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為血之余”,美發是人們追求美學及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美發包括烏發和生發兩個含義。
形成白發和脫發的原因不外乎血虛和血熱兩類。
血虛者,養血為要,內服杞菊地黃湯,以何首烏、桑椹、黃精、生地、枸杞子為主。
血熱者,涼血為要,內服丹梔逍遙散,以丹皮、梔子、菊花、桑白皮、赤芍為主。
烏發、生發系“慢功”,并非幾副湯藥所能解決者,應以湯藥墊底,連服1個月左右,再以對證有效的湯藥改配丸劑以緩圖鞏固療效,一般療程均在3個月以上。
還可配以慈禧醫方,取榧子3個,核桃2個,側柏葉30g,搗爛,浸泡雪水內,用浸液洗發。此乃美發的第一要也。
其余四要分別為:
1 “發宜多洗”
發宜及時清洗,以保持清潔滋潤,但不宜過多、過勤,以防洗去保護頭發的皮脂,那樣反而會縮短頭發的壽命。
一般洗頭,干性頭發15天一洗,油性頭發7天一洗,中性頭發10天一洗。干性、中性頭發用脂性香波,油性頭發用硫磺香皂。水溫以37~38℃最佳。
2 “燙發不宜”
燙發和染發時,由于化學電熱的刺激常使頭發變黃脆斷,特別是干性頭發更易損傷,故要避免燙發。
實在避免不了也切記勿過勤,最多半年燙發、染發一次,盡量減少燙發、染發的損害。
3 “飲食健發”
白發和脫發皆系頭發的早衰所致。如選用防止早衰的飲食,同時可以健發,提倡多進健發飲食。
特別如黑芝麻、核桃仁、鮮奶及奶制品、豆類及豆制品、魚類、禽蛋、粗糧、綠色蔬菜、獼猴桃、椰子、菜子油等。
4“起居護發”
起居習慣不良,如睡懶覺、熬夜、煙酒過量、好逸不動、膏粱厚味等等,均可損害健康同時損傷頭發。
為了健康和護發,應當強調起居的規律和良好的習慣,如早睡早起,適量活動,戒煙少酒,清淡飲食,注意食譜搭配,不要偏食,特別注意不要過食辛辣,要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等等。
一親戚,服此藥兩月后白發變黑,至70歲須發仍黑
何首烏,苦、澀,微溫。制熟則味兼甘。入肝、腎經。制熟能補肝、腎,益精血;生用能通便,解瘡毒。
《本草綱目》:“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澀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冬諸藥之上。”炮制時忌鐵器。
補營血、止心悸
制首烏、黨參各12g,炙甘草、當歸身、丹參、黃郁金各9,粗桂枝、炙遠志各6g,柏子仁10g,紅棗7枚,每日煎服1劑,7天為1個療程。
治療氣血虧損,心失所養,以致心陽不振,氣血失于調暢而心悸不寧,舌淡紅,脈弦細或結代之證。
如收效不顯,加紫石英20g(先煎),再服7劑,自會好轉。
方中首烏調補營血,補血之中,尚有化陽之力,是為主藥;黨參、炙甘草及桂枝,補益心氣,溫通心陽;當歸、丹參、郁金,調養心血,兼解郁滯;黨參合當歸,補氣以生血;遠志、柏子仁定悸養心;紅棗協同各藥,益營血,調和脾胃;加紫石英,取其能鎮心止悸。
生食烏須發
何首烏生者入煎,即成熟首烏;以黑豆與首烏同蒸熟,曬成黑色,即為制首烏。
傳統醫藥學認為制首烏補肝腎,烏發須,臨床長期觀察,未必盡然,有服七寶美髯丹經年累月,而白發不減,服單純制首烏,也難轉白為黑,而直接嚼食鮮、生首烏,其味先苦后甜,然確能烏發,且少見潤腸滑便之弊。
我有一親戚,年50鬢發即白。家居山中,野生何首烏較多,挖得甚易,因每日食生首烏一段約100~150g,如吃水果,日無間斷,兩月后,白發轉黃,浙轉烏,至今70余歲,須發仍黑。故須烏發者,宜食生首烏。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沈紹功中醫方略論》,作者/沈紹功;《臨證用藥經驗》,作者/龔士澄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