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濤哥瞎白話”時間,今天和大家嘮嘮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在這么多魚種,究竟哪一種被人類吃掉得最多?
首先,先考大家一個問題——諸位覺得,所有的動物里面,人類吃得最多的是哪一種?
人類獲取動物蛋白的來源豐富多樣
答案揭曉,根據多少前四名依次為(2018年數據)——
1、雞肉(1.36億噸,包括雞蛋);
2、魚肉(1.17億噸);
3、豬肉(1.01億噸);
4、牛肉(9400萬噸);
想不到吧?雞肉是最多的,但這里包含了雞蛋,如果去掉雞蛋的數據(1.2萬億個雞蛋,約4000萬噸),那么其實魚肉才是人類消費最多的肉。
每年1.17億噸!
這個數字并不代表人類每年捕獲魚類的總和,因為并不是每一條魚被撈上來后,都會被吃掉,相當大一部分作為非人類食用用途而被消耗掉——比如每年有相當數量的魚,被制成了飼料魚粉。
甚至進入食品產銷環節的魚肉,預估有大約35%被浪費——這些浪費包括運輸銷售環節的變質、被制成罐頭后的過期等。
因此,專家預估,人類每年總共消耗的魚至少在1.8億噸以上!
這么多的魚,究竟哪一種才是被吃掉最多的呢(2018年數據)?
石斑魚
石斑魚是我們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高檔海鮮之一,價格也在魚類中屬于高端。但隨著海洋資源的匱乏,目前我們能吃到的石斑魚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的,且個頭基本在1斤左右,野生石斑魚極為稀少。
石斑魚的主力消費區域集中在我國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地區,2018年全球消費量約在32萬噸左右,僅僅廣東和福建兩省就占了27萬噸,可以這么說,全世界的石斑魚基本都被廣東人和福建人吃光了。
鱸魚
鱸魚也是我們中國人最愛吃的魚之一,自古已有“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的名句。但時至今日,我們吃的鱸魚,可能和古人吃的江鱸魚品種不太一樣。如今我們吃的養殖鱸魚,多為大黑口鱸,本來產自美國和墨西哥淡水,自上世紀70年代從我國臺灣引進并人工養殖成功后,引入了廣東省順德市。
隨著養殖區域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配合人工飼料技術的不斷突破,目前鱸魚已經成為我們魚類消費市場的主力品種,2018年全年消費數據達到43.21萬噸。但從區域來看,依然以東部省份和城市為主,其中消費鱸魚前三的地方是上海、北京和福建。
帶魚
這又是一種“特供中國人消費”的海魚,味道鮮美,適合油炸、香煎,還可以做成清蒸帶魚、紅燒帶魚,各具風味,最重要的是價格還很親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生活習性和設施成本所限,帶魚是為數不多的無法人工養殖的“國民菜魚”,大家吃的每一條帶魚,基本都是近海捕撈上來的標準“海鮮”。
當然,帶魚在國外也有極小部分受眾,比如印度個別地區就有油炸帶魚,日本也有喜歡拿帶魚做刺身的,不過數量極其稀少罷了。
終于輪到我們國人不怎么感興趣的魚種了。其實鯰魚并不像很多公眾號所說,單憑食腐為生,是一種非常臟的“毒魚”。
在自然界,鯰魚是非?!昂蒙B”的雜食性魚類,有什么吃什么,有小魚吃小魚,沒小魚吃蝦米,沒有蝦米還可以吃水草和浮游生物,如果什么都沒有,它也可以通過食腐維持生命。這是鯰魚的習性,也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
但如果鯰魚在干凈的環境中生存,不必依賴腐肉成長,那么它的肉質一樣鮮美。目前鯰魚主要養殖和消費國家,是印度和越南,尤其是越南,該國養殖并出口的鯰魚甚至在前幾年上了歐洲自然保護基金會(WWF)的綠色名單,該名錄認為越南鯰魚是“建議歐洲消費者選購的食品”。
是不有點意外?我們中國人最不愛吃的羅非魚居然能排到第6位?
