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載]轉載:《玄空本義》八作者:談養吾

其二十二

日出東方屬卯地,日落西方屬西地,卯為太陽出地最始之所,有太陽而后萬物生焉,此所以命學有逢卯立命之說,說者大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世以太陽為本命一星者,即此,向陽之地,物必蓬勃,背陰之所,物必萎萃,井中之水,雖千百年而無濕生,池沼之水,積百數日而魚蝦漸繁,其明證也。宅居必取朝南,陰地必擇向陽,即其理也。書曰大地多朝北,只怕北風吹,面北而北方向,不受風,仍屬向陽,故稱大地,曰大者,逆龍逆局,其力較大,故曰大,地學創于我國,故以我國之大勢言之,若以之言四土局勢,恐未必然,一定之理也。于此可知太陽之關于陰陽人生,實有密切關系焉,葬法雖有浮沉吞吐四者,然必陽氣與生氣二者相提并論,浮而失于生氣,沉而掩沒陽氣,于先靈,于后啟,均非所宜矣。

 

其二十三

世稱乾男坤女,男左女右,可習而稱,未加探討,先天乾南坤北,乾上坤下,男先于女,陽動陰靜,故男則以乾言之,女則以坤言之,此天地定位之理也。日出于東為離,離者麗也。光明之象,日落于西為坎,坎者陷也。黑暗之象,后夭震東兌西,震為長男位于左,故稱男曰左,兌為少女位于右,故稱女曰右,此我國東土之語也。西土重女輕男,女先于男者,先天體,屬下層,離東坎西,先女后男之意也。后天之兌,即西土之東.后天之震,即西土之西,重女輕男,亦即左女右男之義也。先天為體,無分上下,雖球分東西,而所以成天地者,尊卑則一也。所異者,后天用卦之不同,故稱謂之各有不同耳。

 

其二十四

良工之子必學箕,良治之子必學裘,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百業均可家傳,惟于地學則否,傳心則務必心有所好,傳眼則務必隨身帶領,山地平洋,南北東西,各地之形勢不同,各地之結構各殊,見多則識廣,才高則學富,失之毫微,謬以千里,一言而有千金之重,一失而成萬世之誤,操生殺之機,掌禍福之柄,須熟讀書表,知陰陽消長之理,務走遍中土,識山水情性之變,學識經驗嗟勝者,紅日已斜,父母祖宗得安者,于愿已足,其子若孫,非所計矣。所以聞楊公之名,未聞楊公子名,閱蔣公之書,未遇姜氏之后也。楊曾廖賴非無后,未聞者,未聞如若祖若宗之名耳,地學之不能傳后,于此益信,乃事實之難傳,非學理之不欲傳也可知矣,凡事業之為人者,即可以為業,為己者,即不可以為業,醫本濟世而亦為人,然猶可以成業,地學為救貧而為人,為安親而全為己,非業也。是道也。為學術而攻之,為孝道而求之,焉可以為業,更不可以傳后。

 

其二十五

分方大利,百無禁忌,為形容事理通達之口頭禪,亦地理之上之成語,與俗凡動土木,有書「姜尚在此百無禁忌。字樣,意為可以趨吉避兇,亦性理之一端耳,其實八方大利,百無禁忌之時,每年惟大寒五日后,至立春前之十天中,謂之大臘,又謂之或官交承之際,方能無忌,習以為常,確乎吉利,他如每年之寒食一日,俗稱偷修,然為時太促,總之避之為上,墓俗又有血喪不論年月,在在可以安葬云云,要知動作之年月日時,當可無所禁忌,若墓地之生向方位,昭穆前后,仍與通常無異,務必論其年神宜忌也。若犯之則更兇于枯骸,每有因夭殤未成了者,附葬于祖瑩隙地,若遇年月應忌之方,每致惹禍,竟至下旬日,或未匝月而致傷丁者,此為證明,書所謂江南無好地,年月日時利,于此可知年月方位之宜忌,較地理玄空形氣之宜忌,更為易見也。最通俗最淺最顯之說,誤事最易,能于此點徹究其所以然之理,世之謫輿道為迷信者,歷古未能徹底,此為一大原因,聊撮大概,以冀世之窮究年神者。

 

其二十六

世有形容神圣不可侵犯者,曰大歲頭上不能動土,亦為地學上之成語,太歲為一年中至尊至貴之一方,世以神名之者,乃習俗耳,周天一周十二方,以三百六十度分配之,十二地支,每一支得三十度,子北午南,卯東西西,人人得而知之,子年則子方為太歲,午年則午方為太歲!卯年則卯方,酉年則西方,其馀四隅類推,此年若在此方動土者,即謂之動太歲,動之即兇禍立見,故克擇上在所大忌,其理何在,所謂在子在午,在東在西,其中心之主要一點,究以何者為主,地學上均以人之立極為主,人在南方,則子方必在人之北,人在東方,則西方必在人之西,所謂以人為極者,即以人居處之主要場所為極也。如朝南之宅人住前進,而后進為其北,人住后進,而前進為其南,宅之東為東,宅之西為西,年神宜忌,以此推論,大玄空理氣,亦依此推論也。太極既辨,則作法自明,如動作距離,太極較遠,在百步之外,或百數十丈之外者,年神方位,與極無涉,在所不論矣,都市之動土木可不選擇者,惟其如此。

 

其二十七

日為眾陽之宗,為至尊無上之一星,萬物賴之而生,掌生殺之權,克擇有取太陽拱照,太陽到方,利于修造動作之說,以為陽光燭照,諸兇迴避,甚有三合六合等說,不知太陽無一息之停留,謂所謂日駒邊際,欲取陽光燭照,談何容易,況地球雖動而仍靜,太陽每日行一度有旬,子至卯丑初度,逆行一周為一年,俗以冬至太陽匾丑,宜修東北丑方,大寒太陽匾子,宜修正北子方,不知所謂日丑踵子,系天盤之丑與子,非地盤之呆方位丑與子也。欲取陽光燭照,須候太陽日晷照到地下所立山向,平均每度占時計四分,如立子午兼癸丁一度分金,候得太陽對照,必在正午十二點零四分,如在晚上守照,必取晚上十二點零四分,此際陽光燭照,諸兇迴避,天盤之躔于何宮何度不拘也。他如三合拱來等等,依此推求,真太陽唯此一點,猶攝影與電影之不偏不倚,乃能合格成局,此理之最顯者也。玩古烏兔渾天實照經所載用法,不外如是,惟于白畫為有力,晚上則稍遲,其馀五星有分恩用仇難者,乃時令之消長,用法之取舍耳。

 

其二十八

書有【墳多必發,門多必敗】二語,墳何以能多,若祖若宗,若父若母,各自營葬,即謂之多,多則得力必大,此處得運,彼處失運,可補悠久,故稱必發,若祖先父母營葬一地,得運則了財蓬勃,失運是孤苦零丁,乃氣數之必然也。門多則氣散而不收,泄氣多而納氣少,故云必敗,生居廈屋,死葬壤土,為人生必然之理,不論生死陰陽,乘得生旺之地氣,則身體強健,納得得令之空氣,則卻病延年。乘得生旺之脈氣,則枯骨不朽,陰靈安靜,放生氣之于人生,有密切關系焉,有分得令失令之語,感之則有吉兇悔吝之殊,故陰地宜求藏風聚氣之所,陽基宜求陽和開展之地,書云相陰陽觀流泉,其取舍堂奧,乃在乎此,世以風水名之者,乃后天氣稟之所擇,以驗人事之得失也。事在人為,以天地陰陽自然之理,自然之氣,參以山水動靜有形之質,有形之體,以定取舍,以辨休咎,安親即所以孝親,即所以慎終,即所以盡人子之道,嚴居即所以安身,即所以求天倫之樂,即所以盡為人之道,生事死葬之禮無窮,地理陰陽之道無盡!必盡其心而已矣,擇地云乎哉。

