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飽受華人關注的作品《包寶寶》榮獲最佳動畫短片獎。
海報很萌,同時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原本以為是一部溫情動人的動畫短片,然而故事內容卻讓人細思極恐,無比扎心。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生活在華人街寂寞的家庭主婦,某天她在吃早餐時,發現圓乎乎的包子竟然長出了五官和四肢,變成了人的模樣。
孤獨的中年女人不僅沒有被嚇壞,反而被這個東西吸引,并把它當寶貝兒子一樣照顧,取名“包寶寶”。
這位媽媽極度寵愛包寶寶,無時不刻都帶著他,生怕出一點紕漏,但同時也因為包寶寶的存在,生活重新變得充滿陽光。
包寶寶在媽媽的精心呵護下長大了,逐漸步入青春期的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
然而媽媽擔心嬌小的兒子被人欺負,禁止他與別人來往。
包寶寶長大了,卻完全沒有私人空間,他越來越反感媽媽對自己無休止的控制。
他拒絕成為媽寶男,開始不再匯報自己的行蹤,每天早出晚歸和朋友玩,也開始把自己關在房間,不與媽媽交流。
更“叛逆”的事發生了,包寶寶竟然找了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女朋友,并想要離開家自己生活。
媽媽開始拼命的勸阻兒子,想不到曾經乖巧的兒子卻鐵了心要離開。
媽媽終于崩潰了,她無法忍受內心的痛苦,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兇狠地一把搶過包寶寶,然后一口吃了下去…
電影色調慢慢變得昏沉,看到這殘忍的一幕,許多人留下了眼淚,有網友說:這不就是在說我嗎?我一直處于這種壓抑的環境下。
這部拍得驚心動魄的動畫短片出自華裔女導演石之予之手,而動畫片中控制欲極強的女主角正是自己母親的原型。
石之予的母親總是管控著女兒的生活,不允許她離開自己的視線,還曾經說:“好希望把你塞回肚子里,這樣就一直知道你在哪兒。”
影片中的包寶寶永遠一副乖巧模樣,哪怕他已經長大但是也依然身形嬌小,正好可以捧在手心。
這暗示了他在媽媽心中始終是個需要保護的小孩,無法獨立承受外界的兇險陰暗,只有媽媽的懷抱才會永遠安全。
這部動畫短片真實揭露了親子關系中,最深的痛:父母義無反顧給孩子無私的付出和保護,卻無法心甘情愿面對他們的成長和離開。
以愛為名的“綁架”在中國家庭中不在少數,父母認為的愛確是孩子最想掙脫的牢籠。
曾有這樣一條新聞轟動全網,34歲的北大高材生王猛,已經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早在6年前,他已拉黑父母的所有聯系方式。
很多人震撼王猛的行為,但是他做出這樣極端的事情并不是毫無原因。
王猛在他寫的萬字長文中心酸地羅列了父母對自己過度操控的行為:
明明是男孩,但是母親卻不能完全接受王猛的性別,常把他當女孩養,并讓他穿裙裝照相。
父母傾向于把他關在家里,操辦一切事物,對他的生活了如指掌。
圖片來源:電影《花與愛麗絲》
生活里,他沒有選擇衣服的權利,沒有交友的權利,甚至沒有選擇學業的權利,并總被語言暴力傷害,過得痛苦不已。
長大后的他想活出自我,逃離這種處處受到監視的生活,于是他選擇“拋棄”了父母。
父母愛的“道德綁架”卻演變成對孩子無盡的傷害,讓孩子想要逃避,對生活沒有安全感,也失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這種傷害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前段時間播出的《我家那閨女》中,奧運冠軍郭躍和父親的相處模式引發了爭議,但是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郭躍的父親也屬于控制型人格,過分關愛自己的女兒:他要求已經30歲的郭躍和自己住在一起,并定下規矩每天晚上八點前必須回家。
他只要聯系不到女兒,就要不停地發微信確認女兒的行蹤。
他親自下廚給女兒做飯,為了不讓女兒吃冷飯,連吃飯時也在照顧女兒,并時刻觀察女兒吃飯狀況。
他甚至為了不讓女兒參加節目組安排的相親活動,慫恿女兒謊稱已經有男朋友了。
然而父親像對待孩子一樣的照顧方式,也讓郭躍逐漸產生了心理壓力,不敢告訴爸爸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時候會背著爸爸偷偷吃感冒藥。
這份沉重的愛,讓郭躍在感動的同時,也苦不堪言。
愛太多,就會變成負擔,這把精神枷鎖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自我,人生之路也會變得壓抑和迷茫。
家長給予了孩子生命,都希望孩子這輩子一帆風順,學業和事業都能有所成就。
然而孩子在父母庇護下成長,沒有經歷過風雨,根本無法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更不能無所畏懼的生活。
真正愛孩子的方式,不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向,而是尊重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選擇,陪著他們一起成長,然后指導他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浙江瑞安的蔡笑晚被譽為“人才魔術師”,他的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碩士,而他們一家人也曾上榜全國百戶最美家庭。
△全家福
孩子們的成功并不是蔡笑晚“控制”出來的,博學多才的蔡笑晚從來不會刻意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去做事。
相反蔡笑晚給了孩子們無限的自由,并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家里買了各種樂器和運動設施,孩子們在學習之余總能隨時陶冶情操。
蔡笑晚不專制,他尊重每個孩子的天性,不愿意孩子們都是“同一個模板走天下”。
蔡笑晚的四子天潤,曾萌發了武俠情結,一心想學武,征得父親同意后,天潤立刻去了武術學校。
然而剛去沒多久,吃不了苦的他就想回家,但這一次蔡笑晚卻不同意,他說:“既然去了,就必須堅持,否則就是對人生選擇的不負責任!”
天潤只好重回武術學校,并認真習武,直到學期畢業。
而他不僅實現了武俠夢,懂得了選擇的意義,也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蔡笑晚作為樂觀開朗的父親,扮演著人生導師的角色,與孩子們溝通交流,對他們的想法提供參考建議,但是絕不干涉他們的決定。
他給了孩子們選擇的權利,同時也教會了他們承擔責任和勇往直前的能力。
蔡笑晚夫婦與幼年兒女
在輕松快樂的家庭氛圍里,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父親為人處世的態度,感受到了知識和文化帶來的力量。
蔡笑晚先生幫助和支持孩子們努力發展各自的閃光點,同時也為他們未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父母可以守護的是孩子的身體,但是卻無法守護他們的靈魂。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懂得放手,給孩子自由成長的機會,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
《包寶寶》的結局回歸了溫情,原來這不過是媽媽做的一場夢。
她在噩夢中清醒,原來親子關系不過是一場修行,孩子長大終將會過上屬于自己的生活。
媽媽接受了兒子的成長和獨立,也接納了兒子娶的洋媳婦,兒子也原諒了母親,重回她的身邊。
一家人坐在一起包包子,聊著未來的希望與美好,這才溫暖家庭該有的模樣。
導演石之予希望這部電影能點醒依然在“精神綁架”孩子的父母們,她說:對子女過度保護的父母,要學會放手。愛要隨著時間而改變!
父母因為對孩子無比的愛,希望參與孩子的每一個階段,但是愛不是占有,而是接受孩子自由成長的未來。
紀伯倫在《致孩子》中說道:你的兒女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圖片來源:電影《如父如子》
父母擁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也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
愿所有深愛子女的父母勇敢地給孩子插上翅膀,孩子會永遠記住父母給予的這份深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