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哲學有一種偏見,認為那是又玄又虛,不切實際的東西。這可能源于我們在基礎教育中所接觸到的片面化的哲學教育有關。
哲學并非高不可攀,哲學無非就是對“我能認識什么,我應該做什么,我還可以希望什么”的思考和實踐以及反饋的活動。
哲學也可以是一些家常日常事。對世界對人,用心一些、專心一些、熱心一些,你也就是一個哲學家了。我們都有經驗,我們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或者我們從名人的回憶錄中得知,他們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都沒有學過哲學,但從他們身上,會釋放出智慧之光,也就是哲學之光! ????
嬰兒自呱呱墜地那一瞬間起,就進入了時間、空間、運動和靜止、主體和客體、雜多性、實在性、因果性、必然性、真、善、美等哲學范疇世界,人在哲學之中,時時刻刻、四面八方!所謂的“科學”只不過是對這些哲學范疇的某個范疇或相關范疇的具體研究和探究。 ????
人在哲學之中,時時刻刻、四面八方!當然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人對絕大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現象不會深究,只是習慣于接收或記憶。而當你對某個現象生起探究其本質、原因之好奇心和探索欲時,哲學可以給你提供思維的幫助!
俗話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作為人類對此也只能認慫了,那是因為上帝根本不思考,“他”只用理智直觀就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質。而人類只有感性直觀能力沒有上帝這種理智直觀能力,因此,人類只能通過知性對感性經驗進行思維和思考才能“看”世界的本質,亦即找尋事物的因果關系和規律性。俗話說“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看本質”其實就是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
從認識論上說,哲學就是一門讓我們思考如何去探討事物本質,如何去尋找事物規則和規律的學問,哲學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的理性思維方式 ????。
學習哲學可以培養人的理性思維,訓練人的理性思考能力:邏輯的嚴密性、論證的合理性、結構的整體性、概念的清晰性、判斷的準確性、推理的規范性、語言的簡練性等
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和行為離不開哲學思維方式。此外,法治社會的建立、道德自律的踐行、和諧社會的形成等,也都離不開哲學思維。
多思考,做一個明理人!即使你要做一個完全不關心他人的快樂與痛苦的現代“犬儒主義者”,也要學一學古代“犬儒一派”,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