 

其二十九

書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春社秋社,有以盡祭之以禮也。曾子有宰牛不若離豚之感,王褒樹欲靜而風不息之歡,父母之德,昊天岡極,葬之以禮,猶生事之以禮也。葬必擇地,猶生必擇居也。葬必用衣裳棺槨者,事死如生也。人既離世,其遺骸之安置,全憑子孫,心安則親安,雖云焚之沉之亦可,即棄之鳥獸蟲魚之所,亦無不可,父母先靈之安與不安,陰陽相隔,聲息不通,世之人本無從得而知之,而父母之音容雖渺,口澤猶存,為人子者,豈容漠視,為社會人生計,似身身墓塋,不免占地太多,有礙生產之說,有倡火化及窄葬之說,于人生觀之理似近,于人道道義上,確有所不然,為生前而不關生后,為生而不顧死,欲子孫何為,雖云千古不朽者精神,于遺骸又有所不能,所謂不朽者,必有其物質,拾遺骸而何,郭璞以乘生氣為葬之要點,非無意也。遺骸乘得生氣,物質上確乎可以不朽也。不觀夫古之忠孝節烈,古冢森然,作千古之流芳,于人于道義上,非無意也。于其子孫,以及社會,移風易俗,兩有裨益,葬之以損此亦其最要之一也。

 

其三十

萬物之形性美丑,即凜氣之善惡所致,形于中,混于外,無可擇節,地理玩山觀水,察血脈,認來龍,其旨即在于此,沃土瘠土之民,品性不同,窮山惡水之鄉,物產各異,其明證也。世之擇地者,往往不在山水情性上著意,到處以喝形為美談,要知山水地形之體態,隨地脈氣感之不同,而異其狀態,猶人之父母與兒孫,其聲色形容,莫不肖象,山也亦然,祖山如何開展,其穿田過河之小山,亦莫不明似,若以喝形名之,則獸非獸而禽非禽,每以動物名之者,于理實有所不合,地為不動之體,高低起伏,千態萬狀,何來有動物之生,地能生萬物,豈地面山水之傳變,即是動物,豈可以動物名之哉,地之山水,可以動物之象形名之,如天之云氣,亦豈不可以動物名之哉,似龍似馬者,非龍非馬也。皆氣也。一如人之稱角稱肉皆萬物也。而茹素者之肴品,每亦以魚肉名之者,非魚非肉也。大都菜瓜植物之制品也。地理喝形之實無原理,于此益顯,卜地者觀其形,察其性,辨其理,識其情而已,用以南車者無他,以之辨方向耳,列之以二十四干支八卦者,亦分辨方向度數之代名詞耳,識得性理,方可言地理,世俗各說之俗與不俗,不辨自明矣。

 

結論

情即性也。性即理也。以上三十則,大都近于性理,萬事不外乎情,而尤以人事為最,人事萬千,而應驗于地理者,孝于親,感于身,及于子孫,應驗及于社會國家,似屬無因,而確乎有因,地有靈于一,而人杰于一地者,有地靈于一,而人杰于一國者,反之于惡劣之家庭,惡劣之社會國家,亦莫不出于地而應于人,山水形勢之善惡,而應于人性之善惡,而應于人事之吉兇也。儒者以仁義為孝,釋道以虛無為勸者,補地靈人杰國家安全局不足耳,性善性惡,雖稟于天命,而地靈之所感,人物之所系,于地下為無因,五鄉難言,里仁為美,近朱近黑,雖云習染,亦不外乎外氣與地氣之所感也。氣之善惡,可由山形察之,事之吉兇,可由人知之,理所必然,易能知事之機者,非山于象數,乃出乎理也。象數理氣之形容耳,安先人之遺骸必擇地,居地之吉,盲從即易人迷,揆于性.合于理,并符于禮則是矣,仆以地理之性理拉雜陳述者,意即寓此,閱者其共鑒諸,即近世科學之發明,亦不外乎一理,惟哲學則形之于人道人事,偏重于性情言行之上,而似近于虛無,科學則用之于實用物質之上,乃重用于實質,虛則遙遠難見,實則效用易著,乃時代與潮流之所趨耳,發明于理則一也。于是作性理地理三十則。

 

言語錄


一言,玄空二字,如何解釋,冠以大字,更是何意。

一語,玄空者,無邊無際,無方無體,放之彌于六合,以已有已成之八體為言,乃天人地合而言之之詞,故曰大支空,陰陽混而言之,故曰玄空,以其至大至外,而不能更大更外而范圍之,故曰大玄空,太初陰陽末分。由內而發者太極也。混沌既開,由外而無邊無際,而不能范圍之者,大玄空也。一內一外,似一而二,先于自然陰陽,自然之配合,自然之交媾,天地如是,人與萬物,亦莫不如是,有此大玄空自然之氣,所以有人及萬物自然之名。自然之體,自然之用,皆莫能道其外也。故統名之曰大玄空。


二言,大玄空,既是天開地闢人生后陰陽混合之代名詞;既稱無方無體,而究其所以,天清地濁,雖皆云氣,其實亦各有方有體,大玄空之方,與體究系何指。

二語,先天天地定位,而后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陰陽相蕩,而生萬物,而萬物中,各具有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八體之氣也。于人亦然,人與天地之氣合一,故生則居廈屋,死則葬壤土,其氣與天地陰陽息息相通,故世有陰陽宅之相觀者。原本于此,其旨皆本先天,雖云無體,實有方有體矣。


三言,先天八卦之方之體,既知為天地萬物各具之自然陰陽在內,以天地四方之曠廓言之,有其氣,而后有其體,世云先天為體者此也。其如后天為用何。

三語,先天為體,猶磨之底盤,靜而不動,后天不動,后天為用,猶磨之上盤,流行不息,所以能成造化,運始于一、而終于九,卦始于坤。而終于乾,經云龍分兩片者,先天靜之一片,坤統三女屬上元。乾統三男屬下元也。后天動之一片,一二三四運屬上元。六七八九運屬下元也。陽九陰六,上下各九十年而為一周,此體用合一之理也。


四言,大玄空體用之作法,既知其為如是矣,而先天八卦父母相交而生六子,陰陽老少,各自相對,其數合九,后天八卦則卦位雜亂,陰陽老少,并不相對;其數合十,其理何在。

四語,先天八卦,陰陽老少,處處相對相交者,即所謂天地自然之相配相見相交也。有此自然之交媾,所以天地間有萬物。而萬物各有自然之相配相見相交也。相交無時,所以天地萬物生生之機,循環無端,所以有后天為用之道,先天重卦,后天重數,二而一也。重卦則陰陽老少,處處配合,重數則一九二八三七四六。處處相對,數始于一,而終于九,而五十為成數,八方無位次而居中央,經云天尊地卑,陽奇陰耦,五加一為六,所以云一六共宗,五加二為七,所以云二七同道,五加三為八,所以云三八為朋,五加四為九,所以云四九為友,五加五成十,所以云五十同途,河洛相參,而為用無窮。


五言,河圖一六居北而為水,水生東方三八之本,本生南方二七之火,火生中央五十之土,土生四方四九之金,金仍生北方一六之水;以河圖四方生生不息之理也。洛書一六三八為乾坎艮震陽卦一片,二七四九為巽離坤兌陰卦一片,一二三四為合五一片,合乎底盤之坤統三女,大七八九為合十五一片,合乎底盤之乾統三男,上下兩盤,有條不紊,今已知之矣,其于地理作法安在。

