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治病,終究是離不開經脈的,無論哪種療法,無論什么手段,其實最終都是通過氣血的歸經而產生療效。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經絡養生理論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經絡養生理論一、經絡系統
1、定義:經絡即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
2、經絡的基本作用:
1)、經絡具有聯系臟腑和肢體的作用。如《靈樞·海論》中所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
2)、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御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如《靈樞·本藏》中所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
《靈樞·經脈》中言: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3、經絡的組成:
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經脈:分別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
絡脈:絡脈分為十五絡、孫絡和浮絡。
十二正經:由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組成。
臟與腑,外屬經,手與足,二六均。足太陽,屬膀胱,足陽明,胃腑當,足少陽,屬膽腑;足太陰,脾所主,足少陰,內屬腎,足厥陰,肝之本。手太陽,為小腸,手陽明,是大腸,手少陽,三焦強,手太陰,即肺金,手少陰,內屬心,手厥陰,胞絡經。
任督二脈:
有任督,百脈王,前與后,分兩行,前行短,后行長,滯則病,通則常。
4、十二經絡分布規律:
十二經絡中,互為表里關系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相接;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相接;同名的陰經與陰經,在腹胸部相接。
六陰經:分布于四肢內側和胸腹。
六陽經:分布于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