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外科正宗》
【適宜】
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風濕為患者,均可加減運用。
【組成】
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蒼術、苦參、石膏、知母、當歸、胡麻仁、生地、木通、甘草
【功用】
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主治】
風疹、濕疹。皮膚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瘙癢,抓破后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方解】
風疹、濕疹,多因風熱或風濕之邪侵襲人體,浸淫血脈,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肌膚腠理之間所致。故皮膚疹出色紅瘙癢,或津水流溢。治宜疏風止癢為主,配合清熱除濕為輔。
由于癢自風來,故止癢必先疏風。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為君,以祛除在表之風邪。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俱為臣藥。更佐以知母、石膏清熱瀉火,當歸、生地、胡麻仁養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為使藥。本方配伍特點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如此則祛邪與扶正兼顧,既能祛風除濕,又可養血以助疏風。使風濕得去,血脈調和,則瘙癢自止。
【運用】
1、本方是治療風疹、濕疹的常用方劑。以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為證治要點。服藥期間,不宜食辛辣、魚腥、煙酒、濃茶等,以免影響療效。
2、若風熱偏盛而身熱、口渴者,加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濕熱偏盛,胸脘痞滿,身重乏力,舌苔黃厚而膩者,加地膚子、車前子、梔子等以清熱利濕;血分熱甚,五心煩熱,,舌紅或絳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
【歌訣】
消風散內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來源】
《方劑學》 主編:段富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