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記錄就是用來被打破的。
但對于某些記錄,人們卻希望永遠不要打破。因為背后所藏的代價,實在太過沉重。
飛安,重于泰山。
歡迎繼續閱讀,敬請關注了解更多!
2004年11月,那一天恰好也是21號。
東航云南分公司MU5210航班,從包頭二里半機場起飛,執行飛往上海虹橋的任務,乘員一共有53名。
他們所有人的生命,都永遠定格在了當天。
最早發現異常的,是機場的工作人員。
在事后的調查中,他們證實說:這架飛機在起飛后不久,曾向左側滑過、也向右側滑過,一共偏航了3次。
目擊者安昌榮,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他是開游樂場的,辦公室剛好在機場附近,大玻璃窗正對著跑道延長線。
8點20分,安昌榮照常點了根煙,恰巧瞄了眼窗外,看到MU5210騰空而起,結果就覺得很不對勁。
白亮亮的飛機,在大約100米的高度上,機頭筆直地沖著地下,機身異樣地左右搖擺,幅度還特別大、差不多能有60度。
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完了,要出事!
令人恐懼的是,這架飛機不是在升高,而是在高速墜落!瞬間就劃破了3級西北風,從左側掠過游樂場辦公室。
安昌榮全身都嚇出冷汗,眼里是剛才的殘像,腦海只有一片空白,覺得周圍異常死寂。
但飛機的轟鳴聲,其實十分巨大。
500米外的南二里半村,小青年白龍在倒泔水喂豬時,被天上的聲音吸引,抬頭一望、給驚呆了。
MU5210屁股著火,想極力拉起,卻徒勞無功。混亂中它的航向,仿佛是毫無頭緒,一邊打著轉、一邊往南海公園去了。
在公園晨練的王永強,目睹了這難忘的一幕。
巨大的客機,突然在他視野里出現,冒著滾滾濃煙、晃蕩了幾下,就墜落并沖進了湖中。
火焰并沒有馬上熄滅,在水上水下都燃燒著,瞬間騰起了大量的蒸汽。漩渦徑直出現,卷走了一位清潔工、一位冬泳者。
遇難人數,達到了55人。
王永強和很多人都猜測,機組應該是想挽救飛機,掙扎著要在湖面迫降。但很可惜,好像刮到了公園里的摩天輪,功虧一簣。
南海公園
空難發生后,《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悲情MU5210》。
這篇報道所切入的視角,是航班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因為充滿了人文關切的氣息,也引發了大量的關注。
機上一位乘客,名字叫李江。
他是包頭本地人,遇難時僅僅23歲,是廈門大學生物系學生,剛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被保送到中科院讀博士。
小伙子在生前,很喜歡劉德華,自己唱歌也很好聽,為系里面出過兩年黑板報,足球也踢的很好,還是學校攝影協會副會長。
可以說,李江未來一片光明。等待著他的,本該是鮮花榮譽、成名成家。家里想多留兒子住幾天,但他急著報道,硬趕了這班飛機。
結果,一去不返。
在得知噩耗后,父母匆匆趕到機場,癱坐在候機樓里,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力氣。兩個白發人,相對而泣。
遇難家屬
航班副駕駛易沁煒,也是個26歲的年輕人。
他曾很早就失去了父親,和奶奶一起生活,所以養成了很獨立的性格,也相當會關心別人。
另外,這個小伙子長得也很帥。
2002年,云南航空公司派易沁煒前往加拿大,接受培訓改飛CRJ-200型飛機。
一起去的同事還記得:他在蒙特利爾的公寓,專心致志燙衣服的場景。那天晨輝灑落窗內,那個少年浴金成神。
東航的內網上,不久后也發了篇帖子,深情地悼念了易沁煒:
小易,請告訴我,那往下墜落的1分鐘里,你想起了什么?你還是個孩子呀,你一定也很慌!請告訴我,你想起了什么?
