。強體力勞動者、孕婦、乳母及正在發育成長的青少年,碘的攝入量應增加一倍。
碘在海產品中含量最豐富。正常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碘150-500微克,其中1/3為甲狀腺所攝取,2/3主要由腎臟排出體外,長期過量吃含碘量高的食物,使體內的碘進入甲狀腺,而導致甲狀腺腫大。
14 鍶Sr
鍶Sr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是人體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組成成分。骨化旺盛部分(如骨折處),鍶的聚集也多。能促進骨骼發育生長,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與長壽有關。它在體內的代謝與鈣極為相似。它可促進骨骼鈣的代謝,對血清無機磷也有作用。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僅影響鈣的吸收,同時也影響鍶的吸收。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尿內鍶的排泄量增加,骨骼內鍶的含量也明顯地減少。此外,由于缺鈣引起抽搐癥時,血內鍶也減少。這說明鍶與鈣一樣,也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和骨骼的生長發育。但鍶過量,也不利于骨骼的生長發育,表現為關節和骨骼變形、脆弱,肌肉萎縮及貧血等。
有學者研究發現,鍶與鈣、鎂、硅、鋰一樣,可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其機制可能是鍶在腸道內與鈉競爭,從而減少鈉的吸收,并增加鈉的排泄。
正常人全血鍶的含量為每升39微克。成年人每天攝入鍶2毫克就可滿足生理需要。缺鍶可引起齲齒、骨質疏松等癥。
食品中含鍶量與當地的水、土壤含鍶量有關。小麥、大米、黃豆中均含有鍶,以黃豆的含量為最高,為3.7微克/克
15 鍺Ge
有機鍺是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可增強人體血液中的干繞素,提高肌體的免疫力和促進新陳代謝,防止老化。鍺具有誘發自身干擾素,增加NK活性細胞、活化巨噬細胞、促進抗體產生及抗腫瘤、抗衰老等生理作用。鍺Ge-132不僅是免疫強化劑,而且也是一種免疫調節劑。有抗癌、抗高血壓、抗衰老作用是通過肌體誘發干擾素及增強NK細胞活性實現的。美國舊金山用它治療30例艾滋病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鍺還可以抗脂質氧化的作用,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時清除了超氧化物,因此,脂質過氧化酶下降。Ge-135的抗脂質過氧化酶活性具有抗腫瘤、抗高血壓、抗炎、調節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
鍺有硒有協同作用,鍺和適量的硒可以防治動脈硬化、抗腫瘤、防治肝病和抗衰老。硒可以增加鍺的活性。臨床報道在30毫克的有機鍺中加5毫克的硒,治療冠心病,比單獨用鍺或硒,療效都好。
有機鍺對治療癌癥、血管硬化癥、腦出血、腦血拴、腦軟化癥、腦充血后遺癥、狹心癥、腎臟病、糖尿病、胃潰瘍、癲癇、慢性神經痛有奇效。人參、靈芝中富含有機鍺。枸杞子、大蒜、紫根葉、雛菊、山豆根、土豆及有色蔬菜中均含有有機鍺。無機鍺有毒,不可食。
四 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