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橋,是一家三甲醫院的咨詢臺護士。
但是,兩年前我還在產科病房,主要負責病房隨訪。
隨訪工作中,我曾遇到過一位產婦,因為她有嚴重的恥骨分離,劇烈的疼痛,幾乎無法讓她自行翻身或行走。
而坐在一旁陪護的老公,卻在隨訪的幾分鐘里,始終置身事外,似乎與病床上痛苦的產婦沒有任何關系。
所有有關病情的問題,他也都表現得漠不關心。
每當問及他有關產婦情況的問題,他都會一邊玩著手機,一邊不耐煩地嘬牙花。
“你等會行不行,你等會再問行不行。”
而那個躺在病床上的產婦,因為長時間保持著同一個姿勢不適,偶爾想要翻身換個姿勢休息,都要靠自己咬著牙撐著腰一點點地挪過去。
直到產婦翻過了身,她老公的眼睛也沒有一刻離開過手機。
在他眼里,剛生完孩子的妻子,遠不如手里的游戲。
另一個病房里,有個產后失血性休克的產婦,她老公倒顯得相對耐心。
他簡明扼要的回答了我們所有的問題:
我不清楚。
我不知道。
你問醫生吧。
你問護士吧。
確實,管床護士需要負責記錄病人的病情和各類注意事項。
但像飲食、睡眠、排便,這些會對病情發展有一定影響的日常生理活動,負責好幾個床的護士,不可能做到比陪床家屬了解得更詳細。
如果家屬不能給醫護人員真實詳盡的回饋,影響了醫護人員對病人病情的判斷,就會忽視一些潛在的問題,不利于產婦的恢復。
每一個走出產房的媽媽,內心都會變得非常柔軟。
所以病房里出現的那一點點柔情,就會顯得格外溫暖。
但是再多溫暖,也融化不了大多數產婦被忽視的心寒。
而這都還只是產科的冰山一角,不值一提。
有段時間我輪崗到急診那邊幫忙,接待了一位產后抑郁的母親。
她的孩子已經兩歲了,但是身體始終沒有完全恢復,直到子宮脫落才被送來急救。
在描述病情的時候,這位母親的情緒非常激動,精神也幾近崩潰。
產后抑郁,一方面是由于生產后孕激素急劇下降導致的生理性的不可抗疾病。
另一方面,其病情嚴重程度和家屬有非常大的關系。
這位母親就是典型的”守寡式育兒“,她言語中那種極度的孤獨和無助,讓人如墜冰窟。
她的整個產程就不是很順利,術中大出血,在產房里經歷了九死一生。
好不容易脫離危險,被推出產房,卻自始至終,沒人看過她一眼。
出院后,婆婆說坐月子不能見風,不論夏天溫度多高,都堅持讓她裹著棉被。
就算出汗也不讓洗澡,痱子、頭癢還不是最要命的。
傷口長時間被汗水浸泡,根本就沒法長好。
月子還沒出,她就因為傷口感染又被送回了醫院。
直到這次就診,肚子上還留著一條崎嶇丑陋的傷疤。
而且整個月子期間,婆婆以自己會幫忙為由,不準她請月嫂。
但事實上,婆婆基本什么都沒做。
起初,半夜孩子哭鬧她還會叫醒婆婆,但是婆婆幫忙時候,嘴里會一直念叨,自己當初一個人帶了那么多個孩子不也過來了,明里暗里指責她嬌氣。
她也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為什么其他母親都能做好的事情,她卻不行。自己是不是個失敗的女人,失敗的母親?
