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一些關于地球的數據,就像下圖這樣:
對于個人而言,人相對于地球確實十分渺小,地球大到我們肉眼根本看不出它是個球體,看不到地平線的彎曲,這就是因為它足夠大。但是實際上,地球在整個太陽系中算是小的。我們可以拿一些行星來做一個比較,8大行星當中,地球只能排第五位。
就拿木星來說,就是地球體積的1413倍,而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8倍,其他的氣態行星都比地球大得多。不過行星相對于恒星來說,也是小的可憐。
木星相對于太陽的尺寸,就差不多是地球相當于木星的尺寸。太陽一個恒星就占據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因此,地球是整個太陽系是微乎其微的。
當然,其實太陽也不算大,太陽系是在銀河系中的一個普通的恒星系,在銀河系中類似于太陽這樣的恒星大概有1500億~4000億顆,所以說,太陽相對于銀河系來說也是十分渺小的存在。
只不過,銀河系也不大,只是本星系群當中一份子。而本星系群也不大,它也只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份子,而室女座超星系團也不大,它僅僅是可觀測宇宙的一個小點,你以為可觀測宇宙就大了么?那就大錯特錯了,可觀測宇宙也僅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根據普朗克衛星發回來的最新觀測數據,宇宙在近乎于平坦(觀測不確定性僅僅只有千分之六),意思是說,宇宙大概率是平坦的,又通過宇宙密度的計算,目前來看,宇宙大概率又是無限大的。因此,相對于浩瀚的宇宙,地球乃至太陽系,銀河系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美國宇航局就曾經讓衛星在距離地球500萬公里的地方對著地月系統拍張照片,
這看起來好像還挺大,不過,我們再看看旅行者1號在1990年在距離地球64億公里的地方,朝著地球拍照,這張照片要放大很多很多倍之后,才能隱約地看到小藍點,大概只有0.12個像素點。而我們要知道的是,此時的旅行者1號可還在太陽系內,所以地球在宇宙尺度下,真的是太小太小了。
即使我們不放眼整個宇宙,僅僅從行星的角度來看地球,為什么地球只有這么大?而木星就能那么大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宇宙中的元素豐度,說白了就是元素的含量,毫無疑問氫原子是最多,然后一部分氦,它們總共占了99%,剩余不到1%的是比氫和氦原子序數更大的元素。發現沒有?其實,我們地球氫和氦都不算多,多的是比氫和氦原子序數更大的元素。
所以,地球命中注定不會很大,因為宇宙中的元素在大尺度上是分布均勻的。
而太陽形成時,會剩下一下邊角碎料,太陽會刮太陽風,把這些碎料吹出去,這樣就會出現比較氫的元素被吹得更遠,而重的元素都留在靠近太陽的地方,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么木星以內的行星都是類地行星,也就是都是巖石狀態的行星,說白了就是構成這些行星的元素都是比較重的,而木星以及木星以外的行星都是氣態行星,構成木星等氣態行星的元素都是比較輕的。而宇宙中氫和氦是占比最高的,所以構成那些氣態行星的元素基本上都是氫和氦,所以氣態行星都要更大一些。
所以,我們說地球只有這么大,并不是它不爭氣,而是命中注定只能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