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端午詩詞輯錄
絕
句
端午雜感
作者/宋寶玉
悼念文章一斗羅,真情假意耐搓磨。
韓潮美劇刷屏看,哪有閑人讀九歌。
嘆屈
作者/童心
九章天問屈騷情,一詠一觴嘆息生。
蘭蕙艾蒿同入俗,人間誰共唱康平?
屈原憤
作者/丁韶
一死迎來后輩歌,可悲廟府總蹉跎。
菖蒲化作荊軻劍,斬盡懷王去腐疴。
端午遐思
作者/王教平
風雨連綿接端午,煙波又起洞庭湖。
莫非天問寄回語,換了人間出駿圖。
悼念屈原
作者/尋夢人(姜和)
端午佳節續舊緣,重溫典史悟真言。
忠魂喻世傳千古。酹酒寒江祭圣賢。
庚子端午
作者/劉志廣
三春抗疫下江城,六月瘟神襲北京。
投粽懸葫酹詩祖,騷人白刃大刀鳴。
端午
作者/巴西木(黑龍江)
五月之初糯粽香,龍舟競技號聲揚。
荷包艾葉彩絲線,佳節同歡歷史長。
端午感賦
作者/杜玉魁
端午風俗續古今,桃枝艾草掛宅門。
家家包粽懷屈子,一脈千年華夏魂。
端午祭屈原
作者/老鬼(蘭州)
汨羅江畔彩旗揚,競賽龍舟鼓樂狂。
萬眾品味甜米粽,國人猶唱《九歌》章。
端午感懷
作者/吳成義
龍舟競渡開弓箭,艾草高懸除疫患。
屈子吟詩斥病魔,申胥抗疫捐肝膽。
端午悼屈原
作者/難得糊涂
汨羅江水起波濤,救國救民勤操勞。
為感懷王身先死,遺存九曲與離騷。
五月端午祭屈原
作者/劉維和
五月端午祭屈原,龍舟賽起包粽鮮。
一首離騷千古頌,愛國精神代代傳。
端午悼屈原
作者/杜玉林
九歌龠龠兮耀冰輪,美政馨馨兮萬庶尊。
耿骨玹玹兮世無解,汨羅日日兮悼忠魂。
端午
作者/鄧壽康(廣東)
一
端陽又聽鼓鑼喧,角粽清香滿戶門。
舀盡汨羅今古水,可能清洗直臣冤?
二
楚天煙水自滔滔,似述大夫風格高。
一例沉浮無可避,至今誰個識離騷?
庚子年端午有懷
作者/蘇貴全
一
夏至云擦屈子淚,一生慈父愛如山。
采摘艾草除新疫,三喜臨門六月天。
二
艾草清馨驅百疫,粽香遍地待君還。
龍舟劃過千年浪,詩涌情思為那般?
端午四則
作者/曾俊銘
(一)
端午經傳悼屈原,丹心鐵骨卻蒙冤。
汨羅水急難淘盡,霽月光風是毅魂。
(二)
競渡龍舟鼓激揚,大街小巷喜洋洋。
兒童奔走趨何處,古渡清風碧柳旁。
(三)
箬葉青青葦葉長,巧心織得綠衣裳。
雞豚五谷身中裹,萬戶千家溢粽香。
(四)
龍舟粽子佩香囊,艾葉菖蒲飲酒常。
佳節端陽風俗遠,緬懷賢士乞安康。
端午節前緬懷屈原
作者/趙永衡
(一)深深懷念
梅天寂寞讀《離騷》,跌宕文章念數遭。
赤膽靈均胸坦蕩,化為滾滾汨羅濤。
(二)愛國情懷
愛國為民獻六韜,千年傳唱頌英豪。
難防暗算奸臣害,摘下珠冠脫錦袍。
(三)小人陷害
進獻讒言技藝高,懷王耳畔盡嘮叨。
無端正則遭誣陷,流放沅湘日月熬。
(四)對空悲泣
都城攻破滿蓬蒿,郢內居民四處逃。
空對凄涼無力挽,肝腸寸斷淚滔滔。
(五)生靈涂炭
任人屠宰似羊羔,如虎秦軍舞大刀。
無故黎民遭劫難,仰天長嘆獨悲號。
(六)端午遙祭
誰有閑情興致高,幾天未去碰羊毫。
每逢重五端陽節,強忍心情對濁醪。
(七)龍舟飛舞
龍舟破浪起波濤,千載端陽永記牢。
華夏山河披錦繡,和諧社會樂陶陶。
律
詩
感時念屈平
作者/童心
天下真多事,時聞杜宇聲。
忽來風雨急,頓覺涕滂驚。
白發愁同看,新冠苦莫名。
人心似潮水,唯屈最難平。
端午抒懷
作者/楊再利
端午祭屈原,塘橋月半懸。
曲廊連柳徑,膠道繞江灣。
汽笛驚蒼鷺,琴弦動孤帆。
今宵思故里,白發又新添。
望端陽
作者/葉華卿(安徽宿松)
