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遇到那些對學習毫無主動性的學生,使出了渾身解數,做思想工作,利用休息時間輔導,與家長溝通聯系,但是收效甚微,最后做老師的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教書那么多年的經驗在這里完全排不上用場,很有挫敗感,遇到這樣的學生,該怎么辦呢?
一位教師這樣感慨:從教20多年,剛開始教書的時候秉承著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原則,立志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當年的誓言現在想起來還依舊讓人感動,可是作為一名教師來講,能力也是有限的,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灌輸知識是一方面,但是啟迪心智豈非易事,面對自己放棄自己的孩子,面對放棄孩子的家長,作為教師來說,也只有告訴自己,有的事不是努力就能有結果的。
另一位教師發表感言:對于這種“油鹽不進”的學生,多次與家長溝通,但是電話里家長的一句話竟然噎的老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家長說:我就是管不了他才把他送到你們這里,你們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我們家長不會有一句怨言,我現在還有別的事,先掛了,老師你盡管去管教他就好了!這位教師聽到后半天才回過神來,如果真要按照家長說的方式去管,估計工作早就被開除了N次,想想只有繼續苦口婆心地感化學生了。
一位農村學校的教師發言了: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很多留守孩子就是這種狀態,家長根本無暇顧及自己孩子的學業,只要能有個學上就行了,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也只能盡最大能力保證孩子不成材但要成人了。
有家長表示,如果自己的孩子真不是學習的料,就要趁早打算,讓他學點自己感興趣的技能也比整日逼著苦讀書強。
一位醫生表示,教育和看病是一樣的,醫生也有看不好的病,一種是病入膏肓的人,一種是自己不想活的人,醫生面對這兩種人,都感覺回天乏力,教育也是同樣,面對這種學生,如果管教過嚴,硬要去管,有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釀成禍事。很多新聞中的師生矛盾,家校矛盾,就是因為老師的高壓硬逼造成的,所以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盡力就好。
連孔子都說過:朽木不可雕也。作為教師,在盡職盡責的前提下,面對這樣的學生,也只能是長嘆一聲,恨鐵不能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