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中
中藥一:共48節 藥一:49節
中藥二:共83節 藥二:57節
中藥綜合:56節 藥學綜合:95節
藥事法規:40節
第三節 辨 證
【要點提示】
1.表證、寒證、熱證、虛證的辯證要點
2.肝、心、脾、肺、腎病變的主要癥狀
3.臟腑病變各證型的主要臨床表現及鑒別
4.氣血津液病變各證型的主要臨床表現及鑒別
一、八綱辨證
項目
臨床表現
表里辨證
含義
是辨別病變部位深淺和病勢趨向的一種辨證方法
表證
發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浮緊、浮數)為主。兼見頭身疼痛、鼻塞、咳嗽
里證
非表證的一切證侯皆屬里證,拖嘲廣泛
寒熱辨證
含義
是辨析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
熱證
發熱喜涼、口渴飲冷、面紅日赤、煩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燥、脈數
寒證
惡寒喜涼、口淡不滿、面色蒼白、肢冷蜷臥、小便清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
虛實辨證
含義
是分析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
虛證
陰虛證
(虛熱證)
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顴紅盜汗、舌紅少漳(少苔)、脈細數。兼見形體消瘦、口燥咽干、眩暈失眠
陽虛詆
(康寒證)
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蜷臥嗜睡、脈無力。兼見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屎清便溏
氣虛證
少氣(氣短)懶言,神疲(倦怠)乏力,聲低息弱,面色無華,頭暈日眩,自汗.易感冒.遇勞(活動)癥狀加重,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血虛證
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舌、甲、眼瞼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月經色淡量少、愆期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無力
實證
由于實邪的性質及所在部位的不問,實證的臨床表現也極不一致
陰陽辨證
含義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用于概括其余的六個方面
陽證
表證,熱證,實證,氣病,腑病
陰證
里證,寒證,虛證,血病,臟病
二、臟腑辨證
(一)心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
項目
共有癥狀
特有癥狀
1.心氣虛證
心悸怔忡,心煩心(胸)痛,失眠多夢,健忘,口舌生瘡,狂亂,神昏譫語
氣短自汗,神疲乏力,活動或勞累后癥狀加重
2.心陽虛證
形寒肢冷,心胸憋悶,面色蒼白
3.心血虛證
面色不華,唇舌色淡,脈細弱
4.心陰虛證
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散
5.心血瘀阻證
心前區刺痛或悶痛,常引臂內側疼痛,以左臂多見,面唇甲青紫,舌質暗紅或瘀點,脈澀
6.心火亢盛證
心熱急躁,口溺,口舌糜爛,舌紅苔黃,脈數,甚至吐血,衄血
(二)肺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
癥候
共有癥狀
特有癥狀
1.肺氣虛證
痰,咳,喘,胸
痛,胸悶,鼻塞,
流涕,喉癢暗啞,
喉痛
咳喘無力,氣短懶言,聲音低微,周身乏力,自汗
2.肺陰虛證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聲音嘶啞,潮熱盜汗,兩顴發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3.風寒犯肺證
咯痰稀薄,色白多泡沫,口不滿,常伴發熱惡寒,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
4.風熱犯肺證
咯痰黃稠,不易咯血,常伴咽喉疼痛,鼻流濁涕,口干,脈浮數
5.燥熱犯肺證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難咯,鼻燥咽干.舌尖紅,苔薄白,脈浮
6.痰濁阻肺證
痰多色白而黏,容易咯出,舌苔白膩,脈滑
(三)脾病主要證候的臨床發現及辨證要點
癥候
共有癥狀
特有癥狀
1.脾氣虛讓
腹脹,便溏,納差,倦怠,慢性出血,內臟下娠,久瀉
神疲乏力,氣短懶言
①脾火健運證
肢體浮腫,小便不利
②脾虛下陷證
內臟下垂,少腹下墜,慢性腹瀉
③睥不統血證
各種慢性出血,月經量多或崩漏,而色蒼白或萎黃
2.脾陽虛證
腹中冷痛,得溫則舒,形寒肢冷,大便溏瀉,白帶清稀
3.寒漱困睥證
頭身斟重,泛惡欲吐,口不渴,大便溏瀉,小便不利,婦女帶下,舌苔白膩
4.脾胃濕熱證
發熱口苦,體倦身重,厭惡油膩,惡心嘔吐,尿少而黃,舌苔黃膩,或黃疸鮮明如橘色
(四)肝稿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
癥候
共有癥狀
特有癥狀
1.肝氣郁結證
胸脅、少腹、乳房脹痛,急躁易怒,眩暈耳鳴,肢體震顫,抽搐,眼部疾病,月經不調,善太息,生氣后癥狀加重,脈弦
胸悶不舒,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飲食。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前乳房脹痛,脈弦
2.肝火上炎證