屈指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桃梅枝俯首,蒲艾葉遮荒。
梔子當軒茂,蘆汀向水昌。
芳蘭纖手舞,角黍點雄黃。
端午節懷屈原
作者/陳壽章
風騷成絕響,峨冠獨英英。
氣古羞顏照,才高妒眼驚。
三湘哀歲事,兩楚逆時情。
夜月煢煢影,波洄欸乃聲。
過端午
作者/杜玉魁
皋月榴花艷,逢節端午忙。
登高懸艾草,舟賽鬧湖江。
出享郊游樂,歸食肉粽香。
年年如此過,千古念三湘。
端午寄懷
作者/笪先明
榴花猶火熾,時序已端陽。
兩岸龍舟至,千家角粽香。
九州思屈子,四海恨懷王。
詩酒哀情遠,忠魂憶念長。
訪屈原故里感
作者/藍人龍(江西)
五月端陽近,靈均故里思。
仰瞻天下雨,祭奠淚流絲。
天問探真理,九歌存美詞。
忠心憂國患,懷憤汨羅知。
屈原
作者/趙富有
湯湯汨羅水,東逝越千年。
可覓離騷句,能尋天問篇。
錚錚看鐵骨,凜凜聳青巔。
美政曾經夢,如今漸已圓。
庚子年詩人節遣懷
作者/陳顯濱
逐浪夢焉休,詩人步韻謳。
何曾對空盞,瘦骨做輕舟。
酒醉誰能懂,酣然盡解憂。
快哉不屈膝,濺起萬千流。
端午
作者/王良民
盛世逢端午,醇乎赤子心。
疾風吹勁草,烈火煉真金。
史應懷人讀,詩常感物吟。
追思前日事,啼鳥換新音。
端陽·龍舟
作者/金崗
夏仲端陽節,舟飛竟沸河。
聲囂驚耳鼓,浪湧賽龍舸。
熱鬧山川共,清平日月和。
今朝得勝令,奉腹唱云歌。
端午吟
作者/高殿文
端午問蒼天,楚云浮眼前。
粽香憐屈子,艾草驅邪纏。
江上龍舟鼓,尋魂千古煙。
離騷謂詩祖,世界始文賢。
報國未酬愿,縱濤悲絕煎。
忠臣壯懷勖,邦興夢初圓。
過端午祭屈原
作者/石光明
詩人有節倍多情,一部離騷千古名。
掛艾飛舟趨舊俗,吟懷達志換新生。
汨羅永祭忠臣義,湘浦長歌賢士榮。
盛世昭昭何所寄,九州萬戶粽香呈。
端午
作者/王良民
每年端午總多情,吊古思今感慨生。
不效艾符成習俗,但將詩酒祝升平。
絲絲短發知頭白,滾滾長江照眼明。
一跳千秋懷烈士,當時屈子已留名。
端午節懷屈子
作者/張鳴琦(廣東)
離騷一曲繞山河,競渡鑼敲天問歌。
屈子懷鄉情所致,忠良報國事多磨。
詩箋疊疊吟端午,粽線長長系汩羅。
賦耀蒼穹驚后世,敢于濁水滌清波。
端午懷古
作者/鄭樂群
湘楚遺風品味醇,汨羅競渡水追云。
蒿薰艾炙驅邪氣,蘭浴粽包祭美魂。
憤世離騷一曲唱,問天求索九歌吟。
沅江悲切哀屈子,殉道精忠萬世尊。
端午抒懷
作者/許錦華
綠艾懸門添藻彩,雄黃美酒粽清香。
時逢端午靈均悼,每渡龍舟忠烈揚。
天問千年誰解語,離騷百句志盈腔。
緬懷屈子精神頌,胤嗣傳承育棟梁。
端午節
作者/李計明
古來佳節倍多情,老去可知感慨生。
可效艾符趨習俗,也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見添白頭,榴錦年新照眼明。
千載賢愚時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陽祭
作者/大石(山西)
楚辭天問綻芬芳,斥佞憂民抒九章。
屈老頻遭奸小逐,國難罔效匹夫匡。
偉哉優仕君臣辱,嗚咽羅河壯烈亡。
自古騷壇無寧日,龍舟每歲競端陽。
端午游櫻桃古渡有寄
作者/何問釗(湖北安陸)
長亭品粽聽清謳,高潔荷香古渡頭。
騷客應知夫子恨,閑人競作艋舟游。
岸櫻簌簌風難靜,涢水湯湯意未休。
胸涌懷沙縈浩氣,憑欄天問思悠悠。
天問
作者/金崗
滾滾怒鳴寅夜時,吼雷十萬欲呼誰?
