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詩人輩出的朝代,不僅有李白這樣的豪放派詩仙,杜甫這樣的寫實派詩圣,而且還有李賀這樣的浪漫主義詩鬼。李賀才氣逼人,“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曾創作出“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雄雞一聲天下白”“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等千古佳句。
而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出自《金銅仙人辭漢歌》整首詩句為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轄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的這句詩在唐代一經面世,就聞名遐邇。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以求下聯。但唐代沒人能夠對出,后代很多詩人也競相引用,比如,歐陽修在《減字木蘭花》中的“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賀鑄《梅花引》中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
因為此句十分經典,后世之人就把這句詩單獨拎出來,作為上聯想要對出下一句,很多人嘗試對出下聯但都沒有結果,直到兩百年后,北宋時期有一個喜歡嗜酒的人,他叫作“石延年”,此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他經常與人聚眾喝酒。一次聚會中,酒過三巡,眾人把李賀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搬出來對對子時,已喝高了的石延年卻脫口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
此聯一出,在當時便驚動四座,之后更是同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成為千古絕對。至于下聯的妙處,便在于不僅詞性聲律等互相對仗,而且都有著引喻生長、興衰的深遠意境。故兩聯相配,自然融為一體。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多么完美的詩句,富有意境而又有深意。
“天”對“月”,“情”對“恨”,“有”對“無”,對仗工整,都是引用自然作對,可為經典。
現在還能看到這種名詩佳句,實在是非常難得。
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繼續進行創作,能力也是非常高。
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古文化的影響力。
尤其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每一屆都會掀起“詩詞熱”。在節目中,董卿的詩詞涵養尤其令人贊嘆。
從四川遠赴新疆的煤田滅火員,攻擂失敗,遺憾離場,董卿送他陸游的詩:
“ 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專家討論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時,董卿脫口而出接下句:
“ 月如無恨月長圓”。
接著又對了一句:
“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董卿的詩詞涵養來源于成長時父親嚴厲的教育。沒有誰的氣質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學習得來的。
家長越來越注重對孩子的文化的教育,很多爸媽早已有了培養孩子從小背誦古詩詞的意識,所以,想法設法的想讓孩子去背古詩詞,這也就造成了現在“逼”孩子背古詩的現象,其實孩子背古詩并沒有那么難,重要的是興趣。
我們都知道詩詞興趣需要從小培養,1~6歲是孩子培養興趣啟蒙的一個黃金時期,孩子的這段時期,可塑性非常強,給孩子灌輸什么知識,孩子就會主動去接受什么知識。
新聞中也出臺了相關教材的改革,教材改革,古詩詞量增加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詩詞日益重要的今天,為什么不給孩子多一點古詩詞的滋養?
尤其是課本和考試經歷改革的現在,培養孩子古詩詞興趣,刻不容緩。
那就是讓孩子邊玩邊背。
讓孩子在情境中去深入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爛熟于心,不會出現睡一覺就忘了的現象。
到底該怎么玩?怎么邊玩邊背呢?
近幾年非常流行一個詞語叫做“飛花令”,其實,這是一個源自古時候的游戲,就是說一個關鍵字,然后根據這個關鍵字去說出有這個字的詩句。
這個游戲可以讓孩子擺脫枯燥的背古詩,在游戲中背詩,孩子肯定越背越起勁兒。
古詩詞的好處不言而喻,有多少名人志士都是在古詩詞的滋養中成就的自己,在生活條件富足的今天,也不能讓孩子的精神食糧落下。
我們不妨也試一下“飛花令”。相信你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意外的收獲。
“飛花令”收錄的都是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著名詩人的經典著作。
北大才女琬如編著的,也是《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們集體給孩子們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