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行動前赴后繼的時候,小編聽說了一個重磅消息,可能會讓有計劃轉IPO的掛牌公司心碎。
今天有媒體報道說,上午有一則消息在投行圈流傳,說的是擬申報IPO企業的股東中如果有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的,必須在申報前清理這三類股東。
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顯然是沖著新三板哪些意欲“轉板”的掛牌公司來的,因為新三板以外的未上市企業顯然并不存在這個問題。
上面提到的三類股東,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不可以通過工商登記為未上市公司的股東。
作為未上市公眾企業,新三板在這方面就比較特殊了。去年10月份,股轉系統發布機構業務問答,明確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私募基金可以投資擬在新三板掛牌企業。
小編發現,截至4月12日,新三板共有428家掛牌企業向這三類機構配售過股票,其中資產管理計劃1155只,信托計劃49只,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6只。
未來如果這些掛牌企業想要“轉板”,那可能就要先清理三類股東。
可能是出于對新三板流動性的失望,以及對轉板政策出臺的預期,今年以來新三板已經有71家公司宣布進入IPO輔導期,簡直就是前赴后繼。截至4月12日,新三板共有119家公司在接受IPO輔導。
星昊醫藥(430017)是“轉板”隊伍的一員,2月底收到IPO輔導備案登記函。在星昊醫藥去年8月份的定增發行對象中,有兩只資產管理計劃的身影,分別是杭州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創新三板1號資產管理計和廣州聯創利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聯創新三板1號資產管理計劃,共認購了50萬股。
股份發行報告書顯示,這次定增投資者自愿限售,限售期12個月。也就是說,目前上述兩只資管計劃應該還在星昊醫藥的股東名單中。
中交股份(430176)2月19日公告輔導備案材料正式獲得受理,中交股份去年8月定增投資者中,同樣有兩只資產管理計劃,共認購70萬股,新增股份沒有限售安排。
其實從3月份開始,一直有傳聞說對于新三板企業的IPO申報材料,監管部門只收不審。對于這些傳聞,目前還沒有官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