遇難家屬
在遇難者中,也有一群中年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舍不掉的愛人。
23日下午,因為南海公園封閉,金世全的部分家人們,只好在附近祭奠了他。
弟弟金世界,在湖邊擺上了水果、白酒和花圈,點上了香。他和嫂子都感到了為難,不知道怎么把哥哥的噩耗,告訴母親(婆婆)。
就在不久以前,母親剛失去了老伴,正在最脆弱的時候。大兒子既是家里的頂梁柱,也是她的精神支柱。
老太太每天會盯著問,大兒子都去上海兩天了,怎么還不給家里打電話?要是飛機出故障了,那咋還不回家啊!
祭奠者
當黑匣子錄音公布后,有人就整理出了空難時間線。
很顯然,不僅僅是遇難者家屬,很多人都期盼了解真相。
而不管到底是誰,都可以從錄音里聽出來,災難有時真是一剎那的事,動不動就能讓人感慨世事無常。
MU5210的駕駛艙內,一共有三個人。
33歲的機長王品,有6851個飛行小時;37歲的副機長楊光,有6001個飛行小時;副駕駛易沁煒,有1229個飛行小時。
機組成員
7點45分,開始登機。到了8點10分,客艙門關閉。
隨后,機組向塔臺申請放行。
8點14分,空管在頻道里例行宣布:5210放行到上海虹橋,航路按照計劃,地面靜風、零下7℃、修正海壓1027,能見度4千米,應答機0035。
機組回復明白,并啟動了飛機的發動機。
而大約4分鐘后,機組才向塔臺申請推出,空管則指定13號跑道,供MU5210航班起飛。
緊接著的1分多鐘時間里,航班完成了起飛前的Check-list(檢查單),正式申請起飛。
準確時間,記錄在案的是8點21分,比預定的要早了9分鐘。
后來有機務人員回憶所,MU5210航班上有位上海乘客,是復華集團的高管,急著回去開會,因此曾一再催促要提前起飛。
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復華集團的堅決否認。
不久后,異變就發生了。
按照規定程序,機長王品要求檢查推力。
副駕駛易沁煒答:設置,檢查。
機長王品宣布:達到V1速度,抬輪。
此時飛機的空速是150節,兩個引擎的推力達到了87.6%。
緊接著,機長王品通報V2速度,副駕駛易沁煒回復:正爬升率。
此時飛機開始收起落架,然而黑匣子記錄的飛機坡度,卻明顯地向左傾斜了9.6°,同時俯仰角和迎角數據,也都迥異常理。
副機長楊光忍不住驚叫:怎么回事啊,這是?!
機長王品大喊:帶住,帶住!
黑匣子記錄,此時駕駛盤被打了32.5°,完全打滿了。
很顯然,機組意識到了飛機偏轉,并且想修正航向。
副機長楊光,率先意識到事態嚴重:飛不起來了!怎么啦?怎么辦啊!
機長王品也發現飛機的操控,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因此大聲指揮道:先別動,先別動桿。
黑匣子數據顯示,機組成員開始回駕駛盤、方向舵,也暫時停止了推桿器動作。飛機的仰角隨后保持不變,迎角也有所減小,但是出問題的左坡度,卻進一步增大到48.6°。
塔臺發現問題,緊急呼叫了5210,然而機組成員忙于處理險情,并沒有做出回應。
為了修正姿態,機長王品改變了操控策略,使左坡度得到了抑制,可與此同時,其它角度卻同時惡化了。
事后可以查出,飛機的時速達到169節,高度剛剛爬升到55米,隨即就開始掉落高度,并且發生了致命的滾轉。
在最后的時刻,機艙內很慌亂。
有人在高呼:加油!加油!
有人在命令:PULL UP!PULL UP!(拉起)
也有人大喊:保持住,冷靜點!
最終還有人說:不行啊這個,我拉不起來了!