五語,上元一運,與下元六運之山水取舍相通,二運與七運相通,三運與八運相通,四運與人運相通,故日共宗同道為朋為友也。山形水勢,合于上元一運局者,時至下元六運。其得力與一運同,當六運新取此局亦發,故此云云,洛書一六三八陽卦一片之運,宜取一二三四合五方之山,取六七八九合十五方之水,洛書二七四九陰卦一片之運,宜取一二三四合五方之水,取六七八九合十五方之山,如此則謂之陰陽相見,雌雄配合,反此則謂之相乘矣。

 

六言,若如上述,其理雖通,而用法似乎太死板,有無原理可推,今庶述之。

六語,以先后天八卦。及河圖洛書之數之方言,似近器機,而不知如易之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等,其爻象變換,何尚不近器機,而彖傳系辭,其理難窮,大玄空作法,正與此相同,故千古不得薪傳,而皓首不解者有之,聚訟千百年,而其理始終不明也。蔣公大鴻有云,會者一言立曉,此語似近荒謬,此指得訣者言之,非任何人都能知曉,要知原理奧秘,非得訣,實有所不能也。上述之理,實包含在千古不傳之挨星秘訣中,若未得訣者,亦可按此器機式而運用之,吉兇悔吝,可保萬無一失,謂愚不信,請嘗試之。


七言,上言未得訣者,亦可按圖索驥,運用無誤,若得訣者如何。

七語,得訣者,系從原理上推求,全部辨正,豁然在胸,有體有用,配合生生,自有神而明之之理,若未得訣者,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八言,體傳眼,用傳心,傳之者訣也目,語云好風水。不如老山頭,此指傳眼而言,傳眼在乎看得多,南北東西。龍之體態各殊,其穴之所結,亦因此不同。山人久居其地,熟請行龍,好風水初入其境,不免生疏,故此云云,用之在乎傳心,將何以之。

八語,傳眼之說,確乎如此,云下如老山頭者,指一地之狹義言之也。風水家南天北地,足跡所至,無所不曉,龍之體態。到處不同,北龍綿亙數千里,老大而高,干結者多,而發必圣賢臣子,中龍少壯而嫩,干結少而枝結多。發則清秀名一哄而已,南龍地近熱帶,山多粗雄,亦枝龍結穴為多,人之品格情性,亦各隨山勢之體態而不同,語云北方風氣剛強,南方風氣柔弱。亦天時地利,稟氣不同所致耳,傳眼雖較易于傳心,而究其精密,實非易易,得脈為先,得穴為難,而四勢八國周密成局者更難,周密之小形局似易,巍峨之大形大局,則尤難矣,無以解之,日福地還從心地來,一德二運三風水,此為求地者聊以自慰之語,否則人人欲求大結作,不自度德,將何以之,此風水之所以闢而不談。曰聊盡人子之心而已,至于傳心,務從十年寒窗下用功夫,青囊全卷,的為地理之至實,名曰大玄空者。即青囊之妙用也。六法中至要之點,即所謂挨星是也。挨星之秘,楊公傳黃妙應,將二十四山,撮為坤主二八句。暗示抽爻換象之旨,經云先天羅經十二支,子母公孫同此推,二十四龍管三卦,皆指示二十四龍挨星之秘,太極生兩儀,一生二也。父母生六子,二生三也。三生萬物是玄關,即二十四龍管三卦,子母公孫之倫序也。即一索再索三索之挨星也。知此則傳心之用得矣。


九言,眼心而曰傳,傳必有先覺者,而后從而授之也。地理形氣之書,汗牛充棟,今從書本中求之,其亦可得之歟。

九語,形家之書,十不離九,大都可看,論龍穴砂水者,不外合情二字,山水各有陰陽,老龍抽出嫩枝,大水收入小水,情也。山取起伏頓挫,水取之玄屈折,情也。高不受風,低不受水,情也。乘氣納氣,清也。得脈得穴,情也。形既得情,氣自中和,此不易之定理也。曰傳眼者,不過實地經驗之豐富耳,非拘拘也。傳心則雖讀破青囊萬卷,若不得真傳,暗中摸索,東推西敲,終難入其堂奧,世有種種偽說者,皆緣于此也。要而言之,除蔣公辨正之外。凡講干支八卦五行者,無一非偽也。經云百二十家渺無訣者,可知自古己然,乃其小者耳。真傳之難得,于此可見一斑,自古傳必以心,不傳則有所不能,書愈多,則法愈混,楊公看雌雄以天下諸書對不同一語破之,可謂真言不諱矣。


十言,傳心一說,殊難分辨,世之業陰陽者,大都各是其是非,其胸臆中,各自以為訣,是真是假,無人能辨之,與之談地學者,莫不韜韜然自得,抑不知研究學術,當站于客觀地位,萬不可以先入為主,三元三合,門類繁多,學者大都以師傳者即謂之訣。理之通不通,道之合不合,不之辨矣,如何方可以辨其真偽。

十語,地理即性理,理通則道合,易為性理之最善本,合乎易理者,即為真訣,大玄空作法,處處不脫易理,二五妙合,為大玄空不傳之秘,闔開奇耦,流行終始,為理氣之作法,舍此而言玄空地理者,失理氣之本旨矣。

 

十一言,易理包含萬象,何止于地理。

十一語,易曰一陰一陽為之道,地理形勢理氣,處處不脫陰陽,青囊天尊地卑,陽奇陰耦,山管山,水管水,江南龍來江北望,一陰一陽也。雌與雄,交會合玄空,雄與雌,玄空卦內推,形勢理氣,各有陰陽也。形氣兩合,即為之道,易理如此,地理亦然,鄙參辨正全卷,即本此旨。


十二言,山水為有形之陰陽,楊公稱之曰看雌雄。其如無形之雌雄,由何而辨。

十二語,蔣公以山與水相對一語,謂石破天驚,有形之雌雄,即一山一水,實已說得明白暢曉,故以此直捷了當語破之,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無形之大雌雄也。即一生二,二生三也。三生萬物是玄關,此中之雌雄,尚未有人道破,無形之雌雄,務從玄空卦內推之,已詳六法章內。


十三言,雌雄有有形與無形之分,即知之矣,有形之山,即為雌,有形之水即為雄,與無形之雌雄,如何謂之相配相見相交,相見則福祿永貞,相乘則禍咎踵門,此中玄妙。殊難透徹。

十三語,形氣兩合,的為最難之一事,形則人人知之,氣則有所難能,如玄空挨星中之任何一星,在其得令時,即謂之正神,應配以山上靜處,其失令之零神,應配以水里動處,如此即謂之雌雄相配,所謂相見相交者,尤在目力經驗上求之,山水之大小遠近,得脈得穴,乘氣納氣之間,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是也。玩奧語十則得之矣。


十四言,形勢既得,不合氣運,則氣感不應,氣運雖合,而形勢花假,則地理之道全棄,世云吉地葬兇者,不合葬法,不合氣運也。有是理乎。

十四語,地理以形勢為先,理氣次之,形與氣,二者萬不能分離,言形者多,言氣者少,形氣兩言更少,形則有地可據,易生興趣,故易于分辨,氣則無形可覓,全本哲理,故皆視為畏途,形似易而氣更難,故世無形氣兩全之家矣,言形者,闢理氣為非,有言氣者,又以形勢為非。如鄙所著述老,理氣居多,而似略于形勢,不知者,或以為不諳形勢也。孰知地既非地,何用再談理氣,先有完整之形,而后可講玄妙之理,此為地學家不易之定理,經云葬著旺龍平龍死龍者,即形氣合言之真旨,又云前后八尺不宜雜,斜正受來陰陽取者,葬兇葬吉,得運失運。概可知矣。


