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Easy模式”訂閱,緊跟英國潮流資訊
古著
“古著”(Vintage)這一風格從誕生到流行,人們對它的喜愛就一直處于天平的兩端,喜歡的人著迷得不得了,美國女作家Stephanie Lehmann就是古著店和跳蚤市場的常客,因為每一個舊物背后都有故事,這些故事帶給她無限創作靈感,催生了她筆下的《美好古董衣店》(Astor Place Vintage)。不喜歡古著的人卻怎么樣也無法愛上,總感覺這些服飾臟臟舊舊的,甚至認為它是二手的“洋垃圾”。雖然“古著”在時尚界備受推崇,但大部分讀者對“古著”還是一頭霧水,帶有不少的疑惑或者誤解。
Vintage一詞最早出現在葡萄酒的釀造中,表示“陳年的”,尤其在波爾多葡萄酒的認證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法國人賦予了Vintage “復古”的意義,不過在國外,“復古”有自己專屬的名字Retro,泛指設計師們以過去的某個時代的經典元素為靈感,創造出具有當年美學的服飾。
“古著”風格誕生于英國,流行于日本,在一些歐美國家,日本和國內的北上廣,古著已經演變成一種著裝文化。真正的“古著”是不可復制的時代經典,它流行于某一年代,能代表某個時期的特定元素,現在已經不再生產的服飾,這些服飾無論使用的面料,剪裁甚至用途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擁有特殊的歷史價值。
其實在每個年代的時尚大秀上,都不缺乏當時設計師對過去時代風格的致敬。像在1970年,設計師Gunne Sax以19世紀的服飾風格為參考,設計出了具有維多利亞時代風情的連身裙,這就是一種復古。這一連衣裙流傳到了現在,自然而然成為了“古著”。因此,一般而言,由設計師設計及帶有過去流行美學風潮的,都可以被稱為“復古”,復古風格則是這些服飾經過穿搭展現出來的格調,如著名的時尚博主Jane Aldridge(博客Sea of Shoe)的穿衣風格。
在時尚界里,真正的“古著“單品主要指誕生于1920-1980年代,必須超過20年,出自于品牌設計師之手,可以是經典的,就如香奈兒(Chanel)的粗花呢套裝,也可以是富有創意的,像誕生于1930年代的斜裁禮服,由Madeleine Vionnet首創,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設計師們。當然也有些例外,不少出自于90年代天才設計師們的經典設計也是當今搶手的“古著”,如Alexander Macqueen設計的龐克服飾,這些古著服飾都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標志性美麗,向人們展現著不同時代的美學文化。不過一件服飾就算擁有超過20年的歷史,但從品牌,剪裁不達標甚至是殘次品,不具有時代的美學基因,也都不能稱為古著。因此,能成為正宗“古著”的單品,幾乎是時代出產而現在價值不菲的精品。
最為困惑大家的問題之一就是古著是不是二手的“洋垃圾”。早年間,確實有不法商家從國外購入一些未經消毒處理的二手衣服,轉手在國內出售,這不是真正的古著,但導致了人們后來對古著的各種誤解。倫敦最著名的古著店之一Absolute Vintage接受我們的訪問,采訪中Jenny告訴我們,在英文里,二手衣服被稱為second-hand clothes或者used clothes,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穿戴過的,就是舊貨,外國稱之為used,來源主要為捐贈,正常情況下,不作出售用途。另一類是全新的但買來后因為各種原因而壓箱底,或許是過季了不喜歡,或許是穿起來不舒服等等。任何一件衣服只要穿了一次或者根本一次也沒穿過就壓在箱底,這些服飾都可以稱為二手衣。“而古著與我們所說的二手服飾最大的不同在于:古著可能是全新或者二手的,但不是隨便一件“二手”的服飾或者單品,都可以稱為“古著”,古著是一個時尚風格。
