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菌種簡介
雙歧桿菌分布在胃腸的數量隨年齡階段的增長而減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營養兒。已經發現,雙歧桿菌有32個亞型,含有雙歧桿菌的生物制劑多達70種。嬰兒雙歧桿菌占總腸道菌的百分之六十,60歲以上老人雙歧桿菌只占百分之七點九。
2 認識過程
由于近二十年來微生態學的崛起和醫學革命的進展,使雙歧桿菌研究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識。由于雙歧桿菌制品在世界范圍得以廣泛應用,廣大群眾已認識到其重要性。特別是能夠為嬰幼兒的腸道健康提供獨特的保護作用,有效地減少嬰幼兒腸道感染的發病率。雙歧桿菌的主要作用與廣泛應用,也為雙歧桿菌的研究奠定了發展的基礎。經過眾多專家學者的不斷探索實驗,已確認雙歧桿菌是腸內最有益的菌群,雙歧桿菌數量的減少乃消失是“不健康”狀態的標志,雙歧桿菌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微生態學研究發現,在健康人體的消化道中的細菌數有100種,其數量達100兆以上。
人體腸道內細菌群隨著人的年齡增加變化顯著。嬰兒出生后3~4天腸道內即出現雙歧桿菌,嬰幼兒雙歧桿菌數量占約腸內細菌總量的25%;隨著年齡的增大,雙歧桿菌逐漸減少甚至消失,65歲以上的老人,雙歧桿菌數量則減少到僅占7.9%,而產氣莢梭菌、大腸桿菌等腐敗細菌大量增加;到了老年腸道內充滿腐敗細菌,雙歧桿菌幾乎消失。腐敗細菌在腸道中分解食物成分,產生氨氣、胺類、硫化氨、糞臭素、吲哚、酚類以及亞硝胺等有毒物質,人體長期吸收這些毒素,會加速衰老,誘發癌癥,引起動脈硬化、肝臟障礙等疾病。提高雙歧桿菌在體內的數量有兩種方法:“活菌體外補養”和“活菌體內增殖”。“活菌體外補養”就是口服有一定數量雙歧桿菌的活菌制劑。
3 藥理作用
雙歧桿菌可治療慢性腹瀉。通過用雙歧桿菌對慢性腹瀉患者臨床觀察研究表明,在服藥兩周以后,患者大便次數、形狀異常,臨床癥狀消失,對總有效率為90.3%,復發率低。許多國內醫院已將雙歧桿菌制劑作為治療慢性腹瀉的首選藥物。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實際上是抗生素的使用,使原來過路菌或外籍菌(如腸桿菌)成為優勢種群,它們大量增殖或分泌相關毒素與腸粘膜上皮細胞受體結合后使CAMP酶活性升高,大量水鹽電解質丟失,而造成腹瀉癥狀。增殖雙歧桿菌,扶植了腸道中的原籍菌,使機體定植抗力升高,有利于拮抗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的定植。雙歧桿菌可治療因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導致的偽膜性腸炎。有人采用雙歧桿菌制劑治療偽膜性腸炎380例,臨床總治愈率無明顯差異,但臨床副作用和復發率均明顯降低。
治療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或糞便干燥難解(一般兩天以上無排便)而言,根據病因其大致上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兩大類。雙歧桿菌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這一類癥狀。引起功能性便秘一般來說與腸道菌失調密切相關,多半互為因果。成其是腸道外籍菌(或過路菌)等腐敗菌增加,其產生相應有毒代謝產物如胺、酚、吲哚類等物質。通過調整腸道正常菌群,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敗菌數量大大減少,而其有毒代謝產物吸收減少,從而使便秘癥狀得以緩解。尤其補充雙歧桿菌等原籍菌,其產生乙酸和乳酸PH值為2.8~3.1,使腸道呈酸性,其結果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異常發酵,并且刺激腸蠕動,從而減少水分的過度吸收而緩解便秘癥狀,還可以復活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調整內分泌——免疫功能恢復,恢復腸道蠕動功能從而緩解便秘等癥狀。
腫瘤防治
