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癌癥之王',很多人因為患有此病而喪失生命。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似乎人們患肺癌的幾率也比過去更高了些。多數人不了解這是什么原因,今天咱們就來系統地講解一下。
首先,想要了解肺癌,必須要從引發肺癌的原因著手。一般來說,引發肺癌的因素主要有遺傳、吸煙、空氣污染、工作環境等。
1,遺傳因素:
所謂遺傳因素,是指那些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在醫學史上,肺癌并非真正的遺傳病,至少不是直接的遺傳性疾病。但不能因為醫學上認定肺癌不遺傳就對它放松警惕,有臨床研究發現,家族中有一位或兩位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肺癌,那么其他家庭成員患有肺癌的風險就比無家族史者高2.57倍。原因在于,同一家庭的成員會在同樣的致癌因素的刺激下,引起體內染色體畸變,也就是這種染色體畸變,具有遺傳給后代的可能性。
2,吸煙:
對于肺癌患者來說,吸煙絕對是導致癌癥的一大誘因。《英國癌癥雜志》發表過一篇經典論文,就曾詳細地介紹過吸煙與肺癌患者之間的關系。
論文中記載:不吸煙者,75歲死于肺癌的概率只有0.3%,而一直吸煙的人死于肺癌的平均概率是16%,是不吸煙者的50倍還多。不僅如此,吸煙者如果每天抽超過5支煙,75歲死于肺癌的概率即會上升為25%。
在如此權威的數據顯示下,你是不是也明白了'吸煙有害健康'并非只是一句大而泛之的廣告語?
但如若你不吸煙,也別急著高興,因為二手煙同樣是致癌的一大利器。我們最害怕的甲醛、亞硝胺、砷、釙-210等多種強致癌物,統統在二手煙中被檢測到過。不僅僅是肺癌,據統計,二手煙至少能夠引起70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癥。
3,環境:
這里所指的環境因素,并非只是空氣污染,還包括人們日常工作的環境。先說空氣污染,在工業和交通發達地區,石油、煤等燃燒,以及公路塵埃會產生含有苯并芘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并且,苯并芘中有害物質的暴露劑量還和肺癌的發生率成正相關。所以,空氣污染和引發肺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除此之外,目前被相關資料證實的,至少有9種職業環境致癌物能夠增加人們患肺癌的風險,即鋁制品的副產品、砷、石棉、二氯甲基醚、鉻化合物、焦碳爐、芥子氣、含鎳的雜志、氯乙烯。所以,長期和這些物質共同工作的人們,一定要注意。
但預防還只是其一,治療才是對抗肺癌的正確打開方式。由于肺癌的死亡率很高,很多人會想當然地將'肺癌'與'死神'畫上等號,但其實,隨著醫學越來越發達,'帶癌長生存'已經十分普遍。
如今,肺癌早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癥,根據腫瘤大小、分期及轉移情況,其治療效果也有所不同。早期肺癌有機會通過手術的方式達到臨床治愈;中晚期肺癌也隨著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治療效果十分可觀。
靶向治療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治療方式。其原理是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使用不同的靶向藥物來阻斷癌細胞的信號傳導,阻礙癌細胞生長。靶向治療副反應小,作用精準、效果優越,使得很多晚期肺癌患者都獲得了長期生存。2005年,世界首個肺癌口服靶向藥易瑞沙(吉非替尼)在中國上市,中國的肺癌治療進入精準治療時代,此后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一代肺癌靶向藥物紛紛隨之上市。
近年來,靶向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靶向治療。晚期肺癌經醫生判斷可以考慮靶向治療時,需要先做基因檢測以判斷患者基因突變情況和靶點,來選擇適合的靶向藥。亞洲患者中,EGFR突變是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之一,約30%-4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具有該突變;有了EGFR突變,意味著可以吃對應的靶向藥,有效率高達60%-70%以上,副作用也較小。上文中提到的第一代原研靶向藥吉非替尼就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針對EGFR突變的肺癌靶向藥之一。
總體而言,由于靶向性強,副作用小,靶向治療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推動肺癌逐漸向慢性病邁進,這也增強了患者面對肺癌時的信心。所以,以后千萬不要再聞癌色變,與其擔驚受怕,不如提前防范,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力求獲得高質量的'與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