江城幾月不知雪,楚些一篇都是悲。
莫怨龜蛇傷望遠,自由鸚鵡唱憑危。
今宵天問何人答?梅落幽幽風雨欺。
憑吊
作者/小橋流水(新疆伊犁)
哀哉水澤噬賢臣,亂世風云度六旬。
壯志未酬離故國,雄心俱滅望鄉民。
江中夫子長追夢,浪里靈均久獻身。
萬古流芳非物事,年年重五詠騷人。
庚子端午書懷
作者/呂萬昌
每逢端午醉傾觴,遙祭詩宗效宋唐。
腕纏紅繩人遠禍,箋濡紫露韻疏狂。
龍舟鼓震群妖遁,艾草爐熏冠毒亡。
華夏今宵千粽煮,迎來民泰國呈祥。
端午傳說
作者/伍德明(安徽樅陽)
拋粽由來傳說多,英賢精魄在清波。
胥公掘目料吳滅,屈子懷沙欲楚瘥。
生以忠貞匡社稷,死將氣節壯山河。
繩其民俗千秋祭,一曲哀吟當挽歌。
端午
作者/劉志廣
踏露紛紛尋百草,家家門戶彩葫飄。
畫額驅疫佩長縷,掛虎鎮邪懸艾蒿。
角粽投江跳儺戲,鐘馗啖鬼吊離騷。
詩人節里龍舟競,南北長歌向碧濤。
端午情賦
作者/高金輝(黑龍江)
龍舟醉伴濤聲響,微雨蒼天浩宇情。
江水無邊冤索筆,屈原已遠尚留名。
揮毫空把風流挽,洗墨難將歲月評。
縱弛汩羅含淚去,殘詩美篆蘊華榮。
端午祭屈原
作者/難得糊涂
艾香粽子又端陽,九曲離騷千古芳。
楚國懷王諫言拒,屈原抱石汨江亡。
滿腔熱血付東海,破碎山河盡是傷。
今日太平逢盛世,中華崛起國家強。
祭屈原
作者/吳成義
龍舟競渡覓吾平,奮力撐船向洞庭。
拯救江中賢屈子,搖來汩水好魚舲。
菖蒲趕走三千疫,艾草熏離八萬螢。
悼念忠良明大義,剔除諂侫慰君瞑。
庚子端午祭屈原~續傅曉愛詩姐句
作者/杜玉林
赤縣飄香盈禹韶,幽弦共軫汨羅謠。
懷沙興濟天庭振,橘頌情柔美政昭。
胸系忠魂凝藎骨,歌揚大義漫岧峣。
靈均耀世黎元敬,歲歲驅舟緬楚騷。
原玉:步韻敬和文聿子《庚子端陽祭屈原》
作者/傅曉愛
汨水滔滔起怒潮,九州豪氣蕩云霄。
隨波云夢回風撼,立世忠魂高格標。
百問天公思孽革,九歌神曲恨路遙。
鏗鏘戰鼓催舟奮,赤縣飄香盈舜韶。
文賦屈原
作者/劉維和
荷風送爽月光明,蘭舟靜渡小橋橫。
今夜無眠詩興起,文賦屈原寄情濃。
一首離騷傳千古,憂國憂民獻此生。
可恨昏君聽讒言,汨羅江水鳴不平。
臨近夏至賦端陽
作者/南京老樹
午夢三閭出世文,幽尋九畹溢晴芬。
蒸紅夏至千巖雨,漲綠端陽半榻云。
籬槿紫包香滿路,池蓮翠蓋曉初分。
爭流遠岸來消息,一發龍舟獨逸群。
端午悼屈原
作者/老驥(哈爾濱)
一
又是端陽五月天,騷人憑吊大江邊。
詩傳百首宗今古,光照千秋掩圣賢。
握瑾懷瑜無處售,竭忠盡智有誰憐。
君心寡義風云變,民意豐碑立永年。
二
適逢五五又端陽,三閭祠前奉酒漿。