頭痛眩暈,耳聾耳鳴,面紅目赤,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3.肝陰虛證
眩暈耳嗚,目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弦細數
4.肝陽上亢誕
頭痛、頭脹、眩暈,耳聾耳嗚,兩口十澀,口燥咽干,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脈弦有力
5.肝血虛證
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視力減退或雀目,肢體麻木,月經量少、色淡或閉經,舌淡苔白,脈弦細
6.肝風內動證
眩暈抽搐,震顴
①肝陽化風證
頭脹頭痛,眩暈欲仆,肢麻震頗,舌體?斜,或猝然昏倒,語言不利,半身不遂
②熱極生風證
高熱,肢體抽搐,項強,兩眼上翻,角弓反張,舌紅,脈弦數
③血虛生風證
頭目眩暈,面色萎黃,肢麻震顫,手足拘急,肌肉瞤動,舌淡,脈弦細
7.肝膽濕熱證
黃癜,小便短赤,帶下色黃腥臭,外陰瘙癢,睪九腫痛,舌苔黃膩,脈弦數
8.寒滯肝脈證
少腹冷痛牽引睪丸,陰囊冷縮
(五)腎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
癥候
共有癥狀
特有癥狀
1.腎陽虛證
腰膝酸軟疼痛,耳、齒、發疾病,氣短久喘,陽痿遺精,經閉不孕,小便異常
形寒肢玲,精神不振,或陽癀
2. 腎陰虛證
頭暈目眩,耳聾耳鳴,口燥咽平,五心煥熱,盜汗,舌紅,脈細數
3.腎精不足證
水育不孕,性功能減退,小兒發育遲緩,成人早衰
4.腎氣不固證
滑精早泄,尿后余瀝,小便頻數,甚則不禁
5.腎不納氣證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喘甚
(六)六腑病變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
癥候
共有癥狀
特有癥狀
1.胃寒證
胃脘痛,惡心,
嘔吐.暖氣,呃
逆,吞酸
胃脘疼痛,遇寒則重,得熱則緩,嘔吐清水
2.胃熱(火)證
胃脘灼熱疼痛,煩渴多飲或渴欲冷飲,消谷善饑,牙齦腫痛,口臭,泛酸嘈雜,舌紅苔黃
3.食滯胃脘證
脘腹脹滿,嘔吐陵腐,暖氣泛酸,矢氣酸臭,舌苔厚膩
4.胃陰虛進
口咽發干,睡后明顯,饑不欲食,心煩低熱,舌紅少答,脈細數
5.大腸濕熱證
腹痛下利,里急后重,肛門灼熱,或大便膿血,舌苔黃膩,脈滑數
6.大腸津虧證
大便秘結干燥,口臭,舌紅少津或苔黃煤
7. 膀胱濕熱證
小便不暢,尿頗、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膿血砂白,舌苔黃膩,脈散
(七)臟腑兼病主要證侯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
癥候
主要癥狀
1.心肺兩虛證
久咳不已,心悸氣短,面色淡白
2.心脾兩虛詆
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食納減少,腹脹便溏
3.心腎不交證
虛煩失眠,心悸健忘,腰膝酸軟,多夢遺精
4.肺脾兩虛證
久咳不已,短氣乏力,食納減少,腹脹便溏
5.肝火犯肺證
胸脅串痛,咳嗽陣作,性急善怒,煩熱口苦
6.肺腎陰虛證
咳嗽痰少,動則氣促,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
7.肝脾不調證
胸脅脹痛,善太息,精神抑郁,腹脹腸鳴,矢氣多,大便稀薄,食納減少
8.肝胃不和證
胸脅脹滿,善太息,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吞酸,嘈雜嘔惡
9.睥腎陽虛征
胃寒肢冷,氣短懶言,身體倦怠,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
10.肝腎陰虛癥l 頭暈目眩,耳鳴脅痛,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顴紅盜開
三、氣血津液辨證
分類
主要癥狀
氣病
1.氣虛證
少氣(氣短)懶言,神疲(倦怠)避力,聲低患弱,面色無華,頭暈目眩,自汗,易感冒感冒,遇勞(活動)癥狀加重,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2.氣陷證
內臟下垂,腰腹下墜,脫肛,久泄,滑胎,少氣倦怠
3.氣滯證
脹滿,脹痛,脹悶(痞悶),情緒不良誘發或加重
4.氣逆證
肺氣逆則咳,喘;胃氣逆則惡心,嘔吐,暖氣,呃逆;肝氣逆則頭目脹痛,眩暈耳鳴,面紅目赤,嘔血
分類
主要癥狀
血病
1.血虛證
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舌、甲、眼瞼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月經色淡量少、愆期或經閉,舌淡,脈細無力
2.血瘀證
痛如針蒯,拒按,痛處固定不移,夜間加重,面色、口唇、爪甲紫暗,口干欲漱水不欲咽,舌有瘀斑或瘀點,脈澀
3.血熱證
口干不喜飲,身熱以夜間為重,或見各種出血(咳血、吐血、鼻衄、齒衄、肌衄、尿血、便血、月經前期、量多、崩漏)
4.血寒證
以寒象(寒證表現)加血瘀表現
津液病
1.津液不足
皮膚、口唇、鼻、咽、眼、舌、毛發干燥(枯)或皸裂,口渴喜飲,目眶深陷、小便短少,大便干結
2.水腫
陽水
發病尚急,來勢猛,先見眼瞼頭面,上半身腫甚
陰水
發病慢.來勢緩,先見足部,腰以下腫蒜,按之凹陷不起
辨證的技巧
一、辨病位(病變部位)
常見的病位:臟腑(五臟、六腑、奇恒之腑),五體,五官,氣、血、津液等。
二、辨病性(病變性質)
常見的病性:
1.六淫(風、寒、暑、濕、燥、火),飲食,痰飲,瘀血等
2.虛(氣虛、血虛、津液虧虛、陰虛、陽虛)
3.實(氣滯、血瘀、食積、痰飲、濕濁、水腫等)
4.寒(實寒、虛寒)
5.熱(實熱、虛熱)
三、辨證結論(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