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思維是什么
如果要去定義場景思維,我更多的會認為:場景思維是一種推演和模擬思考能力。我們一方面需要輸出需求,一方面需要在腦海里去模擬產品的使用場景。
可以說,場景思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推演能力。優秀的場景思維,在產品上線前能夠精準預測實際效果以及用戶的使用行為,這需要我們具備極其強大的想象能力。
阿基米德有一句經典名言流傳了很久:
這句話我個人是非常認可的,假如阿基米德是一位產品經理,那么這句話就是他在構建場景后的一個結論。
場景思維也可以視作是對大量信息的計算思維。
如同阿基米德一般,現在仍然有許多偉大的人物正在構造場景,通過處理大量的信息來推演未來,比如我們的每一位創業者以及產品經理們。
凱文凱利在《必然》這本書里提到的這句話:
你能否構造出關于未來的場景呢?這得看你的想象力以及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場景思維等于想象力,但想象力卻并不等于場景;區別就在于對大量信息的處理,加工及計算。
▍想象力
我們需要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場景,它是屬于未來的,因此我們需要考慮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即: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什么了什么事情?
人物:場景主要關系到的用戶角色
時間:包含了發生時間的瞬時,還有到事件結束前的時段
地點:更多的是指一種環境背景,包括心理,情感,現實,甚至虛擬空間,流程環節等
事件:故事的主體,也是場景發生的主要動機
不如我們嘗試一下去想象春運的場景:
時間是春節的日期;
人物則是需要回家以及需要在該時間使用列車服務的群體;
地點是過年的節慶環境以及親人團聚的情感環境,當然還包括人員集中導致的擁堵、排隊、搶票等等背景所構成的環境;
事件:這個場景會包含購票、排隊、乘車一系列的事件。
▍大量信息處理能力
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想象力,也都具備這樣的能力。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場景等同于想象力,但想象力卻不等同于場景。
我們的場景構造具備很強的指導性,因此場景的誕生就希望他是正確的,為了保證我們能夠預測到正確的場景,我們需要捕獲大量信息并且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
好的場景不僅僅是基于用戶的信息捕獲。
項目背景
這個時間推出這樣的功能是否能價值最大化,付出的時間成本是否有收益。要知道一個2C的項目,正常情況有50%的功能是多余的。
案例
1.0版本的C端產品是否需要賬號注冊以及賬號退出的功能呢?用戶在1.0的時候并不需要,不是嗎?
團隊背景
在實際的研發過程中,我們往往存在很多非產品直接相關的開發任務。比如一些框架的調整,一些底層結構的調整,甚至內部協同系統的開發,正如砍柴仍然需要和磨刀成本相平衡。
當需求源匱乏的時候,我們的研發需要做哪些不屬于新需求的,但又對以后的計劃有所幫助的內容呢?產品并不是一昧的去迭代可視化的部分,還有大量的精力是投入到用戶不可視的地方
比如微信的信息到達率以及流量的節省,以及影視類軟件的清晰度、流暢度,這些都是屬于不可視的部分。那么我們所處的團隊背景當下是否有必要停下產品迭代的腳步去做一些加分項?以及強化團隊本身的產出率呢?
市場背景
產品迭代過程中基本就是一場競賽,有時候我們需要和對手保持相同的特色,對方已經做出來的優秀的模塊,我們可以借鑒過來,但也要考慮到功能本身并不一定符合自身產品的定位,同時也要考慮對手的下一步計劃。
我們需要很清楚一件事情:不論是好的需求,壞的需求,一定都有產品已經做出來了。所謂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切忌貿然參考市場產品,存在確實有其理論依據,但未必就是正確的,同時,還要順從產品的表現形式去反推背后的需求邏輯。
很多時候,我們的構思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執行階段卻容易將事情做成另外一種形式。
小結
如果你一直受困與場景的塑造,你的提案總是不被認可,不如跳出產品的局限去考慮一下是不是其他環節的信息缺少了或者分析不到位。產品經理嚴格意義上并不是一類強執行的行業,而是強思考的行業,我們所需要思考的信息遠遠不只是產品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多維度信息的綜合思考。
作者: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擅長領域: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