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談了關于高血壓的幾個誤區,這回我們就來聊聊降壓藥。
我國有3.3億高血壓人群,然而這其中還是有不少人沒有正確認識降壓藥,今天就來聊聊怎么吃藥好,如何才能規范用藥。
我們常使用的降壓藥,大多是24小時長效發揮作用,因此,包括降壓藥藥品說明書上的要求,也是每天同一個時間點服用即可,并沒有特定的時間規范。
但目前有研究發現,將至少一種降壓藥放在晚上吃,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
這是為什么?
據研究顯示,健康人群一天的血壓具有晝夜的節律性,晚上的血壓總體比白天下降約15%。而高血壓患者恰恰沒有這樣的節律性,有的人甚至晚上的血壓比白天還高。考慮到想要恢復這樣的健康人群的節律,國外一個研究將正在進行降壓治療的患者分成了兩組,一組是所有降壓藥都是醒來后就吃,另一組人至少把一種降壓藥放到晚上睡前吃。
平均隨訪了5年多,結果發現:雖然兩組的平均血壓控制水平相似,但是第二組,也就是至少把一種降壓藥放到晚上吃,他們更多人恢復了夜間血壓比白天血壓低這樣的正常節律,并且,第二組患者的心梗、中風、心血管病死亡率有較明顯的降低。
2、哪些降壓藥適合晚上吃?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降壓藥都適合放在晚上吃,比如利尿劑晚上吃的話.......
目前的推薦可以放在晚上吃的兩大類是:ACEI或ARB類,也就是普利或者沙坦類,這類藥的代表如纈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貝那普利等;另一類是CCB類,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由于每個人對高血壓藥物敏感性不一樣,所以剛開始用藥的時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找到適合的藥物種類和劑量。
但一旦找到能夠使血壓達標,沒有明顯副作用的藥物,就需要長期堅持服用,最好不要頻繁換藥。
另外,高血壓又不是細菌,不會出現“耐藥性”這種情況。
換藥不僅要承擔血壓波動的風險,還可能面臨新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但也不是說必須要持續地吃同樣的藥,如果血壓情況有變化,還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調整、加量或換藥,而不是因為用的時間長了就換藥。也建議多多與醫生溝通病情喔~
隨著高血壓越來越年輕化,查出患病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但這其中卻有很多年輕人,不愿意服用降壓藥,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扛一扛”,擔心過早服用了降壓藥會出現“抗藥性”。
實際上,這種觀念非常錯誤,也非常危險。
有些早期的輕度高血壓,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這些患者,可以不用藥物治療,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即可。
但對于生活質量調整也不能有效控制血壓的患者來說,越早開始規范的藥物治療獲益越大。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并不是血壓升高引起的癥狀,而是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越早得到控制,就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
很多高血壓患者一看到自己要吃這么多治療高血壓的藥,心里不免有些緊張,怕吃這么多藥副作用也很大,擔心傷身體。但對大部分高血壓病人而言,單一藥物難以控制血壓達標,而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可能會引起心血管并發癥,這樣可就更傷身體了。
另外,不同降壓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如果聯合用藥方案合適,不僅能控制好血壓,還能減少并發癥,抵消單一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比如硝苯地平等鈣拮抗劑可能會出現腳踝水腫,但聯合使用小劑量的 ACEI 或者 ARB 藥物之后,即可消除水腫,還能增強降壓作用。
需要強調的是,用藥方案需要由心血管科醫生來制定,取長補短,患者自己不可盲目自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