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領
導
職
責
(255分)
1、(20分)縣級政府確立科教興縣戰略,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制定并全面落實各級各類教育發展規劃,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把城鎮新區學校設置與城鎮居民區的規劃和建設同步進行。
2、(20分)鄉級政府和縣級政府職能部門切實履行教育工作職責,建立對鄉級政府和縣級政府職能部門教育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鄉級政府年度綜合考評其教育方面權重不少于5%。督促鄉級政府建立相應的教育工作制度。建立領導聯系鄉鎮和學校制度。主要領導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經常帶領班子成員深入學校,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3、(50分)全面落實并完善“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統籌本地教育經費,鞏固和完善中小學(包括職業高中)教職工工資保障機制,校長和教師的人事管理歸口教育行政部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履行對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由教育行政部門依法任用和聘任,歸口管理;高級中學和完全中學校長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門提名、考察或參與考察,按干部管理權限任用和聘任。
4、(50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嚴格按省核定的教職工編制人數和編制標準,配足配齊各縣直學校和鄉(鎮)學校教師,無代課人員;完善教師隊伍補充機制,嚴格實行資格準入,根據編制情況和教學工作需要及時補充新教師,近三年新補充教師數量不少于自然減員數,教師隊伍的學科、年齡結構趨于合理。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相關規定,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培訓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園長)和教師的五年一周期全員遠程培訓和專項培訓,加大城鄉教師交流工作力度。
5、(30分)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監督制度。向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專題報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經費預算、決算情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調研教育工作,及時妥善處理人大代表的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建立和健全縣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開展對鄉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教育工作和所轄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導評估,并向社會公布督導評估報告。
6、(35分)采取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學前教育、普通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推動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大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加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做好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嚴格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規定,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
7、(50分)推進中小學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合作,形成職能部門、學校和家庭聯動、社會關心支持、全民齊抓共管的教育工作局面,改善教育發展環境,維護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學校治安得到加強,周邊環境得到治理,學校和師生安全得到保障,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對學校的亂攤派、亂檢查、亂罰(沒)款、亂收費、亂集資(贊助)行為得到禁止。
1、查看縣政府文件資料,會議記錄、報告和領導講話,查閱本地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2010-2020年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區建設規劃、常務會議紀要(抄告單)、每年辦幾件大事實事的決定(計劃)和完成情況、年度工作要點、計劃中的重大教育建設項目的落實情況。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有規劃計劃、措施,實施完成好)得8分;部分落實(有規劃計劃、措施,實施完成一般)得5分;落實不完全到位(缺少規劃計劃、措施或雖然有但實施完成差)視情況酌情給0-3分。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得4分,違反規劃,隨意撤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的得0分。在制定并落實各類總體規劃時,做到城鎮新區學校設置與城鎮居民區的規劃和建設同步進行得8分,基本做到得5分,做得較差或沒有做到得0分。
