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普通話(標準音)是從現時的自然語言當中選了一部分音素來構成普通話的音素的。這句話的官方表述是,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準漢語”。
為啥要強調“現時”?
入聲、尖團、濁音這些歷史語音的現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已經主動演化為其他語音現象(入派三聲、尖團、濁音消失)。從功能上來說,已經由雙音節化的詞語來平衡了“入聲、尖團、濁音”帶來的區別意義的作用,而這個語音系統簡化、過程是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根本無法逆轉。
1913年,“讀音統一會”用投票方式議定了“國音”標準,1913年還出版了《國音字典》。老國音雖也以北京音為主,但加入了南京官話特征,如有入聲、平翹、前后鼻、尖團,即部分音調按照北京話,而部分韻母、入聲音調按照南京話,所以是個大雜燴。
推廣的時候北方人發不出入聲,趙元任還為此專門錄音示范,甚至給學生用巧計“中華好大國”“偷嘗兩塊肉”來幫助分辨“五聲”陰、陽、上、去、入。
但是,推不下去啊!10年之后的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的“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決定完全采用北京語音,史稱“新國音”——今天的普通話就繼承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