黃曲霉素是經常污染食品的真菌類毒素,其可誘發肝癌。實驗結果證實雙歧桿菌體內結合黃曲霉素能力。此外雙歧桿菌可以與亞硝酸胺或亞硝基胍等誘導劑發生結合,掩蓋誘變劑的活性基因,或使誘變劑活性基因降解,致其推動活性。實驗證明雙歧桿菌與煙熏肉或油炸食品誘變原具有高吸附性,從而保護機體細胞免受這些致癌物質損害。雙歧桿菌可通過調整腸道正常菌群,抑制腸道許多腐敗菌生長,從而減少一些致癌物質產生,從而大大降低了消化道癌癥的發生率。國內外學者報告雙歧桿菌具有激活機體巨噬細胞或LAK細胞的吞噬活性,并產生一定量的細胸因子如TNF—a INF—V等可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內血管形成,破壞腫瘤組織微血管,最終導致出血、壞死。雙歧桿菌等生理性細菌可通過腫瘤細胞凋亡的表達的相關基因,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誘導腫瘤細胞的老化和異質化。以便促使機體內LAK和天噬細胞的識別和捕殺。達到清除腫瘤細胞的目的。可以增加機體對放療的放射線的耐受性,改善放化療患者的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副作用。
保護肝臟
人體腸道的有害菌產生并釋放毒素進入血液中,對于肝臟會產生很嚴重損傷。雙歧桿菌制劑可以抑制產生毒素的有害菌數量,從而對肝臟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8家國內大醫院采用雙歧桿菌制劑對365例慢性肝炎患者進8周治療,發現患者肝功能明顯改善。雙歧桿菌還可以用于治療肝昏迷,并可以抑制乙肝病毒,促進大、小三陽轉陰。
防治心血管疾病
人體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會導致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發生,雙歧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將其轉化為人體不吸收的類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因而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改善乳糖消化
牛奶具有豐富的營養,是老年人和嬰兒良好的食品。但是中國人中有相當一部分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這些人飲用牛奶后,常常會出現胃腸道紊亂,導致胃腸痙攣、脹氣或腹瀉,迫使這一人群不能飲用牛奶,從而放棄了牛奶中的其它重要成分,雙歧桿菌在乳制品發酵過程中可以產生乳糖酶,幫助患者消化乳糖。乳糖酶缺乏者,飲用經雙桿菌發酵的乳制品,就既可以獲得牛奶中豐富的營養,又免受胃腸道病痛之苦。
4 生理調節
雙歧桿菌具有以下治療效果
1、維護腸道正常細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長,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腸障礙等;
2、抗腫瘤;
3、在腸道內合成維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機體對鈣離子的吸收;
4、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壓;
5、改善乳制品的耐乳糖性,提高消化率;
6、增強人體免疫機能,預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延年益壽。
7、增強機體的非特異和特異性免疫反應
8、控制內毒素血癥的作用
9、提高宿主對放射線的耐受性
雙歧桿菌在母乳喂養兒腸道內大量存在,對嬰幼兒有許多好處,如營養、免疫及抗感染作用。并且還具有抗過敏、抗腫瘤、調整腸道功能及改善營養的作用等。在臨床上,雙歧桿菌具有調整腸道功能紊亂作用。可以預防腹瀉,減少便秘,即雙向調節。這種調節能起到預防和治療各種腸道疾病的效果。
5 營養食品作用
(1)促吸收
雙歧桿菌在人體腸內發酵后可產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鈣、磷、鐵的利用率,促進鐵和維生素D的吸收。雙歧桿菌發酵乳糖產生半乳糖,是構成腦神經系統中腦苷脂的成分,與嬰兒出生后腦的迅速生長有密切關系。雙歧桿菌可以產生維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纈氨酸、天冬氨酸和蘇氨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對于人體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營養作用。
