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繪畫者,包括有些已經進行過一些素描訓練的學畫青少年想畫速寫,總感到無從下手。在與這些初學繪畫者的接觸中,我總是盡量告訴他們一些速寫方面的訓練方法,但是有更多同樣需要這方面知識和技法的初學繪畫者,我無法接觸到。他們中有許多人由于學習條件所限,沒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專業老師賜教。為此,我想借這次出版機會,將自己十幾年來的一些速寫教學心得和方法整理編寫出來,獻給那些有志于學畫的青少年,為他們的學習助一臂之力,使他們在速寫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接受到較為科學的速寫正規訓練指導。
素描基礎知識-怎樣畫好素描
中國傳統學院派素描教學往往從幾何石膏形體寫生人手,因為幾何體的構成復雜形體的基本元素,不論多么復雜的物體,都可以拆分成簡單的幾何型。但如果通過其他的入手點也能使同學們建立起良好的結構和形體意識,那么這個教學步驟就不是必須的。要知道不是所有規范的素描體系都從這里入手的。
素描寫生訓練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同學們面對所描繪的內容,興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細節上或明暗變化上,看見什么畫什么,雖然花費了很大氣力,結果卻事倍功半——哪兒也畫不好。這些問題的存在,固然有同學們技巧不熟練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結構造型觀念淡漠,缺乏對物象在結構本質上的深入觀察和深刻理解。同學們應當明確,寫生要規范、準確,就要學會正確地觀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眼睛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握物體形狀的基本特點,這是每個視力健全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寫生中,僅以看到的形狀當成物體特征的全部,顯然是錯誤的,一雙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的眼睛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的眼睛,對同樣物體的形狀在特征上會有著顯著不同的認識,普通人的眼睛可能注意形狀,而有一定素描功力的人更注重觀察、分析物體形狀的結構特征。
結構的表現有多種手法,使用線和明暗都能作到,但重要的結構要強調。
任何一本素描書中都有作畫步驟,內容大同小異,這種知識挺廉價的。買本書,仔細看,是個不錯的選擇。
幾何形體寫生,靜生寫生中,如何把握確立空間感,對于初學繪畫者來說,是一個難題。那么怎樣理解掌握畫面的空間感呢?教學中,我是這樣跟學生講的,不管任何物體放置在平(臺)面上,其與平(臺)面的接觸點都在平面上,也就是說物體與臺面接觸點(面)不會超越立面與平面的交界線。我們在作畫初(構圖時)先確定上下兩個面的交界線,也就確定了一個空間。然后把物體放置在平面上,根據焦點透視原理,確定每一個物體與平(臺)面的接觸點(面),分清前后左右的關系。這樣空間感就出來了。然后,再注意用線的虛實、面的轉折虛實及“近實遠虛”的透視原理加強空間感,又物體投影的前后左右的虛實變化對空間感的體現很重要。
造型基本因素
1、形體的點、線、面
我們所描繪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最基本的形體是立方體、球形、柱體與椎體。素描寫生可從這四類形體出發,去研究主體構成的基本因素與形體塑造的關系。
點 點表示位置,是形體塑造的標記,對于造型有著特定的數量意義。先看位置點,找出它的基點與頂點、右點、左點、近點和遠點,這些點規定著物體的整體范圍和個面之間的大小比例關系。再看轉折點,這些點如同交通樞紐,聯系著形體中的線與面。
線 線由點的定向運動產生。線條是點運動的延續,連接起點和終點的是線,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無數的線組合而成。線是形體塑造的中堅,線有著無窮的魅力。