是的,羅非魚僅僅在中國的餐桌上不受歡迎,在其他國家,尤其是在美國,羅非魚的重要程度可以排到前4,原因無他,唯無刺耳!美國人看到有刺的魚一般都不碰,所以羅非魚占了無刺的便宜。同時,羅非魚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脂肪、膽固醇及熱量又都低于雞肉,對于深受肥胖癥困擾的美國人來說,不啻為優質蛋白質產品。
但,不愛吃羅非魚的中國,卻是全球第一羅非魚養殖和出國大國,2018年全球消費210萬噸羅非魚,170萬噸來自中國的出口。
這里的鮭魚,大家可以理解為狹義上的三文魚,主要是歐美和日本人在消費,由于三文魚養殖區域要求水質清澈無污染,最佳溫度在8~14℃之間。
受環境因素限制高,養殖僅在挪威、智利、蘇格蘭、法羅群島等1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其中,挪威產量占51%,智利產量占29.5%,兩者占比近八成。
當然,近年來,中國的虹鱒也躋身“淡水三文魚”的市場,但畢竟我們中國人的主要動物蛋白來源不靠鮭魚,因此,消費市場不是很大,人均年消費鮭魚還不到日本人的零頭。
秘魯鳀?這個名字大家是不是很陌生?但是看圖片貌似又有點熟悉,對嗎?
是的,秘魯鳀其實是一種產自秘魯附近海域的鳳尾魚。本身可以用來吃,味道也很不錯,我們在超市里經??梢钥吹蕉刽P尾魚的罐頭。就這樣的——
但是,光靠吃是絕對撐不起全球700萬噸的消費量的,大家還記得之前的帶魚嗎?我們中國人卯足勁吃,一年也才消費100萬噸,這秘魯鳀何德何能能消費掉700萬噸?
答案就是,秘魯鳀的主要作用是制作飼料魚粉。全球養殖業對飼料的需求極大,每年這么多的雞鴨魚牛羊,吃的飼料里多多少少含有魚粉,基本都是通過秘魯鳀脫水研磨制作而成的。
這里的鱈魚其實泛指歐美所說的“白肉類”魚,包括阿拉斯加綠青鱈、大西洋白鱈魚、黑線鱈、無須鱈、青鱈和紅鱈魚等。
鱈魚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最愛的魚種,中世紀由于教會的影響,“紅肉”類(牛肉等)被視作污穢和不潔的象征,因此在相當漫長的禁忌日里,教徒們只能依靠“白肉”來獲取動物蛋白。甚至經考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都和為了在大西洋另一端發現鱈魚漁場有關。
時至今日,鱈魚已經成為了歐美必不可少的美食,其他不說,光是鱈魚堡一項,就足以撐起每年數百萬噸的消費量了。
金槍魚是一個大類,包括藍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以及鰹魚等。關注我的老粉絲都知道,金槍魚是我全球游釣最喜歡釣的魚種之一。
由于金槍魚一生都必須游動,一旦出水后會很快死亡,吃到新鮮的金槍魚成本較高,因此金槍魚在歐美一般以罐頭形式售賣,很多時候,金槍魚罐頭是他們的主食,什么東西都可以和金槍魚罐頭混著來一下。
比如金槍魚罐頭涂上醬料可以做三明治,金槍魚罐頭可以拌飯,金槍魚罐頭和蔬菜水果一起做成沙拉,甚至可以直接空口干吃金槍魚罐頭。
而在日本,金槍魚則是最頂級的刺身食材,而藍鰭金槍魚作為“刺身之王”,在日本的價格更是貴到離譜,大家在新聞里經常耳聞的所謂“天價金槍魚”“一條魚換一套房”,基本都是藍鰭金槍沒跑了。
和第二名金槍魚一樣,這里的鯉科也是一大類,主要是草魚、鯉魚、鯽魚和鰱魚。其中鯽魚每年消耗量277萬噸、鯉魚300萬噸、鰱魚385萬噸、草魚570萬噸。每一項單獨拎出來已然不小,合在一起更是天下無敵,比第二名的金槍魚高出整整一倍!
鯉科類的食用魚基本屬于我國自產自銷,養殖多少就吃多少,少了沒地兒進口,多了往外賣別的國家也很少吃。
不知道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魚呢?
好了,今天就嘮到這,我是愛釣能聊的濤哥,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