1920-1980年流行的經典時裝的歷史,也是現代“古著”衣的歷史。通過了解上世紀流行的經典服飾設計,可以感受到每個特定年代的流行美學,從而近一步體會古著的魅力。從上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期間,每個時代有其偏愛的布料、裁剪方式和工藝。Jenny舉的例子就能引起很多小伙伴的共鳴:“50年代,或者說,大工業革命之前的工藝是最值得稱贊的,就拿縫線來說,針法精細準確使得衣物本身更持久耐用,以至于一些來自30年代的鞋子都比現在的一些高街品牌耐穿。”
1920s 爵士年代 直筒裙 Flapper 裝飾主義
代表設計師 Coco Chanel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里面有一句經典的臺詞,“這是一個最好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道出了1920年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年代,愛它繁華恨它的奢靡。一戰結束后,經濟逐漸復蘇,爵士樂這一新藝術興起,遍地是酒吧與夜店,社會中上階層著迷于華麗的裝扮,穿梭于各種party,過著夜夜笙歌奢靡般的生活。同時,新獨立女性運動開始,一群獨立有思想的“Flapper”引領了一股新時尚女性風潮,拋棄傳統的淑女形象,棄穿緊身胸衣,剪掉長發,換上俏皮短Bobo頭,像男孩子一樣,抽煙喝酒,開車郊游,打高爾夫,享受夜生活。Coco Chanel就是這一時代代表女性之一。
這些時髦的“Flapper”身著的裙裝,不再講求腰身,剪裁直筒寬松,下落腰線。當時裝飾主義(Deco Art)這一機械美學流行,幾何圖案廣泛被運用,如扇形輻射狀的太陽光,建筑輪廓等等,并以明亮且有對比的顏色來彩繪。流蘇,亮片,羽毛這些戲劇性元素也大量注入女性服飾中,反映著這個爵士年代的奢華與紙醉金迷。配飾方面,夸張的長項鏈,幾何圖案的珠寶發飾及方巾,低跟綁帶圓面的瑪麗珍,復古方扣手拿包,度假時的鐘形小禮帽也是當時的必備時尚單品。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主要講述了是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流社會紙醉金迷般的生活,片中各種大牌(Prada,Miu Miu, Tiffany&Co.等等)的運用,打造出了極具1920年代風格的經典上流人物著裝指南。電影中女主Daisy熱衷社交,游走于各種宴會,出場便是身著Prada與Miumiu專門為電影打造的華服。其中,Daisy穿的Flapper式直筒裙是20s最為經典的設計,不強調腰身,拋棄胸衣,流蘇,幾何元素引入,鑲上亮片和珠寶,打造出華麗質感。該電影中女主佩戴的發飾,無論是奢華的Tiffany&Co.珠寶發箍還是簡約的方巾發帶,無一不展現了20s的女性著裝流行美學 Art Deco——幾何圖案和流蘇的迷戀。不過,要成為真正20s的fashion icon,你可能還需要一頭如女主Daisy 和Jordan金色的Bobo頭,配上一個長長的煙桿和夸張的珠寶長項鏈,或者圓形小帽子來凹造型。簡而言之,20s年代就是簡單的衣服結構配上華麗的裝飾。相對女性著裝的奢華,電影中男性的服飾經典低調,講究衣服質感和整體造型,領帶,袋巾,懷表及扣眼色調強調一致。男主Gatsby電影中身穿休閑米色背帶褲西裝,腳穿雙色牛津鞋,頭戴草編小圓禮帽,這一經典的1920s的紳士打扮,很值得迷戀古著風的時尚男士參考。
1930s 女性美與魅力回歸 H型剪裁 過膝長裙