十五言,世有不得巒頭,不合理氣者,大都冢道蕭條,人皆落伍。家道蓬勃者,大都得地得氣也。若脫脈而乘風乘水者,必蟻水侵棺,可立言其為敗絕也。乘得生氣,合得時運者,可立言其為發祥也。雖世稱堪興為迷信者,遇此則又在半信半疑中矣,凡遇設身處地之際,亦不過聊盡人子之心而已,真理猶未暇幾及也。欲求其徹底,又將何之。

十五語,堪天道,輿地道,自古言之,天文地理,乃哲理之最深最奧者,欲求其徹底,殊非易易,因此闢則闢而行則行,吉人天相,福人福地,其中有不可形容者,朱子云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不可不知地理,一為父母之生,一為父母之死,可各盡其孝道也。親安則子安,鐘靈則毓秀,此中自有天緣,人為代天宣化,求地安親,訪師覓地,乃人子應盡之孝道耳,非以此求富貴利祿也。若人人識得福地,則福地無剩,則世有福人,而無福地矣,地理與天地相悖,若無人研求天理,則世皆強暴,而無吉人,此所以地理天理相輔而行也。欲求其徹底,殊非言可以蔽之,姑撮道曰盡人子之心,盡地理與天理之心而已。

 

十六言,若曰福人可得福地矣,而世有其人并不兇暴,而往往顛沛流離者,如其人并非善良,而每皆興發者何也。

十六語,易曰為善者不昌,祖父有馀殃,為惡者不滅,祖父有馀德,實為千古名言,既得地理,又得天理,則其昌也必矣,不得地理,不得天理,則其滅也亦必矣,若得地而不得天理,其惡猶小,而其發吉亦小,若不得地理,而得天理,其善猶小,而其禍亦小,此為事理之當然,周柞八百,得天得地也。秦世不紀,失天失地也。萬民之天地,何嘗不然。


十七言,于此知經所謂求地不種德,種口深藏舌一語,寓有深意矣,歷觀古書所載,鑒鑒可據,吾人求地安親,將如之何。

十七語,求地安親,為人子應盡之責,太過則恐與天理有悖,惟恐德有不符,不及,則恐又與孝道相違,執其中庸之道而行之,惟有取自然二字應付之,訪師也不勉強,求地也不勉強,訪有學識經驗者,即名師也。求夫藏風聚氣,山清水明者,即福地也。先有是因,而后其果若何,不之顧矣,日自然主義者,量力度德而行之也。


十八言,吾人生則居廈屋,死則葬壤上,所謂陰宅陽宅,關于地理看法,有無分辨,其作法又如何。

十八語,世之看陽宅者,大都與陰宅分作兩法,且云陽宅尚無專書,愚日陰陽一理,并無專書,有則皆偽,何也。動靜雌雄,生旺衰死一也。陽宅義狹而繁,陰宅形大而廣,一則觀其門路,一則觀其山水,一則間間可立極,一則惟穴頂一極,一則觀其內門外路,一則觀其內堂外局,方位與理氣,正神與零神一也。所異者,陰宅在乎乘氣,陽宅在于納氣耳,一則動靜空實,可以人為,一則出于天然,人為者易于修改,天然者難于趨避,陽宅則不分主客,居之則所系,遷之則無關,陰宅則各有其主,世所謂香煙血食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二者用法則一,作法則二,一者理氣也。二者形局也。俗有以間數層數飛布九宮,及游年八宅洛書九數論短長者,未辨陰陽一理之真義也。


十九言,大玄空用法,陰陽一理,既知之矣,曰間間可立極者何也。其樓上樓下,大小層數,有無分別。

十九語,陰宅以放棺處為主體,一穴一極,昭穆前后,亦各自為極,乘氣納氣,微有分別,故統而言之曰一極,陽宅則人類繁多,為用居住,各有所需,門路方位,間間不一,住房以床為極,灶座為極,書室以書桌為極,店堂以賬桌為極,故各間有極,且人之居處,職位權衡不同,人即極,極即人,極隨人而定,極隨人而動,人定則極定,人移則極動,此所以間間可立極,間間之門路動氣不同,間間之吉兇各殊也。樓上樓下,大小層數,并無分別,所異者,惟納氣之大小緩急耳,及四勢之環境有異耳。


二十言,陽宅之鄉居城居,陰宅之山龍平洋,用法有異同否乎。

二十語,書云平陽一穴勝千峰,陽宅宜氣寬,陰地宜氣緊,平洋一片,山地一線,此皆上言之不同點也。鄉居以局格為重,乘氣納氣,各有攸關,城居全以四鄰環境為重,不受壓逼,不犯沖射,以合乎人之常情為主,論其門路并灶,動靜緩急則一也。乃形局之不同,非理氣之不同也。至于山龍平洋之陰地,亦形局之不同,非理氣之不同,山龍氣閉而堂局宜寬,平洋氣散而堂局直收,乘氣得脈,迎旺去衰則一也。至其理氣用法,世有分門別類者,殊非地理之真旨、陰陽一理,山水一體,大玄空大法則一也。惟形局作法,略有斟酌處,山龍脈沉,宜乎開墾,平洋脈浮,宜乎培補,此陰地作法之不同也。鄉居空曠,形式直藏,山居狹窄,形式宜開,此陽宅作法之不同也。一言以蔽之,曰合乎情理而已矣。

 

二十一言,鄉居城居,山龍平洋,知惟形局巒頭之不同,大玄空六法之理氣用法則無二,可再申而明之。

二十一語,山龍筑穴,雖云宜乎開墾,而太深則陰多而脈塞,太淺則氣薄而生蟻,平洋立穴,雖云宜乎培補,而太高則氣散而受風煞,太低則脈過而受水,經云乘生氣一語,實難形容,全憑目力智力上求之,陽宅之高低通風,燥濕明暗,均直詳加設計,總之先有物質上之斟酌,而后再從理氣上之安排,得體得用,方合悠久,語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其于地理亦然。


二十二言,由是觀之,地理即性理,即土木工程之設計,實與科學有密切關系,換言之曰,地理乃吾人之常識亦無不可,合于人請者,即合于自然之理,地理之理,其如是乎

二十二語,地理之理,本無所異,不過合于人情,而參以哲理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春夏宜東南風,秋冬宜西北風,則天氣晴明,反此則陰雨多變,非人之常識乎,風屬動,氣水亦動,氣動于此方,或動于彼方,則吉兇判然非具有哲理在乎,動而合于時則休,動而悖于時則咎,是吉是兇,是休是咎莫不有哲理可求。此理不外乎先后天,大支空體用之理,如先天之乾,無一定之方,為老父,為馬,為金,為首,為肺,屬大腸,為皮毛之類,當其得令時之二十七年為正神,宜安在來龍實地。當其失令時之二十七年為零神,宜安在水口明堂,此所謂先天為體也。如后天之乾住居西北,為流行之氣,不論其所屬,為時,則屬下元第一運,西北本宮,為其合時之大金龍,管年則以二十一年論之,他非所論矣,其馀坎艮震坤巽離兌七卦類推,此地理之哲理也。書云,太歲之日至,可坐而得此,亦其一也。


二十三言,上言地理之理,知為理氣之理,非巒頭之理,有巒頭之理,方可談理氣,理氣之理,知為先后天并用,世人只知后夭之呆方位,從此呆方位之八卦論長短,今知不論其所屬務從無方無體之先天八卦上論長短,吉兇悔吝,均從先天推論;并隨后天流行之氣,分其生旺衰死,以為用此誠地理之劊論,聞所未聞也,茲略述之。

