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鄭州,我的車是2016年8月底購買的2017款S60L,當時我手上有個08年跑了21萬公里的1.8TSI手動中配邁騰由于故障頻發,收車5.5w修車修了快兩萬了還沒修徹底時不時報故障碼我一氣之下換了它。
去年底這車度過了18萬公里大關,目前車沒啥毛病,因為保養得當開著感覺還和新車差不多。這篇文章我作為老圈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輛車我為什么開了這么久跑了這么遠還沒有打算換車。
當然,對于現款S60車主來說,咱們車的很多文章內容通用率非常高。這篇文章希望20-23款車主認真讀取。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都經歷了很多。由于特殊的原因,我累計有兩個多月沒有出門,除此之外,基本上我每天都是奔赴在家和公司之間。說實話,這車我已經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一、六年過去了 這車開起來依然很趁手
我這個車由于是老款T4,代號B4204T19,搭載愛信6AT變速箱。剛提車時候變速箱的設定給我感覺如同雙離合一般手起刀落的暢快。
后來這幾年我早已經適應了新的調校方式,要記得這車不同于選擇新款的S60 B4,它是國五的沒有顆粒捕捉器,零百加速我記得實測能跑到7.5秒。要知道當年的320Li標榜著運動其實也就比我快0.1秒。
發動機我只是正常保養,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車當年給我感覺方向盤握感真扎實,粗圈設計讓我感覺這玩意兒在加長之后并沒丟掉原本有特點的運動感受。
輪胎我使用了與新S60保持一致性的使用浩悅4,這套輪胎的抓地感受并不太敷衍了事,這套輪胎起步和低速度行駛幾乎感受不到震動感,只有速度上來之后才能感受到往車里傳來的震動。
這車是帶方向盤重力調節的,我一般喜歡市區用低檔,高檔轉向助力變得很沉接近沒有助力似的。
二、配置內飾做工
優點:用料厚實質感高;缺點:中控臺的設計確實老了。
我的老款S60L雖然也叫智遠版,卻沒有新智遠版上那些L2級自動駕駛輔助和中控全屏carplay之類的“高科技”,同時新款車上關門時候厚實不沉悶類似精密機械部件閉合的聲音也調整弱化了。所以新款車在老款車豪華感的基礎上增強了科技感。
三、乘坐和儲物空間表現
優點:后排腿部空間能滿足我坐的舒服;缺點:后備箱空間表現一般
雖然軸距上來看與新款S60幾乎相當,但新款S60長脖子車頭設計有至少10cm軸距是沒有給后排的,所以S60L作為加長車,后排乘坐空間實用性就非常讓我滿意了。
我身高186cm、體重接近100kg的彪形大漢坐后排腿部空間就能比標軸伸的更開一些。我家人都屬于較為健壯的類型,目前還沒有人說這車后排不夠用的。至于前排空間,更夠用。
自從結婚后,這車前幾年原本幾乎99%時候空著的后備箱隨時滿載著媳婦兒的快遞箱。當然這車的短尾造型設計讓它后備箱相比其他品牌競爭對手顯小了,但對于我來說完全夠用了。
記得剛買這個車時候我和爸媽回淄博、濱州老家探親,回來的時候舅舅給我們裝了一后備箱給我家和兩個姨家買的特產還是剛好能裝下的。由于老家親戚太熱情,看我后座只有我媽在后排坐著,舅舅又直接后排放滿了好吃的~
自從娶了媳婦兒,副駕駛一周的儲物格也從我單身時候只有一包抽紙變成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如今大家看到的都已經是我們又買了一輛車儲物格壓力被分掉不少后的狀態了。不得不說,這車儲物格雖然不多但實用性完全能足夠家庭使用。
車內儲物空間表現夠用,與新款S60基本相當。
沃爾沃的車不管新款老款,我感覺座椅設計真的是特別適合我的魁梧體型。以前開邁騰跑幾個小時去南京的長途感覺肩膀酸疼,但這個車的高肩托和直接頂著脖子的頭枕設計直接解決了傳統座椅車型我開著肩膀脖子被架空的問題。
雖然今年因為特殊原因沒有出過長途,但這個車我開著跑遍了河南周邊的所有大城市,但都沒有感覺有多疲勞。
還有就是座椅兩側高高突起的支撐設計,也是我認為得夸的地方,它不像傳統運動座椅那樣卡襠也沒有那么硬,但在跑一些類似太行山、云臺山之類轉彎很多的山路支撐穩定性還是又作用的,不至于把人甩得如同某些車側翼支撐幾乎等同沒作用一樣東倒西歪。
自提車之后,唯一的異味就是4S送的腳墊膠皮味道,好在當年的沃爾沃還是給安排S60車系的原廠羊毛腳墊的,我一直忍到原廠腳墊磨破皮了換上原廠羊毛墊后才發現原來這車是有異味的,座椅里面填充物的味道但并不刺鼻,明顯不是膠的味道。