2、查看對鄉級政府和縣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教育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方案及考核結果,查看重大會議記錄和講話稿、校務日志、領導辦實事的綜合情況匯報等資料。檢查鄉級政府和縣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文件、措施、實效;縣級政府對鄉級政府和縣級政府各職能部門考核指標中教育工作分值情況。檢查鄉級政府履行教育的責任(如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抓好保學控流及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學校安全工作等方面)的情況。對縣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綜合考核評估按優秀、良好、合格和其他四個檔次分別得8、6、3和0分。對鄉級政府年度綜合考評中教育工作分值權重少于5%得0分;大于等于5%則按鄉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分優秀、良好、合格和其他四個檔次分別得8、6、3和0分;鄉級政府沒有建立相應的教育工作制度扣3分,直至扣完所得分。建立了領導聯系鄉鎮和學校制度,做到主要領導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經常深入學校解決實際問題得4分;沒有做到或做得不好得0-2分。
3、查看相關文件資料、會議記錄,查看縣級財政和教育部門預決算報表、帳目,了解是否全面落實并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了解教育經費的籌集、運作和使用,中小學校長任免、教師管理等情況。做到教育經費由縣級政府統籌得10分。校長和教師的人事管理歸口教育行政部門,做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履行對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得15分;沒有做到得0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由教育行政部門依法任用和聘任,歸口管理;高級中學和完全中學校長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門提名、考察或參與考察,按干部管理權限任用和聘任得25分;沒有做到得0分。
4、查閱有關文件、資料,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明察暗訪是否存在違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是否有教育部《中小學校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和《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八不準”》明令禁止的行為,重點檢查是否存在有償家教、私自辦班,體罰學生,強制學生訂購教輔資料等行為。師德建設成效顯著的得10分,發現一起違背師德規范的扣2分;直至扣完10分。查看縣級教職工核定編文件及到人事編制部門核實在編在崗人數、在編不在崗人數,按定編數或實際需要量(省定師生比,教學點按每班配1.5個教師)能配足配齊教師得10分,每缺編1%扣2分;直至扣完10分。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及時補充教師得10分,若教職工人數少于定編數或規定的師生比數,且近三年新補充教師數量少于自然減員數的,每少1%扣1分;嚴格規范教師資格認定和錄用程序,發現有編不補、有在編不在崗或聘用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代課人員每校扣3分;直至扣完10分。縣財政作預算設立師資培訓專項經費并撥付到位的得3分,比例達到教職工年工資總額1.5%的得4分,未設立專項經費的不得分。按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足額用于教師全員遠程培訓和專項培訓得4分;達到的得4分,未達到的按已達到的比例得分。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參加五年一周期全員遠程培訓人數達到縣(區)制定年度計劃數(或按規劃年均人數)要求的得4分,未達到的按實際達到比例得分。有經備案并評估合格的縣級教師進修學校,并能正常開展師資培訓工作得3分,有已備案但未經評估合格的縣級教師進修學校并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得1分,未經備案及評估的得0分。做到城鎮中小學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和城鎮新任教師均必須到薄弱學校或農村中小學任教一年的得5分;發現城鎮中小學教師晉升高級職稱有未到薄弱學校或農村中小學任教滿一年的扣2.5分,發現城鎮新任教師有未到薄弱學校或農村中小學任教滿一年的扣2.5分;直至扣完5分。
5、查閱有關文件資料、報告、機構批文、活動記錄等,查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教育的議案、提案、建議的處理情況,查閱縣級政府及編制部門文件、專兼職督學人員聘書以及督導工作方案、教育督導評估情況、通報和工作總結等資料。縣政府每年向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專題報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經費預算、決算情況,及時處理人大、政協有關教育的議案、提案、建議的得10分;否則視情況酌情給1-7分。縣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健全、專兼職督導隊伍配齊、督導評估工作正常開展好得20分;沒設立教育督導機構不得分;沒設立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扣3分,無專、兼職教育督導隊伍或隊伍不健全扣4分,沒開展或較少開展對鄉級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扣3-7分,沒開展或較少開展對所轄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導評估(如實施素質教育評估等) 酌情扣3-8分,沒有或較少向社會公布督導評估報告扣2-5分;直至扣完20分。