二十三語,巒頭理氣,以及先天為體,后天為用之說,嗟已人人能言之,其中條分例晰,世所難能,非得真傳者,殊非言可以道破也。古人撮之為六法者,實綠于此,請從首章中分條研究,語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誠哉是言矣。


二十四言,世之談巒頭者,十不離九,談理氣者,莫衷一是何也。經云父子雖親不肯說,若人得遇是前綠,未免得之太難,今闡而述之,誠有裨于來者,惟言之諄諄,聽之渺渺何。

二十四語,地理者道學也。其理玄妙,且與天理并重,千古所重,而千古能傳之,若編為淺說,俾人人得而知之,有何哲理之可言,如易與經書,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人人讀之,而能言之,而何多數不能行之,文王周公孔子,為萬世之師表,而得之老少,非不傳也。求之不切也。地理玄空理氣,亦猶是耳,人能細玩之,可謂識些無馀矣,云父子雖親不肯說者,乃戒之之詞耳,曰若人得遇是前緣者,勉之之詞也。


二十五言,今知此玄空六法本義,用法責已悉數說破,如能息心研究,已道道是路,至于巒頭,則參者猶多,此為闡述古學,有濟孝道,計小之家庭,大之社會,實可利賴之,是乎否乎。

二十五語,世有關此為迷信者,乃門外漢之籠統語,未入其室,焉知其理,近世科學昌明,自為之更甚,玆姑以全國水道言之,近代人煙稠密,迫于生計,而地方公眾事業,諸多不顧水道之交通,外表以稱便利,而河道之淤塞,實因之而有加無已,廢物之棄置,疏浚之乏術,地脈停佇,精氣衰頹,關乎國家富庶,民情之善惡,實具有密切關系,今而后,能從哲理上講求,推動全國人力,從事疏浚,地脈通暢.民情優秀未使非挽救社會國家之一大方針也。惟茲事體大,全賴乎掌地方國家民政者,引勢利導之,可大之則為國學,小之則不免近于迷信矣。莫謂無是輕重也。

 

二十六言,以上所述,推而求之,可知凡村鎮城市之繁盛者,其水道必暢還,其蕭索者,水道必淤塞多阻,此為不易之定理,至論全國大勢論,則富強貧弱,胥于是而可求之;實為至理名言,小之即人冢墓宅,亦真不若是,古云地靈人杰,玩此益信,其推而行之,又有何方。

二十六語,以廣大言之似不易,以事實言之則殊不難,我國地廣人眾,地各有共疆界,以百份之八十農民,當每年春冬兩季農務稍閑之際,通令全國,各按疆土,從事開浚,責成各地方長官,從事督促,如是則不數年而全國水道處處暢通,大小無阻,水之小者則全用民力,水之大者則扶以國力,疏水道之浮土,填陸路之低洼,河之已闊者加深,太窄者放寬,開河筑路,為每年農馀應盡之義務,勒者加獎,惰者課罰,地理之有利于家國者,此其大而易者也。


二十七言,語云窮山惡水,山清水明,是亦風水上之要言,山無水則窮,水無山則惡,山得水而清,水得山而明,山水之于人情!人情之于社會國家,知已有密切關系矣,故觀水玩山,為吾人之常識,有志于山水者,當以是.言為不虛,昧于此者,將何以之。

二十七語,地理本經天緯地之事,非小道也。世人每多輕視之者,江湖術士之流,有以致之也。明之者少,故江湖術士多,人能徹底研求之,則此輩自無立足地矣。


二十八言,風水上之成語,名目繁多,未入其門者,不知所云也。無山而曰山,無水而曰水,他如龍穴砂水,亦何所云而然

二十八語,上言乃地理上最淺近之口頭禪,屋后墳后日坐山,平地高一尺為山,低一尺為水,山形高低起伏,水道大小屈曲,其形變化靡定,故名之曰龍,龍乃脈氣之形容詞,故來脈處曰來龍,穴為氣聚之所,放棺于此,日結穴,客山為砂,左日龍,右曰虎,猶花心之有托葉,主人之有護從也。水有來去口之分,有明堂城門之分,有形者力大,無形者力小,動者力大,靜者力小,吉兇悔吝,全系乎此。


二十九言,書云龍貴陰,穴貴陽,砂要拱,水要收,其意何在。

二十九語,來龍貴乎有力,或高山落脈,或起伏頓挫,迢迢千里而來,或石中土穴,或土中石穴,皆有力也。陰者,非不化之陰,乃厚重有力之象,至結穴處,則陰陽相和,陰中取陽,陽中取陰,非純陽之陽,乃陽和之象,左右客山,及當面客山,皆為我所用,故取其環抱拱朝,乃合情之象,來去水口,及明堂通氣之所,切忌門戶洞開,真氣宣,故取其收,或有羅星,或則之玄,乃氣聚之象,語云藏風聚氣,于焉詳矣。


三十言,書云高山頂上空無穴,高而有穴不為空,何世之古剎,大都建于山頂,既不藏風,又不聚氣,其能香火千年何。

三十語,古剎大都空門所居,取其四大皆空,清凈無俗,正合于此,故能香火千年,非全論夫穴不穴也。然亦有藏風聚氣處者,如全無形勢者,大都冷退,亦明證也。高而無穴,則四山不收,高而有穴,必四勢環護,雖高而不覺其高,洞天福地,慈光普照不其然乎。

 

三十一言,除高山之古剎外,又有深幽之山谷中,何亦有千百年之寺觀廟宇在;其理又何。

三十一語,山谷幽深之處,人煙寥落,足跡罕至,亦是清凈冥寞之所,釋道居之,自屬合宜,與高山之洞天福地,自屬相將,其香火千年者宜矣,而局之大小,氣之寬窄,又有不同,其威靈赫奕,香火盛衰,各隨之而判,與幾俗之陰陽宅宜忌取舍,又各有不同,地也亦理也。


三十二言,寺觀廟宇,雖同為建筑物,而與陽居有異,試申其義。

三十二語,守觀廟宇,以及宗祠,為神靈寄托之所,與吾人之陽居,當然不同,有關乎地方者,有關乎十方者,有關乎一族者,各隨其香火之所系而為之斷,寺觀宜乎擴大,大則佛光普照,廟宇宜乎幽冥,幽則神靈赫奕,宗祠宜乎開展得勢,乘氣納氣,各有攸關,庶畿子孫繁衍,功名富貴,系乎合族,試觀世代功名,奕奕祖宗者,大都與宗柌開展得勢也。守觀廟宇,亦可考證,一則關乎神,一則關乎人,地理中確有至理,先重形,而后言其理,理所必然也,至于陽宅,其形局上之取舍,與上述各點,又所不同,總之宜乎寬暢開陽,山居澤居,大略如此,書云山居不如澤居榮者,乃開陽與閉塞之分耳,擴觀各地,確有明證。


三十三言,上述各點,已知之矣,而地方機關,以及縣省國民政府所在地,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如何測驗。

三十三語,地方政府及國家機關駐在之所,當然全以形勢為主,山水地脈,各有攸關,古之公劉遷豳,乃明證也。今世昧于新學,大都不察,習用已筑之城市、水陸工程,不加修治,水道路所阻,各聽自由,氣脈之聚散不知也。風氣之莠良一味責之于人民,知進而不知操守,舍本逐末,將何以之,莫怪世風之日下不振也。世人只知腐敗狹義江湖術士之風水,不知廣義,合于原理之山水,可以救國也。其關乎一方。一國之得失,豈淺哉。