輔助線 是指在形體塑造的過程中所借助的假設線。這些線,有助于我們把握形體的動勢和形體的整體特征,有利于我們表現形體時能做到從整體到局部有序的進行。
輪廓線 輪廓線反映的是形體轉折部分。在繪畫過程中,輪廓線的表現要求由直線到曲線,有外輪廓到內輪廓,從而形成物體的立體框架。
面 無數點的組合或無數線排列后的效果,在視覺上形成了面,而面運動產生了體。在造型過程中,面可分為兩類,即直面與曲面。
直面 立方體在畫面上一般是以正面、側面、頂(底)三個面呈現。
曲面 球體借助于光線,在畫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線(面)、反光面和投影組合而成。任何一種復雜的形體,都可以由立方體、球體體面關系去理解和分析。
特征與基本形
物體的形體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間得到區別。我們要對形狀進行概括與歸納,形成了一個基本形的概念,如圓形:人臉、蘋果、罐子、太陽;方形:課桌、書籍、電視機、房子等,因此可以這樣說,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體的主要特征。
從形體總體出發,對物體的原形進行簡化,省去煩瑣的細枝末節,以形成簡單的幾何形狀。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圓還是角;再看它的體積特征,屬于立方體、球體還是柱體。在具體作畫時,先目測高度,再目測寬度,最后作上、下的寬窄比較,就能把握住形體的基本特征。
轉折與輪廓
當構成物體的面發生方向上的變化,形體的面就出現了轉折。方形物體轉折明顯,稱為折,圓形物體轉折緩慢,稱為轉。一般的物體的邊緣可以看作是轉折,立方體外緣內的棱為轉折,叫內輪廓。球體內側的明暗交界可視為轉折,也屬于內輪廓。在造型過程中,當我們以線去體現形體的轉折處,即為輪廓線。根據形體轉折內外的部位,輪廓線可分為外輪廓線和內輪廓線。在作畫起稿過程中,應集中表現物體的輪廓,抓住輪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結構與構成
結構是指物體本身個部分組合和構造。物體都有內部和外部的構成因素和結構關系,個部分的互相連接穿插、重疊、相離等決定了物體的形體。在素描訓練中,對結構加進一些主觀成分和表現手法,反映在畫面上的形體結構,可看作一種構成。
6、透視與空間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間,物與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空間距離。如畫者與寫生物的空間距離,被畫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被畫物本身前后的空間距離,被畫主體與背景的空間距離。。。。在素描中,利用物體的透視變化產生距離感,表現空間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視原理的運用。
幾何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產成與數學原理,是把幾何透視運用到繪畫藝術表現之中,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遠大近小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立體感。
平行透視 當立方體的六個面中,有一個面與畫者的位置呈平行狀態時,畫者所看到的是它面產生的透視變化。
成角透視 當立方體的一個角正對畫者時,立方體所有的面都產生透視變化。
成角透視
幾何透視法包括三個要素:視平線,一般是指畫者平視時與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設線。視平線決定被畫物的透視斜度,被畫物高于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下斜,被畫物低于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上斜。心點,是指視覺中心。它位于畫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視中,一切透視線引向心點。距點,視點至心點的距離叫距點,如果把視距移至視平線上心點的兩側,所得的點為距點。