6、查閱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公(民)辦教育共同發展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文件資料,實地察看學校,走訪校長、教師和群眾。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基本做到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得4分;民辦教育取得成效,基本做到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得4分;殘疾兒童少年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弟能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得4分;做得不好的分別扣2-4分。均衡配置義務教育經費和師資力量,建立校長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縣域內校長、教師資源配置較為均衡的得4分,配置不均衡的酌情扣1-3分,未建立定期交流輪崗制度的得0分。以提高教育條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社會關愛服務機制建設水平等三方面為重點,積極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得3分,措施不力扣3分;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有改造薄弱學校和實施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嚴格招標程序,加強項目管理,確保項目質量,經費投入和師資安排有傾斜得6分;做得不好或沒有做到扣3-6分。嚴格按相關政策規定,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得10分,發現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性質的每校扣5分;發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分重點與非重點學校扣3分;發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重點和非重點班的每校扣2分;直至扣完10分。普通高中發現一所存在違規招生5人(含5人)以內的扣1分,5人以上、10人(含10人)以下的扣2分,超過10人的扣3分;直至扣完10分。違背義務教育學校擇校亂收費八項措施的,發現一條扣5分;有違規集體補課現象的或教師進行有償家教的,發現有一起扣5分;直至扣完10分。
7、查閱有關文件、資料、會議記錄、活動記錄等,與職能部門、單位領導和群眾座談,明察暗訪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情況,了解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保護情況。各職能部門職責到位,學校與家庭、社區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良性互動,教育發展環境良好,工作做得好的得10分;做得不夠的分情況酌情扣2-8分;切實保護學校、教師合法權益的得10分,存在一起侵犯學校、教師的合法權益未及時妥善處理事件扣5分,直至扣完10分。學校治安和周邊環境得到治理,學校周邊
發生校園及周邊重大案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群體性事件,每起在本項總分中扣20分,直至扣完50分。
二、
經費投入與
管理
(270分)
8、(20分)中小學校按規定編制經費預算,義務教育經費全額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單獨列項,優先安排。一般預算收入超收所形成的可用財力,以不低于年初預算的比例用于教育。
9、(20分)成立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做到獨立帳戶、獨立運作,建立“校財局管”的財務管理體制,將各種教育經費和所有學校財務納入教育專戶由教育財務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嚴格監管學校經費的收支情況,教育財務核算中心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自主管理,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10、(60分)教育經費近三年做到:
⑴(5分)財政性教育經費占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逐年增長。
⑵(10分)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隨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并達到設區市規定比例。
⑶(10分)預算內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 預算內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
⑷(10分)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做到逐年增長。
⑸(6分)義務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達到省定標準。
⑹(8分)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人均教育費用做到逐年增長。
⑺(6分)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
⑻(5分)督導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11、(50分)教職工的工資(含績效工資)、津貼補助、社會保險待遇(如“三保一金”等)等各種工資福利待遇,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項目和標準,統一由縣教育財務核算中心按時足額直接撥付到教職工個人工資帳戶和相關帳戶中。對在特殊學校和少數民族與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特殊補助津貼,與工資一并足額發放。
12、(30分)確保上級撥付的專項教育資金和縣本級財政配套的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到位并專款專用。確保按省定公用經費標準足額落實村小學和教學點運轉經費。