三十四言,若如所云,則知研究地理者,乃為地方國家社會而研究,非為個人區區之安親孝道也。惟潮流所趨,其奈我何,研究學術乃其小者耳,惟世無伯樂,其如良馬何

三十四語,人生于世,本如白駒過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亦不能勉強,使太公而不遇文王,直一釣叟耳,然渭濱之樂,或亦樂于東都,不過為己為民之分耳,獨樂與人皆樂之分耳,非不樂也。樂于此樂于彼一也。何伯樂之無何良馬之有哉。


三十五言,于此可知古楊公之退處戇江,號稱救貧,其志亦若是耳,造福于人間則一也,時間所云,地理之非職業!于此益信,其如世風何,世稱一德、二運、三風水,勉人先求種德,而后再及地理,實含有深意存焉,執此者,對己對人,又將如何。

三十五語,仆孰此已屆有年,尚抱此旨,責己易,求人難,雖不能步先賢后塵于萬一,而此心此旨,念念在懷,秉筆之馀,逢人相邀,時加謹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于愿已足,蔣公勸人一珠一泡,勉人加以自勉,楊公稱求地不種德,穩口深藏舌者,亦責己責人之旨也。吾其勉。

 

三十六言,研究地學者,萬不能貪求非份之地,務量力度德而為之,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何蔣公三遷,而至姚水,未免有悖于理否。

三十六語,學識經驗,隨年齡而進,語云學無止境,初學三年,天下好去,再學三年,寸步難行,蔣公三遷其母,或亦緣于此,非貪求非份之地可知,乃一珠一泡之小結地亦可知,何則,若姚水是大結作,蔣氏而下,決不至無聲無息,況順治迄今,不過二百馀年,云間即今之松江,屬江蘇同省,距離咫尺,歷次考證,均無所聞,非蔣公之未得真訣,乃未得大形局也。不特于此,語云墳多必發,凡一代之山形水勢,萬不能貫徹永久,且古人常抱父子雖親不肯說之訓,訣未傳其后裔,亦未可知,且傳心或尚可能,傳眼則非易也。其后裔或則得訣而未得眼,無相當接氣之地,亦意中事,識者以為何如。


三十七言,昔蔣公之求地傳心,已知約略如此,其如今人何,蓋未雨綢繆之,抑或聽之自然。

三十七語,語云理不敵數,自古皆然,雖云人定勝天,而真龍大地,必有鬼神護衛,雖近無稽之談,而天理地理,息息相通,貪求非份之大地,且為歷來古訓所戒,所謂未雨綢繆者,亦視能力之所及,充其量而言之,人生于世,如白駒過隙,能為祖父母擇一地,為父母擇一地,為己身擇一地,則已足矣,至于其子及孫輩,則力有所不及矣,若是則已屬過份,為能己姓綿綿相繼數世者,于顧已足,古云、知足常樂、憑天所賦,今于不接則如是而已矣,至仆安親之所,附列于本編后頁以資參考,藉圖不忘、關于后裔之能傳心或傳眼,則是另一問題,今非可計及也。亦聽之自然而已矣。


三十八言,歷觀古書所載,研究地學者,代不乏人,而赫奕于當世者,何其寥寥,所謂理不敵數,似屬近情,莫非語所謂木匠無門襤,忽于己而重于人,亦人情之常歟。

三十八語,上述種種,大都近似,然得地之不易,殊非簡單數語可以了之,所謂因緣是也。因緣者,天地人三緣也。有不期然而然之請也。凡事皆然,豈獨求地,為安親而訪師求地者,乃聊盡人子之心耳,其最后之結果,任何人只可聽之自然,因既如是,其果可知。


三十九言,今知得訣傳心傳眼為一事,得地不得地又為一事,是否人為代天宣化,研究得訣者,為方便于社會,聽從于福緣歟。

三十九語,上言云云,鄙意為確合至理,即以醫道而言,業醫者,未必壽世過人,何黃帝素問,確有至理,百草情性,確能療病,醫者意也。地理者理也。良醫濟世,地理亦然,皆代天宣化也。至其本人之若何,則非所計及矣,總之素其位而行是矣。


四十言,人能棄其位而行,自然君子眾而小人獨,江湖術士非份之求,萬確立足社會,信而不迷,迷則不信,一以學術道德為主,然此則言之似易,行之維艱,其宗我何。

四十語,自古學術與世風相提并論,道德淪亡,非一朝一夕之事,水流淤塞,亦非一朝一夕所致,欲振作之君子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掩似難而實易,世風既振,學術自復,如以地理大義之一端,自然闡明,所事者,皆關乎地方國家,水陸修治,自能逐漸暢達與衛生交通,土地生產,不無密切關系,地之有山水,猶人身之氣血,氣血強壯者,事業自然成功,水道通暢者,民情自然殷實,乃定理也。語云精神為成功之母,鄙謂修治水道,為一昌強之母,地理云乎哉。

 

四十一言,外洋各國,并無風水一說,何以反教我國為富強,對于山水,亦井不講求,其故何在。

四十一語,我國歷史最古,人煙稠密,水陸變遷,實已頻繁,對于地理,歷來只講狹義陰陽宅,不講廣義之地方及國家,外國開花較遲,地方水道,自少變遷,天然之水利處處暢通,地氣尚萌,氣脈自裕,時至今世,萬事萬物,且有世界先進之邦為基礎,非我國之一切須創開化之先可比也。時至今我國似反落后者,舍本逐末,猶執挎之子,不知創業艱難,所致之也。今而后對內尤其道德哲學從廣義上著意,對外更從科學物質上講求,一切自可凌駕而上之,承承繼繼,仍不愧為世界文物先進之邦,然歟否歟。


四十二言,本編所談者地理,何以及夫國家浮泛之大事,人微言輕,未免言之太空,研究者,務從哲理及二宅上闡述,他非所計也。

四十二語,上言確是,惟世皆偏于狹義,故歷為文人墨士所非言,若以廣義言之,亦以不涉迷信為合,以此理之易,誤涉岐途也。故不憚煩而言之,初聞之似覺浮泛不實,以事實論,為公眾福利設想,不無可能,惟實現之似艱,得之惟艱耳,至哲理及二宅上探討,自當逐一提及,茲姑申言之。


四十三言,古云陽宅宜滿,陰宅宜靜,若屋多人少則空,陰地毗于陽基則煩,此中哲理,風水上如何言之。

四十三語,地理即性理,屋少人多,則陽氣強盛,陰邪不入,居之自安,故世之屋大了稀而幽黑者,每有狐仙鬼怪,陰盛所致也。若陰地接近陽宅,每多牛羊踐踏,污穢侵凌陰靈紛擾,每多不安,此人情之常,亦性理之常,風水上所以云非宜也。歷觀古今吉兇悔吝,于事頗應,陰氣太盛者,人丁愈稀,積濁常侵者,出人愚鈍,理所必然也。


四十四言,是故欲求家多賢良,人皆清秀者,將如何之,陰陽宅均所系否

四十四語,家多賢良,則社會安寧,此為人人所愿望者,語云窮山惡水,人多兇頑,此皆天時地理有以致之,凡陰陽宅所在地,形勢端莊,脈氣豐厚者,出人賢良,形勢偏薄老,出人微弱,山水之于人生,南北東西,秉性不同,其明證也。故居必擇鄰,葬必擇地,即為此也。猶植物之于土地氣候,有密切關系焉,其結果之何若,均有所系焉。