(2)抗衰老
抗衰老作用歐美和日本的微生態調查表明,長壽老人糞便中的雙歧桿菌數量與中、青年相當。我國科學家對廣西巴馬地區長壽老人的調查也得了相同的結果。雙歧桿菌抗衰老的原因,是因為雙歧桿菌能抑制腐敗菌生長,減少其代謝產物中的氨、硫化氫、吲哚及糞臭素等有害物質的生成。
(3)防治疾病
雙歧桿菌在食物過敏癥的防治、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的防治及潰瘍性結腸炎防治等方面都具有相當的進展。雙歧桿菌與一般藥品不同。一般藥品是單向治療,例如降血壓、降血脂、治腹瀉、治便秘等,其作用是單向的。而雙歧桿菌的作用是雙向調整的,既可將高的降下來,也可將低的升上去,使用雙歧桿菌制劑可能同時治療腹瀉和便秘,使人體恢復正常,這就是調整的作用。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由此而引發的各種腸胃疾病尤其普遍,高活性的長型雙歧桿菌更能直接補充有益菌,調整人體微生態平衡。
6 雙歧因子
腸道微生物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研究得知,在人的腸道中棲息著1000多億個細菌,其種類達100種以上。按照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可分為有益菌、無害菌和有害菌3大類。雙歧桿菌是有益菌的代表,它是乳酸菌的一種,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呈叉狀,是一種不喜歡氧氣的細菌,棲居于人體沒有氧氣的大腸中。人體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隨年齡而異,在母乳喂養的初生嬰兒的腸道中最多,幾乎達到腸道總細菌量的99%以上,它起著保衛嬰兒健康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逐漸減少,而產氣莢膜梭狀茵、大腸桿菌等有害腐敗細菌逐漸增加。進入老年時,雙歧桿菌的比例降到很低,腸道中大量充斥著腐敗細菌,而病人和身體衰弱的人,其腸道環境也與老人相仿,但健康長壽的老人,他的腸道環境則與青壯年無異,雙歧桿菌多而腐敗菌少。
在正常情況下,成年人體內的有益菌群同有害菌群之間處于相對平衡狀態。一旦平衡受到破壞,如服用抗生素、放療、化療、情緒壓抑、身體衰弱、缺乏免疫力等等,就會導致雙歧桿菌大量消亡,而有害細菌卻大量繁殖,后果是,人體健康處于不佳狀態: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產氣莢膜梭茵等腐敗細菌在腸道中分解食物殘渣成分,產生氨、胺類、硫化氫、糞臭素、吲哚、亞硝酸鹽、細菌毒素等有害物質,人體長期吸收會引起腸功能紊亂,導致便秘、腹瀉、發育受阻、肝臟受損以及動脈硬化、膽固醇增加、血壓升高、免疫力下降,甚至誘發癌癥。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等有益細菌則在抑制人體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抵抗病原茵的感染,合成人體需要的維生素,促進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產生醋酸、丙酸、丁酸和乳酸等有機酸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防止便秘以及抑制腸道腐敗作用、凈化腸道環境、分解致癌物質、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從而提高抗病能力、降低血液膽固醇、延緩衰老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大凡腸道中雙歧桿菌多的人身體比較健康,而腐敗細菌多的人,身體衰弱多病。因此可以說,腸道中雙歧桿菌的多少,是判斷人體健康的晴雨表。雙歧桿菌可促進身體健康醫學專家建議,要健康長壽,在其他條件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設法增加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也是促進健康長壽的一種捷徑。
雙歧桿菌增殖辦法
那么如何使腸道中的雙歧桿菌增加呢?
