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些畫風,你還認得出這是你曾經很熟悉的「晨光」嗎?
不會吧?記憶中的「晨光」,不是這樣的嗎?
遠離學校門口的小賣部太久了,其實如果不是注意到一家雜貨店的話,我可能一下子也沒想起「晨光文具」來。
我們在悄悄長大的同時,曾經是一片天地的文具行業,也在悄悄地發生變革。
\ 原來這家店的金主是他!
近年來,由 MUJI 帶火了的集齊文具、餐具、廚具、床上用品、家居用品的生活類商店有很多。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喜歡的東西,除了實用,還要好玩又有趣。
對于雜貨鋪,也不再是陳列商品的要求那么簡單了。
對店內的空間設計審美,和物品擺放位置,有了更高的要求:
整個空間風格要統一、客人的閑逛路線不能重復、物品不僅要分類,還有要符合人的審視慣性來排序……
整得像逛「蘇州園林」一樣講究。
正因為大家覺得逛雜貨店是一件能買到需要的東西、又有觀賞性的事情,所以國內耶出現了一系列稱之為「雜貨店」的本土品牌。
而你也許看過它—— 九木雜物社。
兩年前,九木雜物社開始在各大商場里初露頭角。
文藝的店鋪裝潢里,攬含著豐富的生活雜貨,從文創到智能產品,從箱包配件到家居小物。
小女生喜歡的東西,在這里都有應有盡有。
而產品價格方面,介于 MUJI 和名創優品之間。
有人說,這店面不就是 MUJI 風嗎?
簡單的線條設計,原木質感,以素雅為主,沒有多余的色彩,卻是最讓人體舒服的自然顏色。
抱著好奇,深究了一下,發現九木雜物社是隸屬于「晨光文具」旗下的子公司。
什么?小時候用的那個「晨光」?
都多少年沒聽過這個詞了,想不到,晨光從文具拓展成了文創,再到雜貨鋪,一直以多樣性的模式經營著。
\ 曾經輝煌,但現在擠不過進口文具
很多人選擇晨光,也不外乎這兩個詞:便宜,好用。
韓國筆芯技術,自家生產,晨光家做得最好、最得人心的一款產品,就是性價比最高,不漏墨、不斷墨的中性筆了。
就算沒蓋筆蓋摔在地上,晨光中性筆也基本是很少出現斷墨的情況。
不像三菱、斑馬的中性筆,不小心掉地上一次,就報廢了,加上價格貴,心疼得要死。
如果在一堆筆中挑選,除了挨個打開筆蓋,畫一畫試一試,唯一一個你覺得不用試,肯定能寫得出來,而且很順暢的,就是「晨光」了。
而且它款式更新快,包裝精美,深得女生喜愛。
在沒多少錢的年代,逛文具店對女生來說,就像逛衣服一樣,而晨光筆,正是小學生能自己做主買得起的「衣裳」。
但也正因為對口「中小學生」的市場定位,太過深入民心,「晨光」也被貼上了「低價」、「稚趣」的標簽。
一個工作了的人,如果桌面上的筆是晨光米菲兔中性筆,是很不符合他的個人身份定位的。
而當一個人有能力買價格高一點的文具時,他所看見的,是 MUJI、斑馬、三菱這些進口貨。
「晨光」是物美價廉,但在用筆流暢度來說,還是前者的流暢感更為突出。
時間看回來,「晨光文具」是為數不多,會變通的老品牌。
在 2004 年開了「晨光生活館」,針對學生和年輕消費者,提供文具、禮品、飾品及生活用品等產品。
也為接下來的嘗試,做了向前一步的探索。
2016 年,公司在晨光生活館的基礎上,推出升級版:九木雜物社,經營品類更豐富的生活雜貨,將目標鎖定在年輕中層階級的消費人群。
但因日本早年的雜貨業態,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而國內的才剛剛起步,針對「文具、文創、生活」的定位還不準確,還在探索期。
所以,很多本土雜貨品牌,仍然在大海里,撈不起來。
相比之下,日本的 MUJI、LoFt、DAISO 大創 ……一進入中國市場,就掀起一番波浪。
從一個側面也表明,國人的審美提高了,而且也愿意為一些「美」的理念買單。
\ 這幾年,晨光都在做什么
晨光文具陪伴 80 后、90 后長大,是一家老牌文具公司。
他們一直都在做品牌升級,為的是能與消費者的審美、需求、以及消費升級程度做匹配。
公司陸續打造出了晨光生活館、九木雜物社,做了更多生活生活零售方面的探索。
晨光跟國內外眾多知名 IP,展開了跨界合作,還得到了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授權。
與大英博物館合作的神秘埃及系列:
梵高系列:
他們還和獨立插畫師合作,共同推出的山海經系列:
貓咪浮世繪系列:
連海賊王合作系列也有!
在日本文創品牌和本土文具類小眾品牌的分割下,在文具領域市場中,「晨光」并沒有太大的勝算。
但它仍在進步,以不同的形式,去盡可能地接觸曾是忠實用戶的你們。
如果你還覺得它完完全全消失了,只有兩種可能:
一、你桌面上,不知不覺都是進口筆了;
二、你已經很久不寫字了。
現在看完,是不是又被「晨光」種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