13、(20分)建立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設立配套資金,用于資助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或面臨失學的學生。對上級下撥的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費、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和助學資金等做到專款專用,按時足額發放到位。
14、(70分)教育費附加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3%足額征收、城市建設維護稅按10-15%劃撥、地方教育附加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2%足額征收,土地出讓收入扣除相關支出后余額不低于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全部足額及時用于教育,均不頂抵縣本級財政配套的教育資金。教育費附加中用于職業教育的資金比例達到30%以上。
禁止當地政府以任何名義和理由調撥學校(幼兒園)經費。
8、查財政預算、決算報表,將義務教育經費(如教師工資含各種津補貼及“三保一金”、危改校建經費、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縣財政負擔部分等等)全額納入縣財政預算并單獨列項,優先安排的得20分;未全額納入縣財政預算扣7分,義務教育經費預算未單獨列項扣7分;一般預算收入超收部分所形成的可用財力,比例低于年初預算用于教育比例的扣6分,直至扣完20分。
9、成立有獨立帳戶、獨立運作的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建立“校財局管”的財務管理體制,將各種教育經費和所有學校財務納入縣教育財務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各項財務管理工作運作正常得20分。教育財務核算中心不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扣8分,由教育部門管理但無獨立帳戶扣4分;各種教育經費和所有學校財務未全部由縣教育財務核算中心集中管理扣7分;發現有學校經費違規支出的扣5分;直至扣完20分。沒有成立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得0分。
10、查財政、教育部門近三年教育經費決算報表,三年教育經費做到:
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做到逐年增長得5分,否則不得分。
⑵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增長比例,做到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大體相當,財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達到設區市下達給縣(市、區)年度考核指標要求的得10分,未達到不得分。
⑶預算內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預算內義務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比例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達到1.5%的得6分;每超過0.1%加0.1分,達到5%及以上得10分;未達到1.5%的不得分。
⑷預算內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年生均教育事業費做到逐年增長得10分;沒有做到的不得分。
⑸預算內義務教育學校年生均公用經費每年均達到省定標準得6分;沒有達到得0分。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應當達到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的6倍,一貫制學校分別按小學和初中對應標準執行。
⑹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人均教育費用做到逐年增長得8分;沒有做到的不得分。
⑺做到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得6分,沒有做到的不得分。
⑻將督導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得5分,沒有列入不得分。
11、查閱近三年教師工資撥入個人專戶的運轉過程資料,到教育、財政查核年度預決算報表、撥款單、對帳單、工資花名冊等,到學校調查教師工資表和工資到帳情況,查看教師各種津補貼福利的落實情況,到學校走訪教師。近三年做到教職工的工資(含績效工資)、津貼補助、社會保險待遇(如“三保一金”等)等各種工資福利待遇,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項目和標準,統一由縣教育財務核算中心(國撥工資部分可由縣財政負責)按時足額直接撥付到教職工個人工資帳戶和相關帳戶中得50分。拖欠國撥工資的不得分;拖欠各種津補貼,未與當地公務員一視同仁扣20分。教師“三保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險待遇未落實的每一項扣8分;未由財政負擔到位的每一項扣6分;未按公務員相同比例標準繳交的每一項扣4分(如果教師退休后有退休工資,則現未辦理“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金”的均暫不扣分)。對在特殊學校和少數民族、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未按規定享有特殊補助津貼的扣10分,未與工資一并足額按月發放的扣5分。未償還教師舊欠工資或產生新拖欠的扣30分。未按有關規定(見附件16)落實原民辦教師待遇和妥善解決代課教師問題的分別扣5分。直至扣完50分。
12、查看近三年財政、教育及計劃等相關部門報表、帳目。近三年上級各種專項教育資金(含免雜費、公用經費補助費等)做到無克扣、挪用并及時到位專款專用,確保學校運轉正常得10分,存在克扣、挪用得0分;不能及時到位扣5分;未做到專款專用扣5分;影響學校運轉扣5分;直至扣完10分。近三年縣本級財政各種應配套教育資金(含免雜費、公用經費和貧困住宿生補助費等縣級負擔部分)能足額安排并按計劃到位得10分;不能足額安排并按計劃到位的按實際到位的資金數占應配套資金數的比例得分(用教育附加充抵配套資金的應在實際到位資金數中扣除)。確保按省定公用經費標準足額落實按小學和教學點運轉經費的得10分,鄉鎮中心學校沒有將村小學和教學點收支情況在會計賬目上分校(點)單列的,扣3分;不能及時到位的扣5分;影響學校運轉的扣5分;直至扣完10分。