四十五言,丁則貴秀,為形氣家老僧常談,系于陽宅,抑系于陰宅,二者孰重,其應系于巒頭,抑系于理氣。

四十五語,此四者,必先有形勢而后應也。脈氣厚,龍力長,則人丁興旺,城郭周完,砂手環抱,則房份整齊,水法蓄聚,明堂寬敞,則財源興發,朝山挺透則貴,水清山明則秀,經云山管人丁,水主財祿,氣感而應,鬼福及人,其發達之徵兆,大都陰宅為多,陽宅次之,陰宅之氣感,久遠而不移,陽宅之納氣,隨人居處而變遷,故陰宅為重,陽宅為輕,若論夫理氣,則時運上遲早先后之測識耳,卦理情性之區別耳,其次于巒頭者,欲免于陰陽相乘,亦惟有研究理氣者能言之,二者萬不能分離也。

 

四十六言,既云求地為安親,何言乎富貴利祿,事雖出于山川之靈,而人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舍其本逐其末;昧于此而貪求于彼,將何以挽救了。

四十六語,求地均為安親孝道,非為富貴,知其一昧于此者,以歷來研究真理者之少,能闡揚者之少,求者大都以耳為目,偏重聽聞,供者大都只知皮毛,不講真理,信之者易受其欺,行此老易以欺人,挽救之道無他,語云:癡癲風學三頭亦惟有君子求諸己,先求地理其常識,而后參以性理之見地,自能識別之矣。


四十七言,世有遠年之陽宅,歷久之墓地,陰陽家決其得失,往往要追求建造時之元運,而后下卦起星,或者擇吉修整,意息為可以迎旺去衰,以作趨避,如是其究竟合于原理否

四十七語,陽宅以琨時居住之元運為主,不必追求其建筑時之年月,書所謂運遇遷移宅氣改是也。陰宅亦然,加工修整者,不過物質與心理上之去舊換新耳,此性理成份居多,地理成份居少也。惟陽宅則以居住之人為主,不住則吉兇無關,陰宅則以其子孫為主,無香火血脈者,則無關系,欲推求其已往,或未來之休咎則根據已往或將來之元運言之,如是方合原理,世以造命式之理論為言者,非大玄空地理之本旨也。


四十八言,門路井灶堂房,為陽宅之內大事,今世相宅,大半以大游年推論者居多,且世無陽宅專書,自古陰陽家,何輕于陽而重于陰,抑或遺漏不傳,藏巧藏拙之所系乎

四十八語,陽宅陰宅,皆為吾人存歿寄托之所,居則關于切身,葬則影響及乎子孫,陰陽之理一也。巒頭理氣,山水動靜之理,二宅用法一理也。故陽宅毋須專書,門路動氣也。堂房立極之所也。井為水聚之所,灶為藏納之所,關乎閤宅人等,起居飲食,康健樂利,所謂六事者,人事作用之區別耳,相宅手續上作法之分類耳,玄空六法用法則一也。玄空古學,深奧難明,因研究真理者少,故術士之流,暗中摸索,假作游年卦例,倡言陽宅用法,有識者,自可不言而喻,非藏巧藏拙之謂也。


四十九言,我國南方各省習慣,對于陰陽宅放水,視之甚重,其關系輕重,究竟如何。

四十九語,所謂放水,乃指穴前庭前之出水而言,并非指來去水之水口,力量甚微,無關得失,惟習慣所系,且工力不費,可擇生旺之方放之,亦人事之便耳。


五十言,南方葬塔,北方葬棺,風水上有無區別,是否風俗習慣之所系,釋家火葬,又將如何,又有所衣冠墓者,究有何意。

五十語,葬塔葬棺葬灰,完全風俗習慣,即以衣冠而論,情感則徵兆則一也。天地山川之靈則一也。形或之不同耳,或則南方多濕,取其不朽,放初用棺而后再用骨塔,釋家清靜皆空,故取乎火,火為萬物之最凈凈而最光明者,北方高爽,故始棺而不復改葬,至于衣冠,乃其親屬因遺骸無著,不得已之措施耳,擴而言之,物各有其主,情感在此,吉兇系焉,非系乎物質之何若有無也。古云百善孝為先,天理地理性理,合而為一也。

 

五十一言,言云:食土還土,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滅,所以吾人天年之后,必以入土為安,世人往往有言,曰人既出世,何來有吉兇悔吝之可言,其理實所難明;于此人常有疑而質此者,將何以解。

五十一語,我國之所謂哲理,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還土滅土等,亦不過言語中之說詞耳,人生百世,終不免于出世,其遺骸將何以之,入土者安其先靈,安其遺骸,最妥善之一法也。故習尚最古,即世界各國,亦無不效行之。所異者,或舉措安置之微有不同耳。我國素尚孝道,著重八德,即以最表面之一事言之。忠孝節義,歷古有牌坊專祠,蒸嘗千秋,以此天地人之氣感,以較他國為勝,氣感既深、情亦隨之,而山川之靈,現而為風水上之哲理,感而為人事上之徵兆,此我國之所以特創有風水之說也。然他國非與之,特未注意及此耳,設以我國之哲理,微之各國之陰陽二宅,可知亦一例也。物質上之科學,當其不需要時,理論上之哲學或不免與我同此昌明矣。


五十二言,哲理一道,門類繁多,如星相卜筮,亦為我國所僅有,且此到處成風盛,然皆江湖落魄之士,有驗有不驗,似是而非,亦令人不解,其行用之理,究亦何在。

五十二語,此種推求,種類繁多,不一而是,有重干支者,有用星度者,有重于骨格者,有看氣色者皆是也。而尢以卜筮為最,言之亦各有理,惟行此者,大都謀食之家,偏于鬼怪偏近江湖,即有之,其關系僅不過及于其個人,乃茶馀酒后作為助興之趣。亦不過藉此作為修心補相勸善之一助耳。非關乎大局也。與廣義之地理,又當別論。


五十三言,神農嘗百草,以療民病,亦哲理之一,然福壽康寧,人所用欲,死亡疾病,世不能無,語云藥醫不死之病,由此觀之,醫亦聊盡人事之事歟,又云不藥為上策,不得已而攻之,不免為下策,迄今千百年來,何又尚之甚耶,此不特我國甚然,世界各國,為之尤甚,其關系得失,于人于世又將何若。

五十三語,醫雖亦哲理之一,與個人健康,影響及社會國家,實有密切關系,雖云生死有大數,此不過社會勸善之一語耳,風寒暑濕燥火,四時不正之氣,難免不為侵襲,而內外所感,六脈失和,非藥石攻之,使之速去,何能使之健康,此醫學所尚也。朱子云,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與地理者,乃指人子對父母,必盡孝道之意也。非教人必業醫業地理也。夫業醫與業地理者,亦常以人子之心為心,父母之孝為孝,能如是,雖非庸醫,而不失為良醫矣,雖非庸師而不失為名師矣,吾其勉旃。


五十四言,上言既云如此,何求地必云種德,未聞有求醫必種德之說者何也。行醫者務心仁血熱,行地理者;反態度冷靜何也。是否對己對人之分,關系大小久暫之別,或固執于天理性理古訓師傳之習尚歟。

五十四語,地理乃三才一貫之理,醫則關乎人生康健,一講德,一未必言德者此也。熱冷之分,所懷抱事業之不同耳,非泛泛也。若謂古訓師傳則誤矣,此指最上一乘之得訣者言之,對己對人,莫不如是,語云福人得福地,福地還從心地來,玩此益明,于醫則未之聞也。