辦法有兩種:
第一種辦法是喝含雙歧桿菌(或乳酸菌)的酸奶或飲料來補充體內有益菌群,也可直接喝雙歧桿菌或乳酸茵的微生態制劑(菌粉或1:3服液)來補充體內有益菌。乳酸菌因不是人體腸道固有的細菌,所以用乳酸菌制造的酸奶應每天喝才好。而用雙桿菌制造的酸奶,也不是喝一兩次雙歧桿菌便可永久在腸道中定居下來,也是要天天喝才有良好效果。研究表明,雙歧桿菌的日攝取量以10億個以上才可滿足整腸的需要,通常酸奶中雙歧桿菌或乳酸菌的含量每100g中為10億一20億個,曰攝100g以上的酸奶便可滿足需要。由于酸奶中的乳酸菌在貯存過程中容易死亡,而死細菌的保健功能不及活菌,故酸奶是愈新鮮愈好。酸奶不僅提供有益細菌,還可促進人體對鈣和礦物質的吸收。喝含雙歧桿菌或乳酸菌的微生態口服液,同樣應每天喝才有效,但應當注意有些市售口服液中活菌甚少,甚至沒有,效果就會降低。因此,喝酸奶更為可取,且價廉物美。
第二種辦法是攝入雙歧因子來促進人體自身固有雙歧桿菌的生長繁殖。所謂雙歧因子,主要是指些功能性低聚糖,它可以選擇性地被雙歧桿菌作為營養來利用。
具有使雙歧桿菌增殖作用的低聚糖主要有異麥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棉子糖混合乳蔗糖、低聚木糖等等,這類低聚糖的甜度是蔗糖的30%一60%,熱值低,只有葡萄糖的1/2。它們可作為雙歧因子的共同特點是,難于被人體消化吸收,也不會被酵母或人體中大多數有害細菌所利用,在口腔中因不被齲菌利用而可防止蛀牙,因它們不能被人體消化道中的酶水解,不能為小腸所吸收,故吃下后可進入大腸而被大腸中的雙歧桿菌利用,使體內雙歧桿菌大量繁殖,從而發揮其保健功能。
利用外來雙歧桿菌可調整腸道菌群平衡,但因為雙歧桿菌非常脆弱,活菌遇空氣容易死亡,保存困難,吃下后又易被胃酸、膽汁等殺死,能安全進入大腸的微乎其微,且因人體腸道環境不同,受食物、生活習慣、健康等方面的影響,外來雙歧桿菌能否在人體大腸中定居而大量繁殖尚存疑問——外來菌是否帶有耐藥因子,而這種耐藥性因子是否會轉移到人體其他正常菌群中去而造成麻煩還都不清楚,因此不少科學家認為還是食用雙歧因子使自身腸道中的雙歧桿菌大量繁殖更為安全有效。現在各種具有雙歧因子效果的低聚糖已經大量生產,并廣泛用于食品制造中。在日本,有200多種食品加有低聚糖作為甜味劑,包括糖果、飲料、糕點、面包、冷飲等等,對人體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東南亞,加雙歧因子的食品也大受市場歡迎。我國開發雙歧因子食品方興未艾,相信隨著人們對此認識的加深,雙歧因子食品將廣為人們所喜愛和接受。
雙歧因子的生理功能
將各種功能性低聚糖作為碳源來培養各種細菌,試驗表明,許多有雙歧因子作用的低聚糖能被雙歧桿菌利用,而不能被腸道中許多腐敗細菌所利用。將各種雙歧因子進行人體實驗:給年齡50~93歲的18位老人每天攝食異麥芽低聚糖14 g,10天后大便中雙歧桿菌由3.2茗增加到12.6%,兩周后增加到20%,其腸道微生態幾乎與幼童(4~6歲)無異。停止食用后兩星期,其腸道雙歧桿菌數又恢復到試驗前的水平。另外,給年齡26~48歲的成年人食用異麥芽低聚糖,每天14g,10天后也可看到雙歧桿菌由14.9%增加到26.8%。用其他低聚糖進行試驗都收到了促進雙歧桿菌生長的相似結果。被試驗的人,腸道中的雙歧桿菌數增加了10~100倍(視個別人體質而異)。通過食用雙歧因子,隨著腸道雙歧桿菌的大幅度增加,人體健康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如便秘得到緩解、腹瀉中止、糞便變軟、臭味減少、免疫力增強、白血球增加、有害膽固醇下降等。作為雙歧因子的低聚糖,是一種難消化糖,適量食用可達到整腸目的,用于食品還可調節甜度。但如攝入量不足,其效果則不明顯。
食用雙歧因子(低聚糖),通過促進人體自身雙歧桿菌大量生長繁殖來達到保健的目的是花錢少、效果好的辦法,值得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