一片丹心昭日月,滿腔熱血灑荊湘。
初衷不改憂黎庶,浩氣長存立廟堂。
江畔縱身一躍后,汨羅今日水猶香。
三
細雨蒙蒙佳節臨,江邊灑酒祭詩人。
長歌一曲驚天地,雅韻千行泣鬼神。
耿耿忠心唯強楚,錚錚鐵骨不媚秦。
殞身報國無移志,竹帛增輝華夏魂。
四
自毀長城氣數闌,無恩庸主信讒言。
興亡所系只身運,榮辱攸關一寸丹。
領土蠶食哀社稷,柔腸湯煮嘆黎元。
天心不佑民心佑,俎豆千秋享祭壇。
詞
曲
閭脊梁,楚脊梁,唱罷《懷沙》抱石亡,招魂歸故鄉。
艾飄香,粽飄香,百姓年年楚水殤,千秋忠骨長。
抗疫歸來逸趣昂,敲詩度曲過端陽。屈原故里沁書香。
詩贊八方圓綺夢,曲謳九域步康莊。行間字里頌甘棠。
榴花爭艷端陽節,斟杯蒲酒思賢達。競渡水流長,舟迎角黍香。
忠魂歸去日,青宇云無跡。遺世著《離騷》,后人弄玉簫。
紅棗甜心,青青竹葉安康裹。米香飄過??邶X流香唾。
輕解竹繩,誰與桌前坐。異鄉過,嘆思眉鎖。粽是故鄉糯。
生命譜樂章,絕筆《懷沙》后。愛國忠貞是主題,每祭雄黃酒。
或過千萬年,紀念同長久。航遠征帆拓新天,正遇新騷友。
端陽艾葉門前掛,粽祭忠良。屈子先嘗。祝愿神靈永譽揚。
九歌天問靈均著,真理名章。大志心房??蓢@羅江起國殤。
離騷一曲忠魂鑄,憂國憂民,革舊圖新,赤膽貞誠獻畢身。
英靈永駐九州敬,黍粽祈神,競渡求存,闊步小康迎麗春。
端午小區言活動,大院顯精神。綠樹蔥蘢芳草茵,滿院盡人群。
有獎搶答哄堂笑,泡腳爽全身。免費多多理發勤,包粽更怡魂。
夏至薰風熱燥,輪回節序飄搖。當年端午祭昭昭,今日羅江集廟。
只怨懷王昏傲,讒言聽信叨叨。忠心何必美言調,屈子靈魂光曜。
芒種荷花驚鵲,端陽柳葉鳴蟬。磁湖信步自悠閑,聽取水聲擊岸。
鐮月云中隱現,公園月島亭邊。當年西畈好村灣,山戀界碑無怨。
端午菖蒲如劍,殺瘟驅疫除冠。千舟擊水競爭先,彰顯英雄肝膽。
千里支援巴意,三軍周濟越南。同天風月固河山,裝點國旗鮮艷。
少小每逢端午節,粽軟龍舟越。鼓響蓋悲歌,賽海詩浮,韻釀芭蕉葉。
深嘗角黍離騷沸,啖啖皆忠骨。報國立潮頭,醉向蒼穹,肝膽如冰雪。
午夢三閭出世文,幽尋九畹溢晴芬。蒸紅夏至千巖雨,漲綠端陽半榻云。
還有記,豈無神。池蓮翠蓋曉初勻。爭流遠岸來消息,一發龍舟獨逸群。
吃粽子,賽龍舟,紀念靈均為國憂。社稷民生為最大,楚辭天問唱千秋。
掛艾草,賽龍舟,遙祭靈均碧水憂。納福祈祥迎日月,粽香飄散又春秋。
拴艾草,賽龍船。遙祭屈原汨羅煙。瑞祥降生城鎮舞,粽香飄溢滿人間。
一首離騷涌圣賢,汩羅江水敢問天。賽龍舟,投粽鮮,五月端午祭屈原。
