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證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癥,是小兒在安靜狀態下,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汗出較多,或大汗淋漓的一種證候。主要分為盜汗、自汗。
自汗:指小兒在沒有服用發汗藥或劇烈活動,也不存在天氣炎熱或者衣被過厚等因素,白天時不時就自然汗出,這叫“自汗”;
盜汗:有的孩子在睡眠時,頭頸部或全身出汗過多,或者動不動就全身出汗,這是“盜汗”。 ‘
中醫認為,汗為心液,是水谷精微所化,由陽氣蒸化津液,發泄于肌膚而成,不可外泄。孩子流汗,雖然當時沒有感覺不舒服,但出汗過多,就會損傷心的功能,口積月累.就會釀成嚴重的疾病。王靜安先生認為自汗多是孩子氣虛不固引起的,而盜汗多屬陰虛內熱。對于這兩種不同的汗證也要采用了不用的治療手段。
針對自汗,王先生自制藥方來益氣固表斂汗,藥方如下:
【組成】黃芪30克,防風10克,牡蠣30克,參須10克,龍骨30克,竹茹10克,石斛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應于汗出惡風,稍動更甚,頭頸汗出,易于感冒的兒童。
針對盜汗,王大夫自制了方藥來滋陰清熱降火,其方如下:
【組成】知母15克,何首烏30克,焦柏10克,沙參30克,棗仁15克,石斛15克,麥冬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于睡覺盜汗,或有自汗、煩熱、口渴、舌紅苔少、指紋淡紫的兒童。
自汗、盜汗是兒童常見癥狀,民間積累了許多食療偏方,大都對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下面介紹幾種偏方,以供參考:
1、泥鰍魚湯:取活泥鰍魚250克,用溫熱水洗去魚身黏液,除去頭、尾、內臟,用適量菜油煎至焦黃色,加水適量,煮湯至半碗,加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的時候,喝湯吃肉,年齡小者分次服,一日1劑,一般連服5—6天即可見效。如果適量加些黃芪、糯稻根,療效更佳。適用于盜汗、自汗。
2、黃芪粥:黃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將黃芪煎汁,用藥汁將粳米煮成粥,放人白糖調味溫服。適用于自汗。
3、小麥稻根飲:浮小麥15克,糯稻根15克,大棗10枚,紅糖適量。將浮小麥、糯稻根和大棗一起放人鍋中熬汁,取汁150毫升,加人紅糖調味。早晚空腹各服1次,每次50毫升。適用于自汗或盜汗。
對于患有自汗、盜汗的小兒,父母應加強護理,勤換衣被,并隨時用柔軟干凈的布擦身,以保持皮膚干爽。不要直接吹風,以免感冒。多給孩子飲水、吃清淡易消化不吃辛辣肥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