而身為父親的老公,卻在整個育兒過程中,毫無作為。
他下班回家大都是自顧自地看電視,只有在廣告時間,才會抱起孩子玩兩分鐘。
等到廣告結束,就會把孩子丟在一邊,繼續看他的電視。
哪怕孩子在旁邊把布藝沙發尿濕,他除了會憤怒地埋怨妻子以外,什么都沒有管。
甚至直到孩子兩歲,他連尿布都不知道要怎么換。
他始終都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孩子的父親,需要承擔起撫養的責任。
半夜孩子哭鬧,他從來沒有哄過。
甚至還以此為由,直接搬去另一間房睡覺。
哺乳期間,她的情緒波動很大,動不動就發脾氣。
老公和婆婆從來都不會關心她為什么不開心,為什么發脾氣,只一味的告訴她不要激動,這樣會回奶,孩子會沒有奶吃。
“我覺得我就是頭奶牛。“她哭著跟醫生說。
她開始覺得自己不對勁,是從某天半夜被孩子鬧醒開始的。
她站在嬰兒床前,看著啼哭不止的女兒,突然產生了把孩子掐死的想法。
她一邊害怕,一邊內疚。她不能理解自己身為母親,怎么會有這種可怕的念頭。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幾乎處于精神分裂的狀態。
在抱著孩子喂奶的同時,無數次在心里模擬把孩子掐死,自己再跳樓自殺的場景。
孩子兩歲之前,老公和婆婆以輻射會影響孩子為由,不許她使用手機、電腦、電視。
可笑的是,婆婆會用手機給孩子拍照片,老公會抱著孩子一起看電視。
似乎這些電子產品只有在她的手里才會傷害到孩子。
因為這樣,她失去了所有的社交。
沒人會聽她傾訴種種委屈,所有壓力都無從發泄,在心里一憋就是整整兩年。
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她說這些話時,蜷縮在病床上顫抖無助的樣子。
以至于在后來的隨訪中,我總要不厭其煩跟家屬科普:產婦在生產之后身體和內心都很脆弱,需要格外關照。如果照顧不當,產婦恢復得不好,以后會出現漏尿、膀胱下垂、子宮脫落等后遺癥。
大多數家屬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總覺得好吃好喝伺候著,就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可問題在于,正是他們缺乏正確的護理知識,產婦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后遺癥。
這些后遺癥,有些是暫時的,有些卻會伴隨產婦一生。
最常見的便秘,就是不科學的坐月子方式造成的。為了催奶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導致腸胃運動緩慢,產褥期整天躺在床上缺乏運動,盆底腹部肌肉松弛,才會難以排便。
但是另一些人,由于肌肉收縮力減弱,放屁就會崩出屎。
有些人生完孩子不知道尿尿該怎么用力,有些人卻稍稍運動一下就會漏尿。
而子宮、膀胱、內臟器官下垂等問題,只能改善,不可能徹底恢復。
其實生產不是整個孕期最痛苦的時刻,從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一刻起,女人就陷入了無止境的折磨之中。
孕吐,水腫,抽筋,壓迫內臟,恥骨分離,甚至到剖腹產術后按壓惡露,母乳哺乳,乳頭皴裂增生,久抱孩子腰肌勞損,這些無一不會給女人帶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
但是很少有家屬能理解,大多數人都會以一種“別人不也都是這么過來的”論調,去為自己漠視產婦的訴求找個合理借口。
正是這種無知和漠視,把產婦推向了產后抑郁的深淵。
對一個女人來說,生產,是她這輩子最喪失尊嚴的事情。
她下身一絲不掛地被推進產房,任由陌生人圍觀最隱密的部位,再鼓搗許久從里面掏出另一個生命。
她疼得精神恍惚,躺在產床上,沾滿了羊水血水和汗水。
那是從小就愛干凈的她,一生中最臟的時刻。
可是所有人都去關心那個剛剛來到世界上的小東西,不會有人注意到這個冒著生命危險孕育生產的可憐女人。
我在實習期,曾經進過產房旁觀學習,那個產婦因為孩子頭太大,側切無果,只能選擇順轉剖。
我僅僅是站在一邊看著,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那種難以言喻的疼痛。
那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看見我媽都會忍不住想哭,都要用力把她緊緊摟在我的懷里。
每個女孩在當媽媽之前,都還是需要被人照顧的小姑娘。
一個剛出世的孩子,在專業醫生護士那里能得到最細致入微的照顧。
真正需要被關心的,是那個曾半只腳踏入鬼門關,卻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的產婦。
我曾經問過一位生了孩子的朋友,她當媽媽之后最直觀的感受。
她告訴我:“我覺得自己很惡心。”
我本身心思非常敏感,產科病房發生的點滴我都會記在心里,長時間的壓抑給我的內心造成了很嚴重的陰影。
身為護士,護理病人是我的天職,我永遠不會嫌棄產婦長時間不能洗澡的油膩,不會怠慢她們所有有關屎尿排泄的需求。
但是每隨訪一位產婦,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
如果躺在產床上的人是自己,屎尿都需要別人來擦。
可能我一輩子不能健身,不能劇烈運動,甚至咳嗽一下都會漏尿。
可能我每走一步路,都要忍受胯部劇烈的疼痛。
可能我的內臟再也回不去原來的位置。
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我的子宮會沿著陰道離開我的身體。
這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所以兩年前,我決定轉出產科病房。
我非常敬佩那些愿意成為母親的女性,她們承受著身體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壓力,也許不被家人所理解,也許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事業,但她們還是選擇為家庭付出所有。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女性在生育前后,在哺育撫養過程中,會經歷什么,可能經歷什么,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
每一位母親都需要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尤其是將要和她共度余生的另一半的支持。
大家總是會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但不是每個當了媽媽的女人,都必須變成那個無所不能的超人。
母親光環也并沒有真的讓她們的身體變得無堅不摧,更多時候她們只是假裝堅強。
她們還是會痛,會累,會委屈,會難過,會需要有人陪伴。
如果可以,誰又愿意讓自己變得刀槍不入呢?
我們不是為了販賣生育的焦慮。
我們只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獲得更多的關懷和體恤。
即使不能為她分擔生孩子的痛苦,但至少別讓她后悔成為一個媽媽。
也別讓“為母則剛”成為世上最毒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