著意輕絲纏繞,肉嫩體香膚俏。迎客解羅衣,入口綿甜難飽。姿佼,姿佼,歲歲侍君無老。
離騷先輩鑄宏篇,天問言行話自身。九歌濃厚悠然見,其思無近遠,國之風、千古延綿。江南后,汨水前,屈子傳賢。
采擷篁林新翠,加工棗脯晶瑩。精挑粳米到黎明。粽香三四里,有味入風清。
裹進荊湘舊俗,縈纏屈子深情。橘蘭留字醒心靈。包包端午事,葉葉是詩聲。
端陽佳節,龍舟盛會,競發千船爭渡。山村熱鬧聚群英,快樂處、觀光懷古。
老成多識,青年力壯,櫓板劃聲自語。風吹河岸粽飄香,今歲里,國強民富。
角黍纏絲五月中,踏煙波競渡,數飛龍。榴花似比百花紅,長門外,香艾往年同。
高詠屈原公,千年真義士,是英雄。滿斟蒲酒祭賢翁,西樓下,魂夢載情濃。
端午千江波浪涌,楚魂堪吊聲哀慟。心祭瀟湘同設供。三閭奉,龍舟競渡拋香粽。
世有奸臣常惑眾,黍離千古頻添痛,騷筆顯靈開懵懂。吟橘頌,忠心日月清輝共。
正陽憶疇昔。荊云碧。湘水激。飛舟破浪,濺珠融長霓。弄濤鳴鼓爭馳遠,豪湍神理滌。
鑄陶后嗣,追睎先哲,承求索,揚盛跡。波中流響,棹歌喚貞魄。奮威狂士驚瀾斗,拍天迎睿日。
一曲離騷欲斷腸。猶憶忠良。九歌天問誰知曉?屈子留、錦繡華章。靈均流放后,憂國心傷。
電閃雷鳴壯士狂。仗劍投江。汩羅爭渡英靈覓,念三閭、米粽飄香。碧波何處去?迎接端陽。
新夏秦淮,舊時燕子,剪枝灑影花墻。閃爍霓虹,炫耀畫舫旗張。紫煙縷縷琴聲杳,養曲塵、蕩漾蘭塘。又蟬催,照水江洲,約夢幽香。
薰風拂柳花神送,現飛龍瑞彩,曳練流光。黃鶴歸來,撥開霧瘴端陽。南山楚水坡仙舞,火雷神、詩酒飛觴。賦情懷,筆點心燈,佳節安康。
動晴光。榴紅五月,佳辰又是端陽。正山花爛漫,惠風和暢,送萬縷幽香。小園花斗艷,任芳姿、斜倚低墻??慈~翠花紅,簇中蝶亂蜂忙。
思量。客愁如海,枕邊翻夢,心念泱泱。問花花不語,獨余風弄影,麗日煌煌。短亭溪上路,且歸來、詩寫滄浪。目望極、嬉游醉眼,縈鎖瀟湘。
今日因君祭。一聲嘆、美人香草,難逢知己。吹落榴紅紅幾點,點點汨羅清淚。又似見、斯人憔悴。多少王侯成糞土,只瀟湘、浩浩長流水。流不盡,屈騷意。
滄桑正道漫漫矣。最難得、江山筋骨,男兒血氣。千古丹心懸青劍,解道民生國計。豈辜負、悠悠天地。傾我人間真肺腑,此中情、長向軒轅寄。君活在,詩魂里。
投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并附300字以內作者簡介和生活照一張。可以在本臺“查看歷史消息”中閱讀往期文章,對簡介和照片的格式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