空氣透視法
空氣透視法是借助空氣對視覺產生的阻隔作用,表現繪畫中空間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其特點是產生形的虛實變化,色調的深淺變化,形的平面變化,形的繁簡變化。
素描排線的技巧
在素描中作畫線的參考:
起草線——是一種長直線,多表現為“重復線”形式,它的基本線形是:垂直線、水平線、傾斜線和弧線。畫起草線時,畫者的手臂要伸長、放松。“長線”要一次性完成,然后用重復線形式修正。
暗部線——是一種粗黑線,線形和方向比較隨便。畫暗部線可以選用“B”類的軟芯筆,不要把筆削的太尖,最暗處要加力去畫。
明部線——是一種整齊而明確的短線。適宜用較硬的鉛筆,線得方向依順體面的方向,結構轉折處常使用“交叉線”。握筆的方式同寫字,用力輕而果斷。
刻畫線——是一種有力的“細線”,用在主要部位細節的強調性表現。
背景線——基本上是一種45度的“長排線”,要求是整齊、均勻,把背景組成不同暗度的灰色,起到襯托物體的作用。
輪廓線——是一種富于變化的“單線”,它的變化形式有直曲、虛實、輕重、粗細等,在正常的情況下,物體亮部的輪廓線屬于背景,暗部的輪廓線屬于物體。
異形線——素描對特殊對象,要用特殊的線條來表現。例如:釘頭線、刻線、逆鋒線、模糊線等。
二、三大面五大調
物體在光線照射下出現三種明暗狀態,稱三大面,即:亮面、中間面、暗面。
五大調子即亮部、灰亮、明暗交界線、暗部、反光。
三大面與五調子
明暗素描是以明暗調子來塑造對象,其主要方法是通過高光、亮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的五大調子的表現,來反映客觀對象的體積、空間、虛實、結構等,強調素描藝術的直觀真實性。
....明暗素描是美術院校在素描教學中和考生參加考試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要求在光的作用下,正確表現對象的形、體積、空間和質量感。
三大面與五調子:
一個球體放在光源下,我們才能看清它的形體結構和特征,在素描中明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球體在光照射下,它的表面可分成受光面和背光面兩部分,從畫面上看,受光部可分成高光、灰部(中間層次),而暗部則可分為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三部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五調子。
明暗交界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位,因為它的位置處于形體大的轉折處,它其實不是一根線,而是由很多的面構成的,所以畫的時候要有的是方畫的實一點,有的地方畫得虛一點,明暗交界線是全畫面中最暗的地方,是重點畫的的地方。
反光:是環境給物體的暗鄣的光,色調層次不可過亮,不可以超過灰層次,否則會使畫面過花。
投影:指投在地面上的影子,它形狀是變化很豐富的,在畫的時候一定要搞清它來龍去脈。
在畫典型的幾何體立方體的時候,它有著三大面(黑-白-灰),引申到其它的復雜物體,都應把它們總結成三大面來畫。
排線條表現明暗:
1線條: 要有規律性,根據形體結構安排組織線條,通過線條的輕重虛實表現物體的起伏變化,前后關系,
以及結構規律。
2.用筆:先軟后硬.靈活運用.
人體的基本比例關系
單個眼睛,單個鼻子的理解于繪畫方法
核心提示:素描頭像的學習,一般素描頭像都是美術考生經常練習的作業,針對于有些同學鼻子和嘴巴總是畫的沒有立體感或者理解錯誤的同,現在給大家搜集點簡單的鼻子和眼睛的繪畫技法和理解方法的圖片供大家學習參考~...
素描頭像的學習,一般素描頭像都是美術考生經常練習的作業,針對于有些同學鼻子和嘴巴總是畫的沒有立體感或者理解錯誤的同,現在給大家搜集點簡單的鼻子和眼睛的繪畫技法和理解方法的圖片供大家學習參考~
頭的解剖知識
頭骨簡單的解剖知識必須記住
素描的秩序,什么是結構!看了下面幾張經典作品就一目了然 我們經常告訴學生畫素描要抓結構(解剖和形體穿插),說結構是素描的核心。但是很多學生還是很籠統,觀念很模糊。即使知道這些,可能還是沒有意識去圍繞這些來做。我想同學們必須去經歷一個認識的過程,要是要在教學上反復去強調這些,讓他形成這些意識;教他們怎么樣去認識素描;理解什么是素描。
