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人口大省,山東因為發展均衡而入2017GDP排行榜前三甲,而四川因為成都獨大,犧牲了其他城市的發展,而排名不佳,樓主之意十分明顯,山東模式要好于四川,真的是這樣的嗎?
成都高新區圖片
與齊頭并進的山東相比,川內二大的綿陽在山東只排在倒數第二位置,險勝萊蕪。因之取笑'四川第一大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間,隔著一個山東省的距離”。但是,去掉成都,四川各地就差不太多,但這樣的均衡有意義嗎?
如果說成都的領先是川內其他城市的犧牲為代價,四川是成都的郊區,深圳的發展,也是全國人民贊助?四川作為第一打工人口大省,對深圳的發展功不可沒。(最應哭暈在一旁的,應該是最沒存在感的石家莊吧!)
成都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領頭羊,入圍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首位城市,政策的傾斜是肯定有的,與其實力也是相匹配的。而成都獨大的發展,有其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原因。
成渝高速公路
山東在海邊,同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一樣,先行一步,很正常。而地區中部內陸的四Ill,除了甘阿涼地區,大部也正常。由于地理原因,95年才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隨著國家大開發戰略實施,近十年來交通狀況已今非昔比。
改革開放由沿海輻射內陸,西部地區以點帶面,實現共同發展也是大趨勢。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干紅春滿園。差距會逐步縮小,快與慢除去客觀原因,也與當地領導班子的水平有關。
搞一刀切的發展模式,齊頭并進 唯GDp馬首是瞻,搞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開發區早就證明不科學。立足實地情況,因地制宜才是王道。
比如瀘州和宜賓都以酒聞名,搞白酒聯盟好多年,未見大成效。卻要各建川內最大的內陸碼頭,但宜賓在上游,瀘州在下游,相鄰如此之近,集裝箱貨源不夠吃不飽,誰的大有什么意思?
如果像貴州一樣窮,均衡又有何意義?一個農業大省與經濟大省相比,Gdp肯定比不過。要搞招商引資,成都必然更吸引人,人才也會往發達地區匯集,一點突被,帶動全川,有何不好?
究竟成都模式,還是山東模式更好,手指有短長,不應一概而論,時間會證明一切。
元元感謝您的閱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