一切,歸于終結。
祭奠者
8點22分53秒,塔臺最后一次呼喚5210,但徒勞無功。隨即,機場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大約4分鐘后,第一批受命的消防官兵,就趕到了事故現場。
武警戰士、醫護人員,也陸續抵達。
現場仍舊是一片濃煙,航空燃油引發的火情,溫度極高也難以撲滅。
救援人員分成了3組:一組用泡沫槍,撲滅水上的大火;一組用高壓水槍,控制岸上的伴生火源,一組是26名包鋼潛水員,他們被緊急抽調,來打撈水下人員。
盡管搜救很及時,卻依舊無人生還。
根據現場的勘察,飛機先是撞到了游樂場設施,導致了左翼尖斷裂。
以第一撞擊點為圓心,部分的飛機殘骸,灑落在30°的扇面里,也引發了火情。
接著,飛機穿過路燈和一棟小樓,以90°的坡度接地,直接導致了左翼整個折斷,并且在地面撞出了一個2米多的坑。
最后,飛機墜入了湖中。有兩艘游船被撞毀,湖邊的檢票亭、棧橋也都遭了殃。大部分的殘骸,包括黑匣子都是在水中找到的。
南海公園管理處事后透露,僅僅是游樂設施的損失,就達到了500萬,這還不算湖水遭到了污染,后續需要治理的費用。
在這種激烈的情形下,誰還能有辦法逃生呢?
21日中午,民航等部門組成的調查組,已經趕赴到了包頭,安監局長親自擔任了組長。
下午3點48分,55名遇難者全被打撈上岸。
緊接著,8臺探照燈被架到了湖邊,抽水機也組織就位,工作組開始連夜抽干湖水,打撈飛機殘骸和黑匣子、以及乘客的遺物。
中國民航總局,迅速將“11·21空難”,定義為特大飛行事故。500萬安全飛行小時記錄,瞬間就被清零;而內蒙古45年空安記錄,也一齊作古。
事故從開始調查,到最終出具結論,經過了漫長的兩年時間。
而很快被排除嫌疑的,是飛機的發動機故障。
在調查組負責發動機排查的,是行業翹楚陳光教授。他在事故發生兩天后,就在到現場勘察了殘骸。
當時,主要部件尚保持完好,進氣口、風扇葉片幾乎就沒有損傷,在發動機空檔里,還發現有不少木屑。
由此專家合理推斷:
發動機在墜地后,仍舊保持了工作狀態,所以旋轉的葉片,才能像切割機一樣,砍斷了大量樹枝,并被吸入了發動機。
而黑匣子數據,也無疑印證了這個結論。
但是在調查過程中,也出現過種種流言,并且都沒什么事實根據。
有報道就曾特別關注,機組人員的婚姻狀況。據說有人剛剛離異,情緒低落。
也有信息源信誓旦旦,說某KTV服務人員,撿到了機組人員銀行卡,并且事后多次盜刷,由此懷疑駕駛員是否沒有睡好。
這些猜測,多少會影響大眾的判斷,起到了很不好的影響。
其實,經過調查組認真核實:
機組、乘務組所有成員的執照,都在規定的有效期內。
在執行航班任務前24小時內,他們都按規定進行了休息,也沒有服用任何違禁品和酒精。
真相,就藏在黑匣子的數據里。當所有的可能都排除后,所剩下的就是事實。
根據記錄,MU5210航班在滑跑、起飛階段,都顯示了一切正常;而離地抬輪的操作,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但在起飛離地后,飛機卻出現了快速滾轉,并且機上的失速保護系統,最初也沒有給出任何警告。
很顯然,飛機是失控了,最終才會一頭栽下,釀成了人間慘劇。
而從機組的對話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么。
這次航班的飛機,是龐巴迪的CRJ-200。其機齡才剛剛滿2年,總飛行時長不過4611小時,可以說幾乎就是新的。
因此也可以說,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很小。
事故調查組在檢查了機翼后,發現了許多污染物,其成份是積冰、積雪和結霜,由此也得出了真相:
MU5210航班,是由于機翼結冰導致了失速,而機組成員未能判明原因,采取了不適當的操作,本能的向后拉桿試圖拉高,使得飛機無法改出失速,最終發生了空難。同時也查明,廠家在給他們培訓時,從未提到過相關的操作。
東航對此無疑負有管理責任,因此12名事故責任人都受到了處分。
與此同時,調查組也總結出6條安全建議:
其中有3條建議,是針對各個航空公司的,從管理到標準化手冊,都要確保寒冷天氣的除霜除冰操作;
有2條建議,是針對飛機廠家的,一方面要提高飛機的安全裕度,一方面要培訓飛行員如何處理類似險情;
另有1條建議,要求各方將閉環處理結果,通報給民航總局,以此避免重復性問題的發生。
最后,筆者只想總結說:
血的教訓,無比珍貴;空安責任,無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