13、查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情況和近三年財政、教育等相關部門報表、帳目。按教財字[2007]14號、贛教計字[2007] 168號文件要求,建立了各級各類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成立學生資助中心,設立了助學專項配套資金,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確保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得10分;否則視情況扣1-8分。對近三年上級下撥的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費、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和助學資金等做到專款專用,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得10分;否則視情況扣1-7分。
14、查看近三年稅務、財政、教育部門年度報表、帳目,近三年各種教育附加足額征收并全額及時按規定用途用于教育的得60分;未達到的,按實際征收并已按規定用途用于教育的數額占應征收額的比例得分(把教育附加充抵縣本級財政應配套教育資金的,或不按規定要求使用的,應在實際到位教育附加資金中剔除后再計算)。從2011年起土地出讓收入扣除相關支出后余額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得10分,不足10%的按實際計提教育資金的比例得分。教育費附加中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不扣分;低于30%的每低1%扣2分,最多扣10分。
凡發現并經核實,有一起當地政府調撥學校(幼兒園)經費的事例,在此項總得分中扣除20分。
三、
辦
學
條
件
(250分)
15、(60分)各類學校的網點布局合理,各中小學和幼兒園的規模與班額符合國家和省規定要求:
⑴(15分)學校規模:幼兒園不超過15個班,非完小不超過6個班,完小不超過36個班,初中不超過30個班,一貫制不超過42個班(小學部分最多24 個班、初中部分最多18個班),完(高)中、中等職業學校不超過48個班。
⑵(45分)學校班額:幼兒園班額不超過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小學(完小、非完小)一至三年級學生班額不超過45人,四年級學生班額不超過50人,五、六年級學生班額不超過56人;中學(初中、高中)一至三年級學生班額均不超過56人;創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體制機制,采取學校擴建改造和學生合理分流等多種有效措施,有效解決縣鎮“大校額”、“大班額”問題(一貫制學校小學階段按小學要求,初中階段按中學要求)。
16、(35分)生均校園用地面積達到規定的標準,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校園內設施齊全。學校安全設施齊全,學校安全標準和人防、物防、技防要素達到《學校、幼兒園及周邊地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規程(試行)》要求。學校有校門、圍墻、飲水與洗手設施、廁所;住宿學生有食堂和洗漱、洗澡設施;小學有
17、(45分)生均校舍建筑面積達到規定的指標。中小學校各類教學用房和教輔用房、辦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包括:普通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遠程教育教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體教室)、實驗室與儀器室、圖書室與閱覽室、體育器材室、藝術器材室、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文印檔案室、心理咨詢與衛生保健室、總務倉庫、傳達值班室、教工與學生宿舍、食堂、開水房、浴室、教工與學生廁所等)按要求齊全。中等職業學校除上述要求外,要有與專業設置相適應的校內實訓基地和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18、(20分)按規劃完成危房改造任務,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校舍完好,無D級危房,C、B級危房得到及時有效改造,危房總建筑面積占全縣學校(幼兒園)校舍總建筑面積的比例控制在規劃任務以內。
19、(20分)中小學教學儀器配備分學校類別按規定的標準裝備。高中按2010年省頒《普通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配備、補充、更新,普通高中還按2009年省頒通用技術試驗室和教學儀器要求裝備;職業學校專業實訓設備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配備標準要求;初中和小學(含一貫制)分別按2007年教育廳頒發《江西省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和《江西省小學數學科學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配備。
20、(20分)中小學校音樂、體育、美術器材和衛生與健康教育設施按規定的標準配備。
21、(20分)中小學圖書館(室)、閱覽室等建設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要求。中小學圖書館的藏書應做到藏書實用、結構合理,生均圖書藏書量達到部頒二類標準:高中35冊、中等職業學校30冊、完中30冊,初中25冊,完小15冊、非完小10冊;未舉辦高中的城區中小學校生均圖書藏書量在以上藏書量標準的基礎上分別各增加5冊。一貫制學校的最少圖書藏書量按小學、初中的學生數乘以對應的生均圖書藏書量標準計算。
22、(30分)加快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術裝備標準化建設步伐,達到省教育廳2014年新修訂的《江西省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及軟件配備標準》裝備要求。
15、⑴各類學校的網點布局合理,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規模(班級數)均達到規定要求的得15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本項滿分為20分);超過規定最大班級數:小于等于3個班的每校扣0.5分,大于3個、小于等于6個班的每校扣1分,大于6個、小于等于9個班的每校扣1.5分,大于9個班的每校扣2分,直至扣完15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扣完20分)。