五十五言,由是觀之,醫則可以為業,地理則否,何業此者,不乏其人,君亦何為而執此,末免有相左之處乎。設無此,則人之求地安親何選吉立宅何。

五十五語,上所述者,乃道義上之語,非泛泛者可得而知之,莫怪言之諄諄也。行此者,務抱非業之旨,乃方便之旨,代天宣化之旨,為人造福,以乎仁孝,擇人而貢,擇人而授,得之勿喜,失之勿憂,各家自然之造化,際遇各人自然之德運福澤,人之天,非我之天也。人之緣,非我之能也。如是乃可以言地理,乃可以行地理,狹義如是,廣義亦莫不如是,既生而為人,自應造福于人間,各隨其所賦而已矣,莫謂小道而不足為也。設無此,則如各國之隨其所安亦可也。世之萬事萬物,古有而今無,古無而今有,今有而將來或無之,今無而將來或有之,盛衰有無,一出于自然,有則言有,無則言無,亦無不可也。何況地理云云。

 

五十六言,地理之理,歷古所尚,當然非空洞無據之類,乃物質上之學理,明言之亦可謂人人所具自然固有之常識,特未加道破耳,即如此,何以知之者少;昧之者多,趨吉而反兇,安親而反累親者,往往有之何也。

五十六語,上言諸如此類,殊難分解,凡性近而習遠,則知之者少,習近而性遠,則昧之者多,璞玉當前而以為石,魚目在上而以為珠,識之者少,辨之無人,故以種德為戒,以濛僮為言,非無因也。迄今潮流所趨,此道幾將湮沒,言之在我,聽之在人,至狹義廣義之說,亦無如之何,不過茲姑言之者,亦不過聊盡我心而已。


五十七言,人言今茲已無風水,洋場居住建筑,一切土木工程,隨便動作,向無趨避之說,又如陰地公墓,東西南北,隨便立向,何論夫年月曰時,非明證歟。

五十七語,此意于上節,已略言之,凡事以為有則有,以為無則無,究非空洞者可比,人事一切,吉兇悔吝系之于自然之造化,非拘拘于陰陽上一端亦可也。凡人煙稠密,五方雜處之所,甲則甲而乙則乙,甲遷而乙居,乙遷而丙居,土木建筑,有業主所勝任,其動作之所,與其居住之所,距離必遠,非若鄉居之節毗于前后左右也。因此年神方位,當然可以無須顧忌,此一例也。再如即有吉兇所系,所居者皆客地,名姓得失,無人注意,非若內陸之家一有得失,人所共知也,至于公墓之何若,正與此相類,目前之吉兇,既如上述,將來之興替,更在模糊矣,乃時代化耳不特風水上之事。國計民生,兩有所關,姑置之以視未來茲。


五十八言,公墓之創置,人皆曰有益于杜會民生故也。他姑不贅,其土木設計,有無研究處。

五十八語,有益于目前者似小,有益于永久者實大,他姑不論,至其工程上之所說,相聞諺語,有所謂金礦銀蓋豆腐底者,殊可發跡,惟于性理地理上觀之,確乎合理,地下每多濕氣,所謂豆腐底老,乃簡單形容語,取其通氣,則濕氣不積,若堅筑水泥,則地脈不通,水氣易積,于先人遺骸,殊不為宜,無尤以平地為最,又如山地闢為公墓者,當以另一目光設計。因脈氣平地一片,無處不至,山地地闖一線,力有輕重,脫脈不得土,于性理上,地理上,兩非所宜,他非所計也。


五十九言,關于公墓之宜忌,上已略言之,其如私墓方面;又將如何,語云大地葬公唧,小地出公卿,其義何在。

五十九語,諺云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即私墓之設計也。有龍穴砂水向五大要素,皆地學物質上之哲理,均在方寸間求之,其高低深淺,得度則宜,失其度則非,至其外表工程,實以簡單不妨礙于地脈法度為合,大地小地者,乃外表裝飾之大小,非風水之大小也。土木雖小,而局格乃大,故出公卿土木雖大,而局格小,故葬公卿,不系乎外表,實系乎形氣也。今人求地,每多貪大,豈知地不在大小,在得其真耳。


六十言,當今潮流;既尚公墓,而舊家每仍延師抉擇,其中相法,又當如何。

六十語,相地目光,隨環境而變換,非一例而論也。一則觀其大者遠者,一則觀其小者近者,形局與力量大小之分耳,公私墓之動靜作法則一也。私墓多為曠野之地,有山情水意可言,公墓大都近郊便利之處為多,談不上山水情意,即有之亦其小焉者耳,外局既如此,內氣則更不易,動則大小道路,靜則一片平地,只縮小眼光避去沖射兇惡之外形,擇地勢適中,不偏不倚則可矣。只為避眼前之兇惡,顧不上將來之得失,乃權宜之計,聊勝于無耳,若有山水情意可見者,又當別論也。

 

六十一言,書有云黃自二氧者,如何分辨,其力量效驗,又如何就申言之。市鄉村之分,納氧有水陸緩急之別,故分為黃白二氣,黃氣燥而緩,白氧潤而急,同屬動氣,而效驗微有出入上得云失則一也。或有二者并重之處,須隨各地之形勢參酌而辨之。

六十一語,黃氣者陸地之空氣也。若城市之區房屋林立,往來通氣之所大都馬路街道為多,或亦有近于水道之屋宇者,白氣者,水氣也。易曰吉兇悔吝生乎動,故居住城市鄉村之分納氣有水陸之別,云黃白二氣者,此也惟黃氣燥而緩,白氣潤而急,雖同屬動氣,而效驗有出入,云得云失則一也。或有二者,并重之者,須隨各地之形勢而參酌用之。


六十二言,我國江浙習慣,有將靈骸暫厝于地面,以俟年月通利,然后擇吉入土者,于風水有何意義。

六十二語,暫厝于地面,雖不入土乘氣,納氣則一也。以收水納氣論,似較入土為顯露,故影響較速,此本不得已為一時權宜之計,至多不過一、二年,或數月即應入土,然有遷延不葬,甚至數十年,棺木已破爛不堪挪移者,白露遺骸,殊非養生送死之道,親既不安,其子若孫,概可知矣,此種舊習,急宜革除,以維風化,而盡孝道,還論風水。


六十三言,家堂香火,靈位神座,世俗亦有論風水者,其理何在。

六十三語,雖云,涉及風水而言之者,與作之者皆性理上之措施,求其神靈之安而已,大都擇安靜少驚動之所為合,心安則神自安耳,其納氣之關系究與人之內大事有別,一則空洞,一則實受,亦不過聊盡存心耳。


六十四言,平地圩鄉,每有堆土安葬之措置!然高則乘風低則受水與山龍平洋開壙立穴,究何分別。

六十四語,圩鄉低洼,脈行地面,所以低洼無黃土,脈氣盡蒸而成也。春夏每成澤國,陰宅以得脈為主,為避風避水計,故以堆土為合法,其地初本澤國,為生產計,故圍而為圩,以防水患。圩岸局筑,經百馀年后,青土變成黃土,此脈行地之憑證也。得脈則氣暖,與高地之乘氣如一,此立穴之不同也。論其外堂內堂,收砂納水,當重情意則一也。作法之不同,理氣用法,則與平洋高地山龍岡龍無二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玄空陽宅秘訣
陰陽宅風水-相地術
何謂風水
風水分類
傳承版《三合形理風水》內容提要
三元神數風水陽宅些子法使用說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盐源县| 平安县| 新泰市| 德兴市| 正宁县| 介休市| 明溪县| 宝丰县| 浪卡子县| 金湖县| 天门市| 宾阳县| 民丰县| 怀仁县| 四平市| 丹江口市| 东山县| 青阳县| 建阳市| 大石桥市| 四平市| 承德县| 大连市| 容城县| 博客| 英吉沙县| 南投县| 临夏县| 太康县| 襄城县| 大宁县| 西贡区| 扶绥县| 开封市| 磐石市| 拉萨市| 孝义市| 合山市| 东丽区|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