首先,素描是由白到黑的單色繪畫,它是藝術的基礎。關于的造型,我的體會是:一張好的藝術品也是有秩序的,比如說光的秩序,空間的秩序,型體的秩序,結構也是有秩序的。
什么光的秩序呢?物體的空間是因為有光才可以讓我們的眼睛感受到,光是有秩序的,有從淺到深的秩序,從此端到彼端的關系。它可以構成一幅強大而渾厚的空間,沒有了光,那么畫面的效果就很難表現,那種古代大師的厚重也就缺失了。現在很多油畫都缺失了這點。
型體的秩序,一個大型體有許多個小的型體構成,型體和型體之間是有關系的。我們表達的時候要從大的型體做起,由大到小,注意型體之間的對稱性、和延續性、方向性。在寫生過程要注意,要把型體看著許多小的型體構成,從一個單元型體開始有延續的到下一個單元型體,一步一步的推移,最終到完成,在推移的過程里也要不時的顧及整體的效果。 結構的秩序,結構是物體或者型體與另一個物體或者型體之間的鏈接關系。我們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個關系,特別是丟勒的作品,型體的結構表現的很明顯,很到位,到后來的席勒的作品也很突出。
具體的說,繪畫也有不變性和可變性,比如光,光的秩序是不變的,光的大小、顏色 、方向是可變的;肖像畫中,臉是相對不變的,脖子是可變的,服飾是可變的而衣服所包含的型體是不變的。當然,可變與不可變是相對的。
還有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圓是共性的代表,方則是個性的代表,圓代表著渾厚、沉穩、高貴,方則代表著特性、尖銳。我們從古代的大師中可以看出圓是他們所共同追求的,達芬奇從雞蛋畫起正是說明了這點,古代大師認為物體是由于圓組成的,代表著渾厚和高貴。中國漢代的壁畫和漆畫中的人物和馬都用了圓去表現,還有去過霍去病的人都會看到,那里的雕塑大多是以圓的形式呈現的,很渾厚、沉穩、莊嚴。
在繪畫的過程中,創造性是第一的,沒有創造性的藝術是不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一味的去重復以前的,不適合藝術的發展。畢加索的創造性很高,很有獨特性,他之所以成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引起了以個繪畫革命,這革命一直影響著我們。他的探索精神和革新精神留在了他的藝術作品里,這才是他的藝術品里最寶貴也是最值錢的東西。
怎樣才能畫好眼睛?
眼睛是頭像素描表現的重點,這不但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重要的還在于,構成眼睛的不同材質和眼睛復雜的結構變化。 眼睛處在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運動最頻繁的器官。兩只眼睛的結構方向正好相對 ...
眼睛是頭像素描表現的重點,這不但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重要的還在于,構成眼睛的不同材質和眼睛復雜的結構變化。
眼睛處在面部的中心位置,它是五官中運動最頻繁的器官。兩只眼睛的結構方向正好相對,這更增加了它的表現難度。因此,對眼睛生理結構的了解,就顯得尤其重要。
眼睛由眼球、上眼瞼、下眼瞼、眼眶和淚阜組成。眼球呈球體嵌在頭骨深凹的眼眶內,通過上下眼瞼構成的眼裂,我們才能看到眼球的暴露部分,即部分眼白和虹膜、瞳孔。表現眼球要特別注意它的精細變化。它的上部有上眼瞼投下的陰影,下部有球體自身結構形成的暗部。虹膜是一個變化復雜的深色透明體,黑色的瞳孔上,有小而亮的高光。眼瞼與眼裂呈弧形,分上下兩部分包裹著眼球。上眼瞼比下眼瞼厚和長,位置也靠前,覆蓋著眼球的大部分。眼睫毛呈放射狀生長于上、下眼瞼。上部的睫毛較為粗、密、長,而且能影響眼球的光照。在表現中要盡量多刻畫眼部的這些結構特點,特別要注意眼球的體積和眼瞼的厚度部分。
眼瞼的形狀與瞳孔的位置,與表現人的精神狀態有很大關系。哪怕只一點小小的變動,就能造成神態的很大差異。因此,畫者要認真觀察對象這一部分的變化,及時捕捉造型需要的神態。
眼睛的表現,不能只局限于眼睛本身,還應當包括眼部周圍的形體表現。與眼部結構關系比較大的是眉毛和眶上緣。眶上緣是眼眶與額頭結合處大的結構轉折。由于眉弓的穿插,使轉折的邊緣產生了多變的平面,其間還有濃淡變化的眉毛,更使此處的變化顯得模糊和微妙。這一部分的表現,直接影響到眼部刻畫的可信程度,因此,一定要弄清這一部分的骨骼結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