四、關于隔音
優點:沒味兒;缺點:為了環保導致底盤隔音弱。
隔音一直都是沃爾沃車系難以稱贊的地方,我要是直接說為了環保不用瀝青阻尼片之類的廣告軟文詞肯定會有人說我水軍。
這個車的噪音控制雖然趕不上它直接競爭對手,但比那些十幾萬的車還是要安靜點,總體大多數人都還能接受。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為了呼吸舒服就只能這樣了。
在開新款沃爾沃車的時候,不管哪個車感覺隔音都做的要更好一些,所以待購的車友可以先試駕感受一下,基本上大多數人都能接受。
嚴格來說,我的輪胎從之前原車的追求運動的PS3參考新款S60的配置方案換成追求靜音舒適感的浩悅4,相比提車時候變得更舒服了。行駛噪音也明顯變得比新提車時候小不少。抓地力之類的我沒有感覺與PS3相比有什么太大的區分,畢竟日常駕駛為主的車很難感受到輪胎性能的重要性。建議不往性能車方向走的車友最好還是選擇靜音舒適的輪胎好。
五、油耗 用車成本感受分享
(多年使用感覺油表計算虛位基本沒有)
今年一開年,鄭州大都市的特點就出來了,這篇文章素材是在周末采集的,下午兩點多路上的車都跟工作日上班似的,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充滿著煙火氣。
我跑了一遍上下班的路,油耗與我日常的9.1個油表現基本相當。
長期綜合油耗為8.3個。其實以前我車加國六A汽油時候長期計算經常顯示的都是8.5~這也說明國六B汽油根本和國六A沒啥太大區別。
高速上我100-120之間來回巡航,平均油耗6.1。這一點就把這輛車的過時展現出來了,正常來說新款車這個跑法我一般都是開出來5.5附近的油耗。原因就在于我這個車是6AT,高速檔位齒比設計不夠寬泛,120巡航轉速直奔2200轉,所以高速油耗就不如新款車理想了。
按照這一年1.3萬公里的里程計算,我長期平均8.3L的百公里油耗和這一年按照平均高達9元的95號汽油均價計算,我大約一年燒油花了9711元。當然這個數據只是理論值,實際上可能要網上浮動一點總的來說不會超過1萬元。按照1萬元油錢基數計算,今年這個車平均每公里油錢大概0.77元一公里。相比原來常年7塊錢左右塊錢一升油的時代,這樣的每公里形式成本已經很貴了。
六、維保成本
過去一年主要是換了三根水管可能因為21年720時候避險在一堆車中間停著避險,間隔怠速開空調開了快一天加速了水管的老化,今年5月份徹底沒繃住,軟水管和兩根硬水管的卡頭直接漏水了,花了900元換了三根水管。
剛換完水管不久,左側HID近光燈壽命到了開始明顯色溫降低發黃,換了一個HID燈泡350。
后來下雨車里進了點水,好在我和修理廠老板關系好給我免費拆裝晾曬地板沒要錢。
保養這塊兒由于這車總里程已經達到了18.1w,很多東西都是積累到今年該更換了,總計一年保養的費用約3890元。
由于是多年積累的養護成本,并不能算今年平均每公里保養。單純因為今年用車需要保養的地方一共也就是洗了洗空調換了個空調濾芯花了400元,像機油機濾、燃油添加劑我都沒花錢。
保險:河南的保險我真搞不懂咋改革的,20年我車損險出了一次險賠我了3000元(自己找地方修1500元,和保險來年上漲價格差不多)。
21年時候說車損險改革漲了點、22年因為720又漲了點。結果就是我第六年的車折合計算之后和智遠版新車第二年保險價格差不多,達到了4400元。要知道我第四年買保險時候返點后才3600元~河南車險漲的確實離譜了,我車損險賠付上限可是逐年遞減的啊。
包含200w三責、車損、座位險、交強險、車船使用稅、保外就醫、節假日三責賠付翻倍。
七、關于大里程數老車的經驗建議
其實不管什么車,零部件都是有使用壽命的,都要在12萬公里之后經常定期檢查底盤。
關于S60的底盤部件,其實耐用性還是很不錯的。
我16萬公里時候兩根前避震桶漏油就是我沒事時候看了一眼前減震器發現的,新款S60由于使用了雙叉臂前懸掛,前減震器的下壓負荷沒有我老車麥弗遜前懸掛的大,耐用性可能會更好一些。即使如此建議各位新S60車主上了里程數之后也要經常注意觀察。避震桶漏油太嚴重會直接導致失去減震緩沖功能,開著非常難受。
除了減震器之外,上了里程數后的S60還需要經常檢查下擺臂襯套、半軸球籠套、平衡桿是否有松動等。畢竟這些東西都是靠橡膠件來作為重要原料,橡膠件時間長了難免老化。
這些東西隨便壞一個,都會嚴重影響到車的駕駛質感。而且大部分老車開起來松松散散都是因為懸掛上這些膠套老化導致的。如果特別注意這些加上精心的保養,老車不管啥時候開著感覺都和新車差不多。
本篇文章就到這了,未來關于車更多的內容期待您的點贊于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