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教授、南京醫科大學校長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等牽頭組織20位國內外運動與健康領域專家完成的《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活動與健康:專家共識2020》,發表在享有極高學術聲譽的運動醫學期刊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上。該論文的發表標志著全球第一個關于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體育活動和健康問題的專家共識問世。
該論文以經歷改革開放40余年后我國面臨的社會和人口轉型以及生活方式轉變導致的公共健康挑戰為背景,聚焦中國1.7億多兒童和青少年的整體健康改善,從全面健康、心肺健康和肌肉骨骼健康等10大主題梳理了6至17歲兒童和青少年在參加中到高強度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多種積極健康結果,并檢視了達成這些積極效果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我國教師、教育專家、家長和決策者提供了基于學校、臨床和社區等多元化場景的干預措施和體育活動推廣策略,為制定文化上適當且有效的健康促進戰略和政策舉措提供了科學支撐,尤其是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提供了全面而系統的政策信息。
論文以強有力的科學證據表明,兒童和青少年每天進行6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中等強度到高強度身體活動,在健康和健身等多個領域都有顯著的益處,而且這些益處將貫穿他們的一生。但這種積極效果的出現在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中還存在著較大距離,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顯得十分緊迫。來自大規模橫斷面和回顧性人口研究的證據揭示,我國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體育活動和身體健康總體水平依然很不理想,僅有不到四分之一(22%)的學生從事任何類型的日常身體活動持續60分鐘或更長時間,且總體處于下降趨勢,85.8%從事久坐行為每天超過2小時,從而導致體質健康下降,10個學生中只有3個達到“優秀”或“良好”等級國民身體健康標準,只有15 - 34%達到了推薦的體力活動指南。這些情況將導致學齡兒童和青少年面臨更大超重和肥胖風險,由此將進一步加劇對健康有害的各種情況。因此,“野蠻其體魄”對實現健康中國戰略顯得極具緊迫性和戰略性。
據上海體育學院院長介紹,這一匯聚了我國體育教育學者、研究人員、兒科臨床醫師、公共衛生和教育領域行政管理者專業知識和洞見的專家共識,立足我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深化教體融合的大背景,旨在為引導兒童和青少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構建一個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戰略計劃奠定科學的基礎。
來 源 | 勞動觀察
主 編 | 王 垚
編 輯 | 羅朝俊
編 審 | 崔小小