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中況味,音情交織,清婉如歌 』
◆本期收錄詩人名單◆
雷春翔 盛學文 馮革文 祁連雪
楊淑英 李家平 財 喜 孫忠臣
端 午
作者:雷春翔
端午,
一個中國人的節日,
上下沿襲了幾千年,
卻被無情的打上了韓國的標記。
從屈原到家國,
從登高到賽龍舟,
有多少傳說,
有多少嘆息,
一代代被傳承,
一代代被銘記,
忘不了那濃濃的粽香,
忘不了屈原的憂國憂民,
奔流的汨羅江水,
記錄下了千年的傷懷,
那端午情結,
早已深深扎根在了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屈 原
作者:盛學文
用詩祖來稱謂您,
好像僅仰慕您的崇高;
用民俗來紀念您,
又似乎把您簡化成了符號;
如果只會背誦您的名篇佳句,
就更辜負了您的情操!
您雖可鐘嗚鼎食,
卻"哀民生之多艱";
您身囿昏君佞臣之圍,
仍"眾人皆醉吾獨醒";
您面對國憂民怨之患,
《天問》《離騷》:"吾將上下而求索";
您屢遭貶謫流放之冤,
始終“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當壯志難酬 國破家亡
您慷慨《桔頌》 殉國汨羅江!
郭沫若稱: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詩人要推數屈原。魯訊也稱贊: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因此,屈原成為我國的詩歌之祖,是不容置疑的。以上文字引自周凌云《構筑詩歌的殿堂》。
詩與遠方-悼念屈原
作者:馮革文
端午的腳步款款走近
汨羅江的煙波再次繚繞心頭
兩千年的遺風打撈不盡
制造的聲響曠古一人
《離騷》、《天問》意境深遠
憂國憂民男兒情懷
捧一把粽子灑落江中
讓聚攏的魚兒捎去深摯祝語
打一捆香草擺上祠堂
讓獨特的香氣驅散籠罩陰霾
洞庭兩岸的鼓角濺起
數尺高的浪花,馬路上擁擠
的攤位簇擁著尋覓的人群
江南塞北一脈相承
古韻民風,世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
作者:祁連雪
又是一年端陽
我在五月的花香里
尋你楚江擊楫的清影
潸淚的汨羅
把離騷吟成永遠的絕唱
歷史,讓你成為化石
那剔透的赤誠
在不朽中流芳
屈子,不屈
你像艾草一樣
祛除世間污穢的魔障
看,龍舟競發,鼓聲震天
我在仰望天空中
你巍然不動的鐵骨脊梁
端午節
作者:楊淑英
屈原詩情天地間,
無奈寫下《離騷》情。
傷心傷思思斷腸,
憂國憂情情難已。
一首《懷沙》滿愁思。
汨羅江畔魂故里,
寸寸可見哀傷淚。
小小粽子成懷念,
綿綿長長千百年。
只是憶屈原。
端午節祭
作者:李家平
在那逝去千年的楚地
有一顆詩的巨星
他帶著國破家亡的怨恨
連同那驚世駭俗的思想
隕落在了古老的汨羅江……
頓時
荊楚大地哭聲一片
濺起的淚花黯然了神州的輝茫
何許是魔在作祟
這天竟成了黑道之日
隕落的同時還有剛正不阿的伍子胥和
孝順尊長的曹娥娘
一個個忠良的隕落
霎時陰霾籠罩了汨羅江
突然
江面千帆競起
帆帆龍頭昂首
泣和著橘頌、離騷。九歌、九章……
搜尋著烈士們的魂殤。
沿江兩岸聚滿了祈禱的黎民
他們個個心靈焦慮
都喋喋自語:
魚蝦啊
你千萬別傷了貴人們的軀身
我拋撒清馨的香粽喂你腹腸
魚蝦得香粽止
唯獨蛟龍猖狂
執意要將親人的貴體噬嘗
無奈有人想出了辦法
向江中灑潑著烈酒雄黃
千杯萬盞
終于醉住了孽畜囂張
由于江水的勢不可擋
一晃泯去了兩千多年的時光
然人們追尋先烈的行動從未停蹤
子子孫孫一代代
傳承發揚
直至今天
后人仍在烈士投江之日
為之祈禱、祭祀、哀傷
龍船仍在尋魂
香粽仍在拋江
雄酒仍在驅狂
每到五月五
人們仍以此為象征
同禱世人??导?/span>
也表達對先人的哀傷
我的端午情
作者:財喜
端午要來臨
我的心里凝結著情
時代在發展
怎么不見端午的影
兒時的端午情
是父輩們的那一股子勁
還未到端午
那過節的氣氛濃了人的心
到處選快船扎龍舟
鑼鼓敲開了迷人的景
男女老少鬧歡騰
大家心里都想贏
一天的農活不覺累
晚上訓練更來勁
老少爺們觀陣帶指點
就是要齊心協力劃不停
盼到端午節
通順河兩岸聚集了無數人影
鑼鼓聲鞭炮聲匯成了歡樂海洋
舒爽的滋味直往心頭上淋
手里提粽子,兜里揣咸蛋
緊盯競賽舟,登高望全境
比賽一陣接一陣
歡呼聲此起彼伏也起勁
回家問父親,為何過端午
才知皆因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
紀念劃龍舟,河中投深情
重在皆參與,愛拼才會贏
端午的演繹成了濃重的節日
時令美食也隨之風行
最具特色是蘆葉包粽子
屈原的形象在人們心中顯靈
煮酒誦離騷
作者:孫忠臣
勁舞長風
奮揮毫
飽蘸汨羅水
借青天書平仄詩稿
巡自然宇宙
拜讀《天問》之惟妙惟肖
情悠長
品讀《九歌》重寫抄
雄黃一杯
端午粽香飄
憶屈君
飛觴悲憑吊
擊鼓踏浪賽龍舟
斬驚濤
楚夢慰忠魂
仗劍嘯
仰天慨嘆
詠頌愛國情操
古今誦讀
那不朽的詩作《離騷》
?插圖源于網絡
平臺顧問:包德珍 古木 博核 傅占魁
責任編輯:王淑梅
圖文編輯:若 水 疏 影
策劃編輯:孫忠凱 李靜瑩 郁犁 于影 陳立新
初審編輯:毛瑞花 祁鳳杰 雷春翔
復審編輯:高盛毅 湯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