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穆特近段時間以來,已然成為了俄烏雙方在頓巴斯地區的重點爭奪對象。截止到目前,雙方圍繞著巴赫穆特已經打了有四個多月了。自俄軍從赫爾松市大撤以后,宣告著烏軍已經奪回大約一半的領土。這種情況之下,攻下巴赫穆特顯然就成了俄軍的首要目標。近日,俄軍在巴赫穆特戰區也迎來了較為明顯的突破,據俄羅斯軍方稱,近日俄軍已經占領了位于巴赫穆特南部區域的奧扎里亞尼夫卡、澤列諾皮利亞和安德里伊夫卡等重要的定居點。這也意味著俄軍已經實現了對巴赫穆特全部交通線的火力封鎖,使得巴赫穆特戰區5個旅的烏軍部隊以及各國雇傭兵團陷入了俄軍的包圍之中,至此巴赫穆特戰區的主動權再一次回到了俄軍的手里。
事到如今,烏克蘭國防部也不得不承認,巴赫穆特的烏軍部隊已經被俄軍重重包圍。目前俄軍更多情況下是采用的圍而不攻的作戰方式,也就是說在最大限度保存有生力量的同時,多利用制空優勢以及遠程高精度導彈等武器對烏軍進行消耗。從結果看來,顯然是非常奏效的,俄軍不僅要拿下巴赫穆特,還要借助巴赫穆特來對烏軍進行大規模的消耗。
一旦巴赫穆特失守,也就意味著從此之后烏軍就只能被動挨打,而俄軍則掌控整個戰場上更多的主動權。雖然烏軍北方集群發言人稱,已經在籌集兵力對巴赫穆特進行援助,但這顯然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即使真的集結了一批烏軍部隊,那大概率也是通過“強制動員”,動員的一批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部隊,這樣一支部隊想要沖過俄軍的包圍圈進入巴赫穆特,顯然是不可能的。
據烏克蘭媒體平臺顯示,目前在巴赫穆特戰區的烏軍第58摩托旅與第93機械化旅已經損失慘重,尤其是第58摩托旅,士兵的傷亡人數更是高達80%。環境因素加上后勤保障匱乏等問題,導致烏軍很多士兵因為治療不及時而導致傷勢加重最終死去。雖然烏方一直派遣烏軍進入巴赫穆特,但零零散散的支援顯然是沒有什么用的。據《紐約時報》稱,巴赫穆特烏軍一日內的傷兵人數甚至達到240人左右,每天都有源源不斷地傷兵被救護車、私家車甚至是裝甲車運送到后方醫院。巴赫穆特內部目前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據烏軍士兵拍攝的視頻顯示,巴赫穆特內部的房屋幾乎都被摧毀,但即使是這樣,俄軍的轟炸打擊卻依然每日都在不斷地進行著。
巴赫穆特作為通往頓涅茨克方向的重要防御點,可以說是整個頓巴斯體系的核心節點,一旦巴赫穆特失守,就意味著整個頓巴斯體系中的重要城市,被完全暴露在俄軍的可攻擊范圍之中,不僅控住了通往頓涅茨克補給渠道,還將烏軍的退路也堵的死死地。最主要的就是,對頓巴斯地區烏軍的核心陣地斯拉維揚斯克雙子城,更是會產生最直接的威脅,要知道斯拉維揚斯克雙子城一旦被俄軍拿下,戰區內的烏軍幾乎只剩下了戰敗一途。
其實俄軍采用的圍而不攻的作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烏軍制造了喘息的機會,這正說明俄軍還是有所保留的,并沒有傾盡全力。再加上目前在巴赫穆特內的烏軍部隊以及雇傭兵團總共有上萬人,俄軍要想將這上萬人消耗殆盡,怕是還得在打上一陣。這段時間就要看烏軍是否能夠集結足夠的重兵集團,還有北約國家會不會考慮通過往巴赫穆特戰區派遣更多的雇傭兵,進而配合烏方援軍展開對巴赫穆特的“營救”。
而且現在的巴赫穆特內部的烏軍士兵也是非常不穩定,在俄軍日復一日的轟炸打擊之下,這些士兵的作戰意志已經蕩然無存,再加上沒有足夠的后勤醫療保障、槍支裝備。據烏軍士兵講,自己的槍還是自己花錢買的,還有一些新補充進來的士兵甚至連槍都不會用,上了戰場迷路結果稀里糊涂地跑到了俄軍陣地附近,被俄軍生擒俘虜。但即使如此,這些烏軍的長官以及督戰隊還是會命令他們發起不計傷亡的沖鋒,如果抗命,就可能會被自己的長官以及督戰隊當場擊斃。
如今巴赫穆特戰區的烏軍可謂是內憂外患,但在所謂的“戰至最后一個烏克蘭人”策略面前,這樣的犧牲顯然是無關緊要的。那些西方政客的真實目的也并不是需要烏軍打敗俄軍,只要能對俄方造成進行消耗即可,這也正是西方目前的目的所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