代表設計師 Madeleine Vionnet
1930s,繁華奢靡的消退,經濟蕭條與戰前的氣氛的緊張,這一時期的獨立自主的女性們,對著裝更有了自主性。無論是日常還是晚裝,外套還是裙裝,剪裁都以H型為主,內斂腰線,裙裝也變長及踝,強調女性的美。冬季大衣加入皮草元素,刺繡,鑲珠和花邊等元素逐漸淡出人們視野。此時,印花和褶皺被運用在女性服飾上,增加女人味。不同于20年代流行的鐘型小禮帽,蝶形小圓帽更受人追捧。
1940s 典型軍裝 墊肩袖
代表設計師 Elsa Schiaparelli
二戰后,物資匱乏,民眾的服裝用料大量減少,服飾講究簡約,沒有多余的裝飾。當時的女性服飾受到簡約硬朗軍裝的影響,衣服輪廓設計較為中性,裙裝長度上移及膝蓋,小腰身,墊肩袖,帥氣中透露出一絲女人味兒。寬肩收腰的二戰風格套裝成為當時的主流日裝。
1950 優雅 細腰傘裙 性感
代表設計師 Christian Dior
1950年代是一個推崇女性展現優美輪廓與曲線的時代。受到法國著名設計師Christian Dior先生在1947年全新推出的新風貌(Newlook)的影響,女性優雅風成為主流,這個時期的女式服裝肩線窄而圓潤,熱衷于花柄圖案,強調細腰及A線廓型,突出胸部的豐滿,從廓形結構上修飾出女性黃金比例。而50年代之風不僅有優雅而已,著名女星Marilyn Monroe這位尤物則展現了50年代另一時尚風潮——性感,大紅唇,深V露背及膝裙裝,印花,營造一種性感女人味。
1960s 波普藝術時代 迷你裙 嬉皮士 未來主義
代表設計師 Mary Quant, Yves Saint Laurent, Andre Courreges
進入60年代,流行元素開始多元化。時尚中心從巴黎轉移到倫敦,波普藝術(Pop Art)流行,特別受青年人群追捧。波普(Pop)來自大眾化(popular)這個單詞,反對一切虛無主義思想,追求大眾化的趣味,認為服裝應該根據消費者的愛好與趣味進行設計,設計追求新穎與獨特,色彩處理大膽,強調視覺感受與靈活性。超短的迷你裙(mini skirt)則是這個波普藝術時代最為經典的代表作之一。1966年,設計師Mary Quant大呼“剪短你的裙子”解放女性口號,把裙子剪裁到膝蓋以上6英寸左右的地方,配上皮靴,讓全世界少女露出大腿,讓上了年紀的人側目。Twiggy這位最早的一代IT Girl 是60s時尚風潮的代名詞。在這一年,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的無性別設計(unisex)“吸煙裝”也是時代經典之作,最初吸煙裝是上流階層男士在晚宴結束后,去吸煙室所穿的黑色輕便西服,而YSL鼓勵女性穿褲子,在中性的風格中加入女性化元素,將男女式服裝精華完美結合,修長的西服,加上緊身的鉛筆褲,配上粗跟高跟鞋或者長筒馬靴,金屬質感配飾或絲巾,散發出一種不羈的帥氣,但又不失女性嫵媚之感。這一個多元流派的時代里,未來主義的風格時裝(Futurism)在此興起,代表設計師之一就是Andre Courreges。從“阿波羅”登月工程開始,社會對宇宙和科技的向往,Andre Courreges以太空與宇航為靈感,采用白色與色彩明亮的面料,采用幾何剪裁,衣服輪廓夸張,鋼盔似的帽子,配上塑膠金屬色澤的靴子,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神秘未來感。嬉皮士(Hippies)的波西米亞民族風在這個時代年代末開始盛行,Beatles引領與倡導,長發,大胡子,色彩鮮艷,衣飾設計怪異,這一波西米亞民族風,也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
1970s 朋克風 波西米亞 極簡中性
代表設計師 Vivienne Westwood
