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醫學衷中參西錄》
【適宜】
糖尿病、尿崩癥等見口渴尿多,屬氣陰兩虛者,可以本方加減。
【組成】
生山藥、生黃芪、知母、雞內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功用】
益氣滋陰,固腎止渴。
【主治】
消渴。口常干渴,飲水不解,小便數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方解】
消渴之證,每以口渴引飲,多食形瘦,小便數多為主要臨床特征,多系肺燥胃熱腎虛為病。本方所主之消渴乃元氣不升,真陰不足,脾腎兩虛所致,治宜益氣滋陰,固腎止渴。
方中黃芪、山藥益氣滋陰,補脾固腎,為君藥。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潤燥止渴,配合黃芪、山藥,則元氣升而真陰復,氣旺自能生水,故為臣藥。《醫學衷中參西錄》說:“黃芪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上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即肺臟調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佐以葛根升陽生津,助脾氣上升,散精達肺;雞內金助脾健運,化水谷為津液;五味子酸收,固腎生津,不使水液急于下趨。諸藥相配,共奏益氣滋陰,固腎止渴之功。
【運用】
1、本方為治療消渴日久,氣陰兩虛的常用方。以口渴尿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為證治要點。
2、若氣虛較甚,脈虛細者,加人參以補氣;小溲頻數者,加萸肉以固腎。
【歌訣】
玉液山藥芪葛根,花粉知味雞內金,消渴口干溲多數,補脾固腎益氣陰。
【來源】
《方劑學》 主編:段富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