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痛風又稱焦磷酸鈣二水化合物沉著病,是一種間歇發作的、因焦磷酸鈣結晶沉著于關節而產生的、以痛性關節炎為特征的疾病。本病通常發生在老年人,會引起受累關節的退行性變。
假性痛風往往突然起病,關節呈紅、腫、熱、痛的表現,最多發生于膝關節,較常見的還有髖、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偶爾累及指、趾關節,但很少像痛風那樣侵犯腳趾,且常為單關節急性發作。
該病癥狀多種多樣。有些人在膝、腕或其他相應的大關節出現疼痛性關節炎;有些人會在關節出現遷延性的慢性疼痛。這些癥狀使醫生極易將本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急性發作時癥狀的嚴重程度通常比痛風小。有的病人盡管有大量結晶體堆積在關節,但在發作間隙無任何疼痛癥狀。
假性痛風極易與其他關節疾病混淆,尤其是痛風。確診靠關節液穿刺檢查出焦磷酸鈣的晶體而不是尿酸鹽晶體。X線片也有助于診斷,因為焦磷酸鈣晶體會阻斷X射線而在X線片上顯出白色沉淀物輪廓,而尿酸鹽晶體則無此特征。
治療通常可以阻止急性發作和預防新的發作,但不能有效阻止受累關節的破壞。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抗炎藥可緩解疼痛和炎癥。偶爾也使用秋水仙堿靜脈給藥來減輕發作時的癥狀,并且通過每天小劑量口服來預防新的發作。關節液過多時可通過關節穿刺吸出并同時注入激素類混懸液來緩解炎癥。目前還沒有特效的可長期服用的藥物來徹底消除沉積在關節內的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