1970年代是一個瘋狂華麗的混沌年代。時裝風格初期既傳承了60年代的中性簡約風,又混雜著60年代末興起的波西米亞嬉皮風。到了中后期,搖滾樂靡一時,受David Bowie等一眾流行搖滾樂手的影響,時尚界吹起了特立獨行的朋克風(Punk)。衣服故意撕破,磨損的衣邊,緊身的衣服,松松垮垮的外套,衣服印有不同的logo或者文字,鉚釘金屬的配飾,馬丁靴都是那個年代朋克風格的經典搭配。
1980s 典型大墊肩 套裝 職業化 解構主義
代表設計師 Rei Kawakubo, Issey Miyake
這一時代,職業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著裝職業化,夸張的大墊肩設計,上衣線條刻板,配上普通剪裁的西裝裙,風格更偏男性氣質。而另一邊日本設計師們出現在世界舞臺上,完美的結構裁剪和實用主義,Issey Miyake以各種形狀的幾何剪裁為主,采用亞克力,PV,雪紡鮮艷亮麗的面料,展現一種巴克洛建筑著裝風格,成為了80年代的經典之作之一。同時,健身舞在這一年代流行,緊身褲,護腿襪,涂鴉T-shirt,運動鞋,墨鏡等,毫無章節地混搭在一起,有一種“壞品味”之感。
不得不提的是電影《時光盡頭的戀人》(The Age of Adeline)這部2015年上映的時尚大片,背景時間幾乎涵蓋了整個20世紀。看完了這部電影,基本上也了解了20世紀女性時裝的時尚風潮。這年代穿越劇部由緋聞女孩Queen S-Blake Lively主演,講述了1930年,一位年輕的媽媽Adeline在一場大車禍中幸存下來。但往后的日子里,當身邊她所愛之人都隨著時間的飛逝而老去,包括她女兒,而Adeline的容貌年紀就一直停留在29歲不會變老,為了更好地活著,她必須不停地換身份和工作,小心謹慎的對待身邊的人,即使遇到人生真愛也不敢輕易付出。故事雖簡單卻很感人,但最為吸引人的是片中Blake lively 在20世紀每個年代的時尚造型。例如1930年代,教堂給女兒做洗禮儀式時,女主頭戴花朵裝飾蝶形小禮帽,印花上衣配米白及踝半身裙,一股清新復古風。1950年代,一場女主Adeline被人跟蹤的畫面,女主身穿Gucci雙排扣軍裝,里配藍色墊肩袖收腰及膝裙,配上印花絲巾,簡約時尚又職業。這部電影的時尚風格可謂覆蓋了整個Vintage風格的各個時代,值得時尚迷仔細細觀摩。
對古著的疑惑和誤解還沒有消除,這些問題你看看古著行家怎么說。
1. 為什么我要穿古著?
Bridget at What The Butler Wore: 人都追求自身的獨特性,這也就是人們選擇不同的著裝風格的原因。有的人喜歡將復古風格混搭到現代風格中;有的人則是因為與生俱來的懷舊情結;還有的人覺得穿古著可以環保地購買到高端優質的衣服。
2 . 亞洲女生適合古著嗎?
Jenny at Absolute Vintage: 我們常常看到打扮得非常時髦的亞洲女生,在我們看來他們和時尚的歐洲女生并沒有很大區別。時尚是沒有國界的,只能說每個人追求不一樣的風格。
3. 古著一定是穿過的衣服嗎?
Jenny at Absolute Vintage: 可以說,沒有穿過的衣服大概占有20%-30%,有的是壓箱底的衣服,有的是一些已經關閉很久的服裝廠。
4. 我們經常能聞到古著服飾有一股怪味,是哪里來的?
Dodie at Virginia’s Antiques:一般這股味道來自衣服本身的布料。古著衣服年代久遠,布料在時間的催化下,加上儲藏方式的影響,就會產生我們熟悉的古著味道。
5. 古著是洋垃圾,并且是已故之人的衣服?
Bridget at What The Butler Wore: 其實不用說的事實,一件來自20年代的古著必定是已故之人留下來的。欣賞古著應該關注它的設計感、歷史感,當然要避免購買到偽古(即所謂的洋垃圾),你需要慧眼與品位。
文字: WENJING LIN
《EASY模式》
英國時尚生活雜志
繼續閱讀
微信號
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