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老年人得的病,沒年輕人什么事。事實上,人體的腰椎間盤在20歲以后就開始逐漸退化。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多發年齡就在20歲到50歲之間,是一個離我們很近的疾病。什么是腰椎間盤突出?什么原因造成腰椎間盤突出?日常生活中反復微小的創傷有哪些?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腰椎?
什么是腰椎間盤突出?
脊柱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命的支柱”,而腰椎是脊柱不可缺少的環節。腰椎間盤,位于兩個腰椎的椎體之間,厚度為8mm~10mm,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而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椎間盤在某種因素下,髓核被擠壓出來,壓迫刺激周圍神經根血管,出現麻木、劇痛等狀況。
什么原因造成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根本原因是退變。退變是一個與年齡有關的生物學改變,即老化的過程。椎間盤是分為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的。由于日常生活中反復微小的創傷,纖維環后外側出現裂隙,髓核水分丟失,與纖維環游離,通過纖維環裂隙突出,因此而壓迫硬膜囊或神經根。
不同姿勢對腰間盤的影響?
這要從腰椎的壓力講起。腰椎是脊柱主要承重部位,而椎間盤盤承受了80%的受力。下圖很好地說明,不同姿勢下,腰椎間盤壓力的變化。
臥姿
仰臥時壓力最低,側臥次之。臥位是腰椎休息的最佳體位。另外,人體的椎間盤在成年之后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只有在臥位時才能吸收椎間盤周圍水分和營養,高度有所恢復。醫生常常吩咐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作的患者,要臥床休息,而且要睡硬板床,就是為了讓腰椎“減壓”。臥床就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措施。現代人由于娛樂項目增加或學習、工作壓力大,熬夜的機會也在增加。睡眠時間的縮短勢必減少椎間盤恢復的時間。所以,早睡對椎間盤也是一個保護。
彎腰或彎腰拿重物
直立體位時,椎間盤壓力來自于椎間盤內壓、上半身的體重和作用在該運動節段的肌肉應力。彎腰時上半身的重心前移,力臂加長,腰椎負荷加大,搬重物后負荷更加急劇上升。因而,彎腰和搬重物是腰椎間盤損傷的重要原因。如果需要彎腰,需要盡量減慢速度。避免搬重物,實在需要搬重物時,不要直接彎腰,保持上半身直立而下蹲,再搬動,可減少腰椎損傷的機會。
錯誤的姿勢
正確的姿勢
坐姿
腰椎的壓力坐姿并不比站姿小,所以久坐實際上對腰椎也不利。前傾坐姿比坐直壓力大,所以,保持坐姿中正,也可以減小腰椎間盤的壓力。其實向后斜靠坐姿,類似“葛優躺”,椎間盤壓力反而比坐直時小,此時腰椎也比較放松,人也會覺得舒適。但是,“葛優躺”容易引起腰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后凸畸形,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是前凸,當生理曲度改變后,腰椎的退變也會加快,不宜提倡。坐著彎腰拿重物腰椎壓力最高,所以,拿重物時還是不能偷懶,要用正確的姿勢。
如何保護我們的腰椎?
保護腰椎,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除了避免損傷椎間盤外,還要積極鍛煉腰背肌。結實有力的腰背肌肉及韌帶結構,可以有效減少身體前屈時腰椎間盤的壓力,也可以有效地維持腰椎的穩定性。在所有的運動中,游泳是最佳的鍛煉方式,游泳時因為水的浮力,腰椎壓力非常小。游泳常受場地和季節的限制,腰背肌鍛煉比較推薦五點支撐法和飛燕式,看似簡單,卻實用有效。
五點支撐法
仰臥位,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后頭部為支點,用力將臀部抬高,然后緩慢放下。
飛燕式
俯臥位,面向前方,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腰背部發力,使頭及雙下肢抬高,再緩慢放下。選擇其中一種,約20次為一組,每天可做3組以上,并可以循序漸進,增加鍛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