⑵每所中小學校所有年級學生的各年級平均班額和幼兒園大中小班的各班平均班額均符合規定要求以內得45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本項滿分為60分);每所學校各年級(或幼兒園大中小班)中平均班額超過規定要求:小于等于4人的每年級扣1分,大于4人、小于等于7人的每年級扣2分,大于7人、小于等于10人的每年級扣3分,大于10人的每年級扣4分;校(園)內任何班級存在超大班額(幼兒園班額超過40人或中小學班額超過70人)的每班扣2分;發現有校均班額超過70人的,每校扣45分;年級內最大與最小班額的差距過大的酌情扣分;直至扣完45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扣完60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檢查時采取“一票否決”制,即按自評結果核實情況,如抽查的所有學校與自評情況相符,則采信自評分;如抽查時發現有一校核查結果與自評情況不相符,本評估項目不得分。
16、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生均校園用地面積全部達到規定標準的得10分,部分達標的按已達標學校數所占的比例得分(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達標的最小校園用地面積為初中、小學或高中的學生數乘以對應的生均校園用地面積標準之和)。全縣中小學校校園內設施齊全,均達到全部要求的得25分;學校安全標準和人防、物防、技防要素不符合《學校、幼兒園及周邊地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規程(試行)》等(見附件15)要求的,每校酌情扣1-2分;學校沒有校門、圍墻、飲水與洗手設施、廁所的每校扣2分;住宿學生沒有食堂、洗漱、洗澡設施的每校扣1分;小學沒
17、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全部達到規定的指標的得10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本項滿分為20分),部分達標的按已達學校數所占的比例得分(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達標的最小校舍建筑面積為小學、初中或高中的學生數乘以對應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積標準之和)。全縣中小學校各類用房齊全,學校校舍均得到充分利用得35分;發現缺少教學用房(如普通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遠程教育教室、計算機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體教室等)每校扣3分;缺少教學輔助用房(如實驗室與儀器室、圖書室與閱覽室、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等)每校扣2分;缺少生活用房(如心理咨詢與衛生保健室、教工與學生宿舍、食堂、浴室、教工與學生廁所等)每校扣2分;中等職業學校沒有校內實訓場所扣3分;直至扣完35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18、各級各類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校舍存在有D類危房得0分;按規劃完成危房改造任務,無D類危房,且B、C類危房得到及時有效改造,危房面積占全縣學校(幼兒園)校舍總建筑面積的比例控制在規劃任務以內得20分;每超過0.1%扣1分,直至扣完20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19、初中和小學(含一貫制)教學儀器配備要求,按2007年省頒《江西省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和《江西省小學數學科學教學儀器配備標準》裝備(見附件1和6);高中按2010年省頒《普通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配備,普通高中按2009年省頒通用技術試驗室建設標準(見附件7、8、9);中等職業學校按《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技術裝備試行標準》(見附件10)。具體檢查學校補充、更新儀器設備,教學儀器丟失破損、品種、數量不足等情況,全部學校達到裝配要求的得20分;部分達標的按全縣已達標學校數所占的比例給分;學校通用技術試驗室與建設標準不達標的每校扣3分,最多扣15分。中等職業學校技術裝備標準不達標的每校扣5分。2010-2013年度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學校的教學儀器要求做到“入庫上架、登記入賬、科學存放、建章立制、規范管理、開展應用”。未達到規定要求酌情扣分,每所學校最多扣3分,該項內容最多扣10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20、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的通知”(教體藝[2002]17號)、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 衛生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學生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的通知》的通知”(贛教體藝字[2008]33號)文件要求,中小學音樂、美術、體育器材和衛生與健康教育設施按省教育廳制定的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配備標準的要求配齊(見附件3);中等職校的體育器材配備也按贛教體藝字[2008]33號、教職成[2001]8號文件要求配備,能夠滿足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需要。中小學音、體、美器材和衛生與健康教育設施配備全部學校達到要求的得20分;部分達標的按全縣已達標學校數所占的比例給分。中等職業學校未達到規定要求,每校扣2-3分,最多扣5分。2010-2013年度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學校的音、體、美器材,衛生與健康教育設施要求做到“入庫上架、登記入賬、科學存放、建章立制、規范管理、開展應用。”