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臨滄茶區:不只有冰島茶,這里還是“茶樹基因庫”!
普洱茶是云南的知名產區,可以大致分為三個茶區: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臨滄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產地,被稱為“天下茶倉”。臨滄位于云南西南部,介于瀾滄江和怒江兩大水系中下游之間。它以前被稱為“緬寧”,后來因靠近瀾滄江而得名“臨滄”。臨滄的緯度在北緯22°至24°之間,北回歸線穿過其境內。該地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海拔約2000米,再加上赤紅壤土層深厚,這些地理氣候因素的結合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臨滄的茶葉產區主要集中在雙江、永德、臨翔、云縣和鳳慶等地,其中舉世聞名的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位于臨滄雙江縣勐庫鎮大雪山。▲公眾號后臺回復 “ 普洱茶地圖 ” ,可獲得高清版茶區地圖勐庫大雪山位于橫斷山系的支脈——邦馬山的主峰,海拔高達3233.5米。該地的氣候條件特殊,常年云霧繚繞,原始密林遮天蔽日,冷冽的溪流淙淙流淌,道路草長,人跡罕至,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主要分布在大雪山海拔2200-2750米的山腰上,占地面積約1.27萬畝,是當前已知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茶樹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因此被譽為“茶樹基因庫”。這些野生古茶樹群落在當地被廣泛認為是普洱茶生產的靈魂所在,其茶葉在口感、香氣和品質上均具備較高水平。臨滄茶區是世界茶樹起源的中心和核心地帶,也是云南大葉種茶的原生故鄉。該地區孕育了兩種國家級良種,分別是勐庫大葉種和鳳慶大葉種。勐庫大葉種的植株高大,葉片龐大,含有豐富的茶多酚等物質,非常適合制作普洱茶。這一品種是整個滇西地區分布最廣的茶樹品種之一,引種和推廣的線索非常清晰。在現代普洱茶的生產中,勐庫大葉種因其卓越的茶葉品質而受到廣泛關注。在2013年之前,茶友們都比較追捧云南西雙版納地區的茶山,比如班章、易武等地的茶葉。但是隨著“冰島為后”說法的流行,以勐庫鎮為核心的勐庫十八寨逐漸走進茶友的視野。勐庫鎮位于臨滄市雙江縣,勐庫河將勐庫鎮地形一分為二,形成了東半山和西半山。勐庫鎮轄16個行政村,但由于這16個行政村茶葉的名氣有所不同,因此又被細致地劃分為18個村寨,即“勐庫十八寨”。東半山包含忙蚌、壩糯、那焦、邦讀、那賽、東來、忙那、城子8個寨子,而西半山則有冰島、壩卡、懂過、大戶賽、公弄、邦改、丙山、護東、大雪山、小戶賽10個寨子。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東西兩個半山的茶質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東半山的茶樹由于得到了較長的日照時間,所以條索挺秀、緊結,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飽滿,口感豐富,生津回甘強烈。而西半山的茶則富于陰柔之美,苦澀感明顯,但易化開,茶湯香甜順滑,茶質厚重,回甘醇柔,喉韻舒適,耐泡度高,十多泡后尾水仍有甜柔感,回味悠長。早年間,勐庫十八個村寨的大部分并非生產普洱茶,而是以生產和加工滇紅茶為主要經濟來源。1938年,著名茶學專家馮紹裘先生在鳳慶創制成功滇紅工夫茶,該茶品于1939年正式投產。隨著滇紅茶名聲鵲起,勐庫各村寨也相繼成立了紅茶毛茶初制所,并開始普及鳳慶紅茶制茶技術。近年來,隨著普洱茶的名氣漸盛,勐庫這些曾生產滇紅茶的村寨也跟著轉向了普洱茶的生產。通過搭乘普洱茶的快車,極具資源優勢的臨滄勐庫茶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價值。勐庫十八寨中,最著名的當屬冰島茶。冰島原本是一個純傣族的村寨,其名稱源于傣語,意為“竹籬笆做寨門的地方”。冰島位于臨滄雙江縣勐庫鎮北部,位于勐庫大雪山半山腰,海拔平均約2000米。由于高山上云霧繚繞,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導致茶樹體內酶的活性較低,有利于氨基酸和芳香類物質的形成,這也是造就冰島茶“冰糖甜”的重要原因。所謂“冰糖甜”,是形容冰島茶苦澀度低,香氣濃郁,入口純凈順滑,甜韻持久,茶味清涼,回甘生津強烈,喉韻深長,回味無窮。狹義上的冰島茶,是指冰島老寨核心產區。然而,冰島茶的成功迅速帶動周邊村寨茶葉的發展,因此“冰島五寨”這一概念也隨之產生,成為廣義上的冰島茶。冰島五寨是指冰島村委會下轄的五個村民小組,包括冰島、南迫、糯伍、壩歪和地界。勐庫戎氏茶業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代表著普洱茶的品質、信譽和口感。早在勐庫茶區還未為外界所熟知時,勐庫戎氏就深入該地區,特別是在交通不便的冰島村設立了第一個初制所,用冰島大葉種古樹茶為主原料,制作出母樹茶。2005年,勐庫戎氏推出了第一代母樹茶,隨后又推出了2006年的第二代母樹茶。由于茶味獨特,品質極佳,茶友們紛紛前往冰島尋茶,掀起了一股冰島茶熱潮,這也使得冰島茶逐漸被大眾所熟知,成為普洱茶界的瑰寶。目前,冰島茶的價格不斷刷新紀錄,核心產區冰島老寨的古樹毛料行情價已經達到每公斤超過4萬元,與班章、易武等名茶齊名,成為云南普洱茶中的頂級產品。茶社開通了視頻號,后續會發布更多老茶資訊,歡迎各位茶友關注、點贊、評論!(點擊下方視頻可直達)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在右下角點個 “在看” 或者 轉發到朋友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