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發(fā)明了望遠鏡后,有了更高效的工具來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此后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更新,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也逐漸深入。
現(xiàn)在我們知道,對人類和地球而言十分龐大的太陽系,只不過是銀河系數(shù)千億個恒星系中普通的一個,它們共同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做周期運動,而銀河系屬于室女超星系團,室女超星系團同樣也是某個更大的天體系統(tǒng)的一員。
從小到大,相似的結構一層層堆疊起來,就生成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宇宙,但究竟是什么在驅動這些天體系統(tǒng)逐級運動呢?
以太陽為原點,柯伊伯帶以內(nèi)的太陽系空間分布著八大行星和它們的衛(wèi)星,人類就生活在其中一顆名為地球的行星上,1977年發(fā)射的旅行者系列探測器,目前也已經(jīng)飛出了太陽系柯伊伯帶與日球層,進入到了奧爾特云內(nèi)。
作為目前默認的太陽系邊界,奧爾特云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2光年,也就是說從地球出發(fā)的探測器要飛至少1光年才能離開太陽系,對旅行者一號和二號來說,1光年的距離意味著它們至少要飛3萬年。
然而光年僅僅是宇宙中的基本距離單位,太陽系的上級天體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18萬光年,太陽只是一顆位于第三旋臂的渺小塵埃而已,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的太陽屬于郊區(qū)恒星,在位置上還有點荒涼。
不過天文學家認為也正是這種荒涼促成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因為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恒星一般都處在暮年期,自身極不穩(wěn)定,那里頻繁爆發(fā)的伽馬射線和恒星殘骸形成的黑洞反而不利于誕生生命。
它和太陽系一樣,也在無盡虛空中沿著自身的公轉軌道狂奔,但吸引銀河系的并不是超大質量黑洞,而是被稱為室女座的超星系團,并且除了銀河系外,本星系群內(nèi)的仙女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三角座星系,以及本星系團,都在受到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引力影響。
從分布范圍來看,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周圍五十多個星系組成的本星系群,直徑超過了1000萬光年,若干個本星系群組成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由2500個星系組成,綿延范圍達到了1.1億光年,算是可觀測宇宙里比較顯眼的存在了。
在數(shù)億光年的尺度上,星系分布的規(guī)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超級計算機模擬的宇宙圖像顯示:室女座超星系團在大尺度結構上呈纖維狀,像一根有些彎曲的頭發(fā)絲。而周圍還有許多飄舞的“頭發(fā)”,似乎從屬于某種更大的宇宙結構。
這個位于矩尺座方向的強大引力源,在2014年9月正式被確認命名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而銀河系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只是拉尼亞凱亞若干羽毛的一部分而已。
據(jù)估算,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直徑達到了5.2億光年,包含了近十萬個星系,在這個范圍內(nèi)再大的星系也不過是羽毛中的一根細絲。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主要由室女座超星系團、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孔雀印第安超星系團這三個比較大的星系團構成,除此之外近300個體型較小的星系團,但由于部分觀測區(qū)域被銀河系的隱匿帶遮蔽住了,所以實際數(shù)字可能會更高。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這樣的大尺度結構,確實刷新了天文學家的認知,尤其是我們還被禁錮在太陽系的情況下就探知到了它的存在。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更多類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天體系統(tǒng)被發(fā)現(xiàn),人類對宇宙的了解會變得越來越多,只有看清我們的宇宙,才能看清人類在宇宙中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