未達到規定要求酌情扣分,每所學校最多扣3分,該項內容最多扣10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21、全縣中小學圖書館(室)、閱覽室等建筑面積至少達到現階段最低要求(見附件1)的得8分;部分達標的按全縣已達標學校數所占的比例給分。全縣各級各類中小學校藏書實用、結構合理(包括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供師生使用的工具書、教學參考書、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書籍和應用型的專業書籍)并且其生均圖書藏書量均分別達到對應要求的得12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本項滿分為22分);部分達標的按全縣已達標學校數所占的比例給分。學校藏書不實用、結構不合理的酌情扣1-5分。2010-2013年度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學校的圖書要求做到“入賬、分類、編目、加工、上架、流通”。 未達到規定要求酌情扣分,每所學校最多扣3分,該項內容最多扣10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22、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水平全部學校達到現階段規定的要求(見附件5)得30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本項滿分為35分);部分達標的按全縣已達標學校數所占的比例給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四、
教
育
發
展
(225分)
23、(30分)學前教育:以縣為單位編制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學前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到84%、69%、60%。認真做好學前教育校舍改建類項目,大力發展幼兒園。每個縣(市、區)城區至少建有一所符合省級示范園標準的公辦幼兒園;80%的鄉(鎮)至少建有一所符合省定標準的中心幼兒園。認真落實《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和《江西省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十項規定》,科學保教。
24、(35分)義務教育鞏固率: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階段比例達100%;初中在校生三年保留率達95%以上。小學在校學生年輟學率城區控制在0.2%以內,農村控制在0.5%以內;初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城區控制在1%以內,農村控制在2%以內。
25、(50分)⑴按照《江西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任務書》的要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逐步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⑵教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獲得省領導的肯定和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
26、(25分)特殊教育:人口30萬以上以及殘疾兒童少年相對較多的縣(市、區),要建有一所獨立設置的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其他縣(市、區)辦有特教班。完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機制。明確專門機構負責鑒定,確保隨班就讀學生符合隨班就讀要求。在隨班就讀學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立特殊教育學校派出教師到隨班就讀學校進行指導的制度。義務教育階段視力、聽力語言和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0%以上。
27、(60分)高中階段教育:高中在校生(普高和職高之和)人數占近三年初中畢業生人數的比例達到全省當年平均水平。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縣級辦有一所達到《江西省達標中等職業學校基本標準》、規范化的、起示范作用的職業學校。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與在校生比例分別達到全省當年平均水平。將普通高中均衡生招生指標比例按照省定標準逐年提高。
28、(15分)成人教育:城區社區教育或農村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有場所、設備、教材及活動記錄。舉辦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城鎮下崗人員、未升學初中和高中畢業生的技術培訓,受訓人員能掌握一、二門實用技術或職業技能。
加強家庭教育工作,城區學校辦好小學、初中一年級新生家長函授學校,工作取得成效。
29、(10分)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縣教育局舉辦有條件較完善的彩票公益支持的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有機構、有編制,經費落實,能正常開展活動。
23、查看縣政府編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的文件。已出臺文件且政策措施切實可行的得3分,未出臺文件酌情扣1-3分。學前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園率達到標準的得5分,任何一項未達到的,每低0.1%扣0.1分,直至扣完5分。查看2011、2012、2013年學前教育校舍改建類項目資料,2011年、2012年項目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且2013年項目完成30%以上的得5分,未完成的得0分。有一所以上省級示范幼兒園得5分,沒有的得0分。完成符合省定標準的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目標得5分,每低0.1%扣0.1分,直至扣完5分。做到公辦幼兒園按班級配備“兩教一保”公辦教師的得5分,沒有做到的酌情扣分,其中公辦教師比例達到50%以上的得2分,低于50%的得0分。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江西省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十項規定》好的得2分,較好的得1分,較差的得0分。
檢查結果認定方法同第15條。
24、查看近三年教育統計年報表、在校學生分班花名冊、成績冊、流動學生憑證,到學校清點在校學生人數等。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階段比例(包括升入到外縣初中就讀的)達標得5分,每低0.1%扣0.5分,直至扣完5分;初中在校生三年保留率(分子在校學生中不包括本學年外縣轉入的,但包含本學年轉出到外縣的學生數)達標得5分,每低0.1%扣0.5分,直至扣完5分;計算年輟學率以學年初教育統計年報上的在校學生作分母,年輟學人數作分子,其中年輟學人數為學年初在校學生數與檢查時在校學生數的差額,減去正常變動學生數。小學在校學生年輟學率達標得10分,每超過0.1%扣0.5分,直至扣完10分;初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達標得15分,每超過0.1%扣0.5分,直至扣完15分。全縣誤差為檢查學校的誤差之和。
25、⑴按照省政府規定,出臺相關文件,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分解任務。制定縣(市、區)政府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2010-2020年)和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0-2020年),并按時間表加快推進規劃的實施,近三年來逐步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制定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規劃得10分,沒有制定規劃不得分;按照規劃的時間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規劃分別得10分,推進進度達不到規劃要求的分別酌情扣分。按省政府規劃任務要求,經省級評估和國家審核認定,提前實現目標并獲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的,得10分;本年度如期實現目標并獲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稱號的,得5分;按規劃任務要求不在本年度達標,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推進有力有效的得5分。
⑵縣(市、區)教育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總體工作或某方面工作十分突出,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省政府分管領導批示和肯定,或獲得省(部)級及以上表彰獎勵,加10分。
26、查看縣、鄉殘疾兒童少年的檔案材料和分年度入學情況。已按要求建有特教學校或舉辦特教班,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學生人數較多得10分;辦學條件一般、學生人數一般得7分;辦學條件差、學生人數少得3分;沒有建立特教學校或舉辦特教班的得0分。明確專門機構負責鑒定隨班就讀學生資格的得3分,沒有明確的得0分。在隨班就讀學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的得3分,沒有建立的得0分。建立特殊教育學校派出教師到隨班就讀學校進行指導制度的得4分,沒有建立制度的得0分。三類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0%以上的得5分,每低0.1%扣0.1分,直至扣完5分。全縣誤差為檢查學校的誤差之和。
27、查看近三年教育統計年報中的初中畢業生數、高中招生數和高中在校生數。高中在校生(普高和職高之和)人數占近三年初中畢業生人數的比例,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得10分;比例每超過0.2%加0.1分,最多加5分;比例每降低0.1%扣0.2分,直至扣完10分。縣級辦有一所規范化的、起示范作用的達標職業學校(見附件14)得10分,沒有得0分。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與在校生比例分別達到全省當年平均水平的各得10分;比例每超過0.2%加0.1分,最多各加5分;比例每減少0.1%扣0.1分,直至各扣完10分。普通高中均衡生招生指標比例達到省定標準的得5分,每少一個百分點扣1分,直至扣完5分。
備注:根據管理體制,未舉辦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城區,本條分值(60分)分解到第15條(⑴增加5分,⑵增加15分)、第17條(生均校舍建筑面積部分增加10分)、第21條(增加10分)、第22條(增加5分)和第28條(增加15分)。
28、抽查城區社區教育和農村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兩類教育均有場所、設備、教材及活動記錄且培訓效果好、培訓率高的各得5分 (未舉辦高中的城區各得10分,本項滿分為20分),上述各項缺少或不足的酌情扣分。查看組織家長參加省家長學校培訓學習有關文字記錄、圖片材料以及教學計劃,考核其主要內容及活動落實情況,能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及提高家長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規范、工作開展好的得5分,否則酌情扣1-4分。(未舉辦高中的城區本項滿分為10分)
29、現場查看彩票公益支持的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檢查相應的機構、編制和人員以及經費落實和活動開展情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不小于2000平方米、設備完善的得5分,達不到要求的酌情扣1-4分;沒有固定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得0分;青少年活動中心尚未通過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驗收的得0分。有專門機構并配備5名以上專職人員,活動開展好的得5分,沒達到要求的酌